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和刘邦第一次见面就获得比较好的职位,陈平是非常满意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秦朝的历史简介50字左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秦朝的历史简介50字左右(到清朝结束秦朝)

秦朝的历史简介50字左右

陈平和刘邦第一次见面就获得比较好的职位,陈平是非常满意了。

但是,刘邦手下这帮人不乐意了,他们见陈平骤得富贵,非常眼红,都喧哗起来,互相嘀咕说:

“大王这人也太好说话了,最近刚得到楚国的一个逃兵,是个小白脸,还不知道他本事怎么样,就给做了都尉和参乘,跟他同乘一辆车子,并且还让他监督我们这些老将!岂有此理!”

这些议论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刘邦那里。

刘邦用人自有一套,一般不会受外界干扰,他认定陈平才能卓越,所以当听到这些议论时,并不以为意,相反更加厚待重用陈平。

有些领导可能不会如此,耳朵根子比较软,缺乏主见性,说白了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但又会装作貌似很自信的样子,以刚愎自用的嘴脸出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会马上改变立场,翻脸如翻书。

项羽就是如此,所以最后众叛亲离。

刘邦则恰好相反!

因为陈平是从项羽那里跑过来的,熟知楚军内部情况,又主张直捣项羽老巢彭城,这很符合刘邦的想法,所以刘邦决定重用陈平负责进攻彭城的事宜。

陈平接到如此重要的任务,压力山大啊。

有了压力就要想办法转移,否则不被压垮了嘛?

有的人是通过唱歌喝酒等合理方式来转移;

有的人是通过吸毒纵欲等变态方式来转移;

也有的人是将压力转化成行动力,直接干出业绩,陈平就是这样。

他冥思苦想,用心筹备,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众将。

如果你在公司看见某位领导最近特别严厉,那十有八九他有了不可言说的压力,你要小心伺候了,一旦闯到枪口上,就成了炮灰。

刘邦手下这帮将领都是老油条了,他们才不会那么没眼色和陈平对着干。

他们会怎么干呢?

俗话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一般人的软肋都在钱财上,自古如此,本性使然。

所以这帮人故意用钱财来引诱陈平犯错误。

怎么引诱呢?

就是私下里向陈平行贿,并留下证据。

这套路你是不是看着眼熟啊?好像身边哪位嚣张的领导就是被这样干翻的。

陈平这小子也是胆大包天,估计是穷疯了,不管谁来行贿,他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下子被大家抓住把柄了。

大家便公推刘邦军中的红人周勃和灌婴出头,向刘邦告状:

“大王,要提防这个陈平啊,他可不是个好东西。表面上长得人模狗样的,好像一表人才,其实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中看不中用啊!他肚子里未必有真东西,全是花花肠子!我们听说陈平在老家时,曾经和他的嫂子私通,这事千真万确,众所周知,真丢人啊!后来他到魏王咎那里做事,也不规矩,被开除了,无处安身便逃亡到了项羽那里!但是在项羽那里也混的不咋地,才又逃出来归降大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让他做都尉,任命他为护军,他还不知足!我们听说这小子自从担任了军中要职,经常收受将士们的贿赂,送钱多的就能得到好处,送钱少的就要给穿小鞋。陈平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不得不防啊!希望大王明察啊!”

这些话说的有板有眼,煞有其事,还是很能打动人的。

首先陈平人品有问题,他大哥陈伯对他那么好,竟然和他嫂子私通。

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形容的话,这种事给人的感觉,画面怎么那么“污”。

实际上,我们说过,陈平和他嫂子关系并不融洽,甚至不融洽到他大哥陈伯出面把嫂子给休了。

怎么可能会私通呢?所以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

不过,好事者不管那么多,先栽赃看笑话再说,这是一部分不得志小人的阴暗心理,至今这种人也随处可见。

但是俗话说:

“三人成虎,五人成章;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关于陈平与嫂子私通这种事,刘邦不一定了解背后的隐情,难免会心生厌恶。

但毕竟是个人隐私,刘邦的用人原则是用人之才,对这个也只是厌恶而已,应该不会太看重。

只是说到受贿,搞腐败的行为,无论哪个老大都会深恶痛绝的,因为它是毒瘤,如果不加以及早遏制,最会终会毁了整个组织。

当然,刘邦也不例外,当他听到陈平带头搞腐败时非常生气。

一般的领导一生气肯定是要不分青皂白,严肃处理,比如项羽,那非剁了陈平不可。

但刘邦没有直接找陈平算账,而是先把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找来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底细最了解嘛。

刘邦责问魏无知道:

“你举荐的都是些什么人啊?陈平究竟怎么回事?寡人听说他品行不端,行为不轨,盗嫂受金,你知道吗?如果出了什么差错,寡人要拿你这个举荐人是问!”

“盗嫂受金”后来被传成了成语典故,说的就是陈平。

所以人言可畏啊,无中生有的事就是这样是非掺和,以讹传讹,传出来的,我们不能小看了。

魏无知感觉很无辜,哭丧着脸说:

“大王明察啊!我举荐陈平的是才能,而陛下现在问的是品行,这是两码事啊!如果有人像尾生、孝已那样好的品行,但对打仗没有用,大王有闲心重用这样的人吗?”

刘邦好像听明白了什么,略微点点头,不好再说话,挥挥手让魏无知走了。

魏无知提到的尾生和孝己是什么人呢?

这是两个典故,因为正能量比较足,现在这个社会特别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所以我就多啰嗦一句。

关于尾生的故事,肯定很多女孩子会很喜欢听。

因为在他身上还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不过当时主要是用来宣扬他讲信用。

故事有两个版本,分别出自于《庄子.盗跖》和《史记.苏秦列传》,内容大致差不多。

话说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也就是今天山东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

说到曲阜,很多人,特别是山东的朋友估计想到了孔子。

不错,尾生和孔子是老乡,都是这里人。

尾生这个小伙子有两个优点:

一个是乐于助人,“活雷锋”一样;

一个是讲信用,宁死不悔。

因此尾生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先说说尾生乐于助人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向尾生借醋,估计自己家醋被老婆吃完了,女人爱吃醋嘛,这样说,不会有女人骂我吧?

恰好,尾生家也没有了,但他并没有老实交代,而是撒谎说:

“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

其实,尾生悄悄从后门溜出去了,从邻居家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送给了那位朋友。

这其实就是好人好事。

但是尾生那个爱点评人的老乡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面老大的身份,指责尾生为人不老实,弄虚作假,因为善意的谎言那也是谎言嘛!

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什么狗屁圣人,乐于助人那叫好人好事,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善意的谎言也是善意的啊!

这就产生了两种观点,因人的立场不同,结论也会不一样。

这实际上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像现在陈光标的善行一样,很难下结论。

我们这里不深究,知道尾生这人乐于助人不择手段就行了。

后来,尾生不知道什么原因迁居到了梁地,也就是现在陕西省韩城南。

在那里,尾生谈恋爱了。

他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还私订了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是个穷光蛋,没房没车没存款,认为有德行有个屁用,女儿嫁给德行还不饿死啊,所以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要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准备远走高飞。

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

不久山洪暴发了,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

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誓言,他环顾茫茫水世界,却不见姑娘踪影。

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后被洪水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这边。

她并非是反悔了,而是因为私奔的念头泄露,被父母关在闺房中,无法脱身。

到了半夜时分,她才好不容易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

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

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水中。

这就是“尾生抱柱”的典故,常被人用来说明尾生很讲信用,有节操,其实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而已。

那么魏无知提到的孝己又是怎么回事呢?刘邦又会怎么处理陈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