昨天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吴江哪个板块适合投资(苏州吴江迎来这些利好...)(1)


《规划纲要》共分为十二章

本规划纲要

是指导长三角地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规划期至2025年

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指出,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苏州吴江哪个板块适合投资(苏州吴江迎来这些利好...)(2)

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是: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全文共有3万多字

融融认真学习了N遍

细细梳理发现

《规划纲要》多次提及

苏州、苏锡常、苏南

以及苏州下辖的市(县)区等

将给苏州高质量发展

带来众多利好

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

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

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际铁路、道路交通、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

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加强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间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

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

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 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

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效率。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省际公路通达水平。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太湖流域,实施望虞河拓浚、吴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综合整治和环太湖大堤加固等治理工程,开展太湖生态清淤试点,形成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加强天然林保护,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推动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

推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

继续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共同制定长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大运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方案,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

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污染赔偿机制试点。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

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苏州吴江哪个板块适合投资(苏州吴江迎来这些利好...)(3)

来源:苏州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