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少年精神的经典语录(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1)

让上学读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并且从中受益,直至在人生的若干转折点都能做出较妥当的选择,盖源于六十二年前的一个决策。那年,我只有十二岁,刚戴了两年多的红领巾。

1958年6月的一天,山东省平原县段集高级小学六年级的同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语文老师辛德文把全班50来名学生招集在一起,上最后一课,他用凝重的表情说:“到今天为止,你们小学的书都念完了,今天就算毕业了。

今年,全县有两所中学对我们招生,除了平原一中之外,在恩城有个二中也招生,比一中好考一点。想考中学的同学一会儿登记,要交二角钱的报名费。不想考的就回家务农了,不用来了。另外有什么事的可找我单独说。散会。”

少年精神的经典语录(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2)

我周围的人一下子都站起来了,只見大多数同学在相互告别中表示回家,不去考试。他们认为,考也白考,每年就考上一两个人,考还要交钱(那时都沒钱,两角钱不是个小数字,不少家庭拿不出)。

我的同桌是位比我大三岁的女生,学习比我好,各方面比较成熟,只見她和十几位同学走到教室一角很神秘地交谈,看样子他们是报考中学的。

当时,既没人拉我去报名考中学,也没人劝我回家种田。我孤零零地一个人站了一会儿,竟直走到辛老师面前说:“辛老师,我想跟你再读一次六年级。”辛老师很和气地说:“下个六年级,我当班主任,你来找我。”

我是六岁第二次上小学的,比规定还提前一年。从一入学开始,我就是年龄最小的,一般的同学比我大两三岁,不少同学比我大七八岁。当时我想,今年考取中学,肯定没门,太难了。

考不上只能回家种田,种田也只能算半个劳动力,并且永远别想再读书。我本是提前一年读书的,現在却要变成提前一年下地种田,这太不合情理了。

至少再读一年,决不能用读书的年龄去务农。沒和任何人商量,独自做出了一个与所有人不一样的决定,且轻易地获得了老师的恩准。

少年精神的经典语录(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3)

我将去读的新六年级,有两名学习最好的学生,都是男生,我都认识。与他们交往中,我觉得不比他们差,一旦超过他们,就会成为下一届最棒的学生。如果明年考中学,哪怕全校只考上一人,也应该是我。

对于下一年的学习内容,我已经掌握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只要啃下那百分之二十几的硬骨头,就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与那两位小名人相比,学习会是轻松愉快的。我很欣赏独自做出的决定。

由此,我又背起了书包继续求学,主动,兴奋,自觉,自律,如鱼得水,畅游无阻。那些去考中学的同学大部分落榜。考上一中的是倍受关照的烈属子弟肖洪友,考上二中的有两位,一男一女,那位女生就是我的同桌同学,后来他们二人初中恋爱,毕业后未能考上高中,双双回农村务农结婚,成了当时有文化的农民,那位男生現在已经作古。

重读六年级后,辛老师对我关爱有加。他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连长,很有能力,对我们半军事化要求。我成了全年级的领头羊,那两位学习最好的学生紧跟在我后面,他们对我挺尊重,挺服气。

成绩好了,空闲时间也有了,我用剩余时间做了三件事,一是练字,我常练的是八个字:乘風破浪,奋勇前進。二是帮助老师做杂务,如收缴作业。三是读些小说,知道了为朋友两肋插刀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故事,同时注意学会在社会上交友做人。

少年精神的经典语录(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4)

1959年夏,毕业班大多数同学表示报考初中,辛老师带领的团队如一匹黑馬,脱颖而出。在840名考生中,进入前五名的有三位,其中,第一名一人,并列第三名两人,而那个第一名竟然是我。

后来,在读列宁的著作时有两篇文章特能打动我。一篇是巜退一步,进两步》,意思是,在特定时期,只要退一步,肯定能进两步。但是,如果不愿退,不仅一步也进不了,甚至会被迫倒退跨台。

另一篇是《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意思是说,在前进的各种呼声中,其实会有一些阻止前进,犹豫方向的思路、口号、主张,要识别出来,克服掉。每读到这里我就总会想到那个决定,还是合乎列宁主义的呢!同时,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列宁这些革命领袖的信服,他们太厉害了。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一直读到著名的军医大学,而且也改变了全家后人的命运。几个侄子侄女都跟我来到广州,建立起现代化的小家庭。他们的下一代正处儿童时期,受着现代化的教育。今天是儿童节,说说这个决定,也许给他们以启迪,算作送的一份别样的礼物吧!

有趣的是,自从有了那个决定,考初中获得第一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竟在不少陌生领域得了些第一。

一晃五六十年过去了,这些事还像昨天发生的,当时觉得很平常,可放在几十年的历史洪流里,不能不说带有传奇色彩。早晨健走在校园的马路上,有些故事自己不断冒出来,今天记述儿时一件,与好友们分享。

二零二零年六月一日

少年精神的经典语录(青春须早为不负少年头)(5)

作者简介:

萧新生,1946年生,山东省平原县人,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65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軍医大学,历任学员,铁道兵排长,连副指导员,宣传股副股长,長沙政治学院正团职教员,第一军医大学师军职教员。先后在《铁道兵报》巜四川日报》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在《光明日报》、《国内哲学动态》、巜学术研究》、《求是》内部文稿等报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人民大学的巜教学与研究》、巜现代哲学》等杂志发表数篇教学文章。主持国务院部委级重点课题一项。主编《执政党的建设》、《党委书记谈深化改革》等十部著作。曾任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广东省十六大课题组研究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高级职称评委,是精神文明新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不少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五项。

责编:方迎欣《白浪情》

来源:新华号 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