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鲁(Nauru)是一个可以作为经典案例的国家,只不过是失败案例。岛不大,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万多。这期要讲的,就是这个小岛国如何作死的过程。

下面内容是我乱写的,大家随便看看。

作为一个赤道附近,孤悬在太平洋上的小岛,距离任何一个邻居都至少有数百公里之遥。也因为如此,跨越赤道远距离迁徙的候鸟,也将这个作为了漫长的路程中间的歇脚地。数以万年之后,这些候鸟在岛上留下了厚厚的鸟粪层,而地处热带降水充沛的,使得鸟粪与植物腐殖质在土壤中经过融溶发酵后,形成了纯度极高的磷酸盐,也就是俗称的“鸟粪磷矿”。当然,热带区域富含磷矿的岛屿也不止瑙鲁这一个,像我在第7期讲到的圣诞岛,也是类似的一个孤零零的富含磷矿的小海岛。

十九世纪的西方殖民者,在岛上发现磷矿之后,就开始了开采。最早在瑙鲁开矿的是德国,后来德国战败后,顺理成章地被英属澳洲殖民地接管。澳大利亚独立后,这里跟圣诞岛一样,是澳大利亚的托管地。瑙鲁人在殖民时代很多人就是矿工,在见识了殖民者因为开矿而赚得盆满钵满后,觉得自家有矿自家采,才是最赚钱的,于是闹起了独立。澳大利亚本来也不缺这点磷矿,1968年让当时人口只有6000人的瑙鲁独立了。

独立后的瑙鲁,首先收回了矿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自己独立自主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瑙鲁人自己破坏性的疯狂开采,钱是赚到了,70年代的瑙鲁,一度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但手里面拿着巨额财富的瑙鲁,对自己的国家没有治理,没有矿区环境恢复,更谈不上发展教育、旅游、建设了,而是拿着钱进行了各种奢靡的消费。直接结果就是该国的肥胖率高居世界第一。但瑙鲁人也并非完全没有想过一旦磷矿开采完了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们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修建了一栋“瑙鲁大厦”,准备一旦岛上没有资源了,就全部移民澳大利亚,开始新生活。这个小岛国的这段历史,还曾出现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课书中,让当时年少的我们羡慕不已。

好日子过了快两代人,90年代后期,瑙鲁的磷矿开采得所剩无几了,现金流迅速减少,而臃肿庞大且又花钱如流水的国家机构,却没有任何削减开支,降低消费的行动。本来稍微压缩一点支出,利用以前的投资收益,养活这不多的万把人,也不是什么大难题。

这时西方财团出手了,他们慷慨地提出向瑙鲁政府提供贷款,帮助瑙鲁解决财政上的赤字。拿到钱后的瑙鲁政府,没有利用大好时机进行经济转型,反而继续维持原来的奢靡生活。以通用为代表的西方财团此时露出了獠牙,逼迫瑙鲁政府还债,最终导致了瑙鲁政府投资破产,原来规划的全民移民澳大利亚也在澳大利亚的反悔中成为了泡影。

而现在的瑙鲁,已经沦为了一个典型的失去底线的流氓国家,只要能捞钱,什么都敢干。经济上成为了洗钱天堂,政治外交上出尔反尔、见利忘义,连外交投票权都可以明码实价的销售。现在还是对岸所谓的“邦交国”之一,每年从凯子手中敲出大笔美元。

最后说件有意思的事情,在某知名网站上,还有一篇吹嘘该岛景色如何美丽,生活如何幸福,制度如何先进的软文,这种中文软文出自何人之手,不言自明~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1)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2)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3)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4)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5)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6)

乱谈岛屿35瑙鲁 乱谈岛屿35瑙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