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谢崇,在临死之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谢崇承蒙先帝赏识,一生都在恪守忠义之道,唯独对殿下有愧”。

过好余生漫步夕阳好好爱自己(有缘无分定能铭记终身)(1)

初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不是很懂。我不懂为何谢崇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也不懂他究竟愧对了周生辰什么,因为我眼中看到的谢崇,他对周生辰只有善意与忠心,绝无半分背叛与不尊。作为王军的军师,谢崇为战事出谋划策,对周生辰忠心耿耿,若是没有他,“小南辰王”周生辰也不会因战功赫赫而年少成名。众所周知,王军从无败绩,而无败绩的背后除了周生辰带兵上阵之外,“军师”谢崇也贡献了自己的功劳。谢崇于周生辰而言,除了是王军的军师,他也是他的亲人。作为亲人,谢崇于周生辰而言就像是父亲一样,他看着周生辰从幼孩长成大人,陪伴着他出生入死,在最危难的时候给予他安慰与帮助。谢崇是最懂周生辰的人,同时他也是周生辰最为信任的人,于他们二人而言彼此早已经是心中最为重要的人。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周生辰得知先帝驾崩,为了送皇兄一程,他打破了幼时立下的“永不再回中州”的誓言。他知道此次前去凶多吉少,于是在临行前将掌管王军的令牌交到了军师谢崇的手中,让谢崇代替他照顾好王军。可是谢崇却没有应这个请求,而是将令牌还给了周生辰。他说:“殿下生,则臣生,若是殿下有什么不测,老臣也绝不苟活”。

过好余生漫步夕阳好好爱自己(有缘无分定能铭记终身)(2)

我对这段话的印象很是深刻,至少在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便可以断定的是谢崇对周生辰绝无坏心。谢崇为了周生辰能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周生辰的忠心与善意,他对周生辰是真的很好。所以,当看到谢崇在临死前说的那一句“唯独对殿下有愧”的话时,我脑子里闪现了无数个问号?不懂谢崇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对于心中的无数个疑问,周生辰在剧情的后半段做出了部分的解释。自打谢崇被先帝安排在周生辰的身边开始,周生辰便知道了其实谢崇只不过是替皇兄在监视着自己。对于谢崇,周生辰是这样说的,他说:“他是皇兄悬在我身上的一把利剑,但更是辅佐我多年的军师”。周生辰从小就被皇室忌惮,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周生辰自幼年起便舍弃皇姓,立下了此生不再回中州的誓言。可即便是如此,皇兄也仍旧对他不放心,即便是已经离开中州,也要在他的身上悬挂着一把利剑,以随时取走他的性命。若是如此,军师谢崇对周生辰的确有愧。谢崇对周生辰的愧,愧在于他起初是带着监视的目的留在周生辰的身边,愧在于他对周生辰的忠心只是表象,愧在于他对周生辰多年的欺骗。可是谢崇对周生辰的愧,就仅仅如此吗?其实未然,他对周生辰的愧,更愧在于亲手将周生辰逼上了绝路。若不是谢崇,周生辰或许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生辰。或许他不会甘愿受那“剔骨之刑”,或许他的人生不会以悲剧结尾,又或许他会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爽文男主”。可就因为谢崇的出现,在不知觉中便已注定了周生辰将以悲剧收尾的人生。为何?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网友们这样的一段解读。他们说:“周生辰,他还是活成了先帝最期望看到的模样,他宁愿受那剔骨之刑,也不愿谋反。而他的结局,其实要拜军师谢崇所赐”。

过好余生漫步夕阳好好爱自己(有缘无分定能铭记终身)(3)

谢崇,他是周生辰的军师,是他的亲人,也是传授他知识的老师。谢崇一生以“恪守忠义之道”为原则,他告诉周生辰最多的莫过于是“忠义”二字。而他口中的忠义,是不求回报的忠义,是一心为民的忠义,是不能够违反皇兄圣旨的忠义,是不能够违反自己誓言的忠义。就像网友们说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周生辰一直接受着这样的教育,自然心中只有大爱,而无自我,更无想要叛逆的念头。谢崇的一生,的确在尽心教导和辅佐周生辰,可是他却没有告诉周生辰,什么才是正确的“忠义”。周生辰,他的确活成了先帝最想看到的模样,这是谢崇亲自教导而为之的结果。所以,在临终前,谢崇才会说出那句“此生唯独对殿下有愧”的话。

过好余生漫步夕阳好好爱自己(有缘无分定能铭记终身)(4)

写在结尾:

谢崇他于周生辰而言确实有恩,周生辰最后的结局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南辰王”周生辰年少成名,除了自身有勇有谋以外,也少不了军师谢崇的辅佐。可是周生辰最后被扣上了一顶叛军的冤屈帽,以悲剧收尾的结局,也是拜谢崇所赐。谢崇,他是周生辰身边最大的隐患,是他一步步地造就了周生辰的悲剧。若是谢崇早知道周生辰会落得个如此结局,他还会这样的做吗?我想他不会的,因为在临死前他已经感受到了悔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