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在安徽省五河县小圩镇四陈村,年逾六旬的郭起春和老伴,将卖兔子赚到的五六万元揣进了口袋。

扫兔舍、配饲料、喂兔子……这是春节期间老两口每天要做的工作。兔场建在村口的一块空地上,外表形似蔬菜大棚,其实内里另有乾坤。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养兔场成了郭起春和老伴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养兔成就致富好产业(养兔走出致富路)(1)

郭起春将兔子视若珍宝

2月3日上午,郭起春早早地来到兔场,此时一道冬日暖阳穿过门缝,照射在兔舍内。“兔舍里存栏最多的有两个品种。”郭起春滔滔不绝地说:“白色的是荷兰伊拉兔,灰色的是比利时野兔。”兔子繁殖速度和生长速度都很快,郭起春早早地就嗅到了这个致富良机,从事兔子养殖有十多年。

“一只母兔一个月产一窝,一年可生十窝以上,一窝能生十二只左右,一年下来,可繁殖100只以上。”郭起春边说边打开兔笼,露出一窝粉色的“毛球”,这是刚刚出生两天的兔子。

老两口用玉米、麸皮、花生米、豆粨等制成的混合饲料喂兔子,兔子出生后两个多月就能长到4至5斤,即可出栏销售,最大可长到15斤。按照每斤售价12元左右计算,一只可卖到50到60元。“喂到出栏,一只兔子大概吃掉20多元的饲料,去掉其他支出,每只利润25元左右。”郭起春说,最近几天,来自皖南和山东等地的客商,已经将出栏的兔子全部收走。

“今年的行情特别好。”郭起春说,“一兔难求”,兔子价格不仅翻番,而且销量有保证。这不,年刚刚过完,老两口已经在谋划扩大养殖规模了。

买饲料、传技术、跑市场,兔年到来,老两口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农民都不容易。”郭起春说,饲料所用的粮食都购自村民,收购价比市场价高一点。“我们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只要想学,一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郭起春说,她养兔子十几年了,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养兔子的专业户。目前,尚有四五个人来找她学习。闲下来的时候,郭起春还会跑跑市场,帮大家拓展销路。

四陈村党总支书记郭雷说,今年村“两委”将进一步支持郭起春,帮助她扩大规模,带动村民致富,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同时,让村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来源:蚌埠日报 作者:谢勋章 责任编辑:于英利 程玉其 李筱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