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宜昌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改变宜昌命运的大事。
1981年1月3日,我国水利史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拉开序幕。奔腾不息的长江,第一次按照人们的意志从开闸的泄水闸滚滚东去。
中国人首次“截断巫山云雨”,实现在万里长江上建造大坝的百年梦想,同时也带来了宜昌这座峡江小城“三级跳”的第一次机遇。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后来在宜昌还建成了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
2022年12月20日,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在中国人第一次截断长江的42年后,中国已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01
中华民族开发长江的梦想,始于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首提兴建三峡水坝的设想。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首提兴建三峡水坝设想。
1919年,英国工程师波韦尔来长江考察,并提出了《扬子江三峡水电开发意见》。
1929年,国民政府水利部长陈湛恩在《扬子江水道月刊》上发表《扬子江最近之情势及整治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个开发三峡水电的初步设计。
1944年,美国水坝专家,被誉为“世界水神”的萨凡奇博士甚至冒着被日军攻击的危险来宜考察三峡,编撰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萨凡奇计划让世界都瞩目长江宜昌段。
▲萨凡奇考察长江三峡
而谋划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江三峡的关注和考察。
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里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江峡”轮考察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乘“江峡”轮视察长江三峡。
1958年3月和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和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分别实地考察了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
▲1960年5月1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查看钻探的岩芯。
1970年12月16日,周总理在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厅听取了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汇报。
一周后,12月24日,周总理报告毛主席,认为“四五”计划中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可行的。
12月26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上作了重要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于是,作为三峡工程的副坝,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开始建设。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对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示。
1981年1月4日下午7点53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从开始到合龙仅仅用了36个小时零23分。
▲1981年1月3日至4日,历时36小时23分,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创造了腰斩长江的世界奇迹。
《宜昌日报》当时报道:长江江宽、水急、流量大。我国过去在黄河三门峡截流,最大的流量是每秒2030立方米,而这次是每秒4720立方米。这次截流,设计和施工都面临许多没有经历过的考验,截流设计的合龙时间是13天。
大坝合龙得这样迅速,这样干净利落,而且从设计到施工,除部分施工机械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长江这样大流量的大江上顺利截流,这在我国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人在长江兴建大坝的百年梦想首次实现。
▲1981年5月23日,27孔泄洪闸下闸蓄水。
02
从最初的百年梦想到新中国的领导人讨论长江水利开发时,一开始只有三峡大坝,并没有兴建葛洲坝的计划。先上葛洲坝,是彼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经历多次考察讨论后,做出的稳妥选择。
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958年,中央在南宁召开会议听取三峡工程的意见,会上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林一山与时任水电总局局长李锐两人分别提出了赞成与反对的意见。
在当时赞成上马的声音居多的形势下,李锐提出国家财力负担与当时水电与火电的性价比问题,地质条件、多级船闸、电站机组及施工等工程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与会的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毛主席发言:讲了还不算数,你们两人各写一篇文章,不怕长,三天交卷。三天后两份详实的报告交到会议,南宁会议当时为三峡工程按下了缓进键。
1970年,有关人员提出了先上三峡还是先上葛洲坝工程的问题,周总理考虑,三峡工程规模大,一下子恐难上得去,不如先做一个低坝,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湖北省向中央写了“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议”,当年8月中央定了下来,毛泽东主席12月26日批准葛洲坝工程上马。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誓师大会暨破土奠基。
1970年12月30日,万里长江第一坝——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为纪念毛主席1958年3月30日视察长江三峡,工程代号为“330工程”。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誓师大会暨破土奠基。
开工典礼在宜昌市郊的绵羊洞河滩上举行,由水电部、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组织的一支8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参加了誓师大会。会场上口号声、欢呼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在那段特殊时期,承载着中国人梦想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依靠简陋的机械,凭借肩挑背驮和激情四射的人海战术仓促上马。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场景
1977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葛洲坝的建设要抓紧。”他几次批示,要解决葛洲坝的物资供应,要让葛洲坝“吃饱喝足”。水电部、国家建委相继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抓紧葛洲坝建设的报告”,使得葛洲坝工程建设的资金、材料、设备很快得到落实。中央领导的关怀,极大地鼓舞着葛洲坝建设者的干劲,加之设计条件越来越好转,工程建设日新月异。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场景
1981年1月3日,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当年还实现了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从此,历史翻开了长江为人民造福的新篇章。
1988年底,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建成,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一年竣工。
1989年1月3日,新华社报道: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建成,这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历经整整18个春秋。
▲1991年11月27日,葛洲坝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03
1970年12月30日,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动工兴建,我国水利电力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全国水利电力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考虑到我国水利电力高校的总体布局,水利电力部决定在我国中部地区即湖北省宜昌市兴建一所水电高校,她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近旁,便于学校直观教学,利于学生实习实践,是基地办学的一种新的模式。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和他的丈夫、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磋商后,由水电部行文报请教育部同意,国务院批准予以增设,这所因工程而得名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应运而生。
▲关于新办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通知
▲1978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建校时施工现场
光荣诞生
1978年10月15日,是一个晴朗的秋日,艳阳当空,庆祝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成立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学生食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被我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机械、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三个专业录取的124名新生和全校200余名教职工、前来支援我校教学的兄弟院校老师以及应邀出席庆典的部分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在我国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工程基地的这所新型水电大学的光荣诞生,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向她祝福,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传向天际。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全景图
走向明天
1996年5月16日,根据国家教委通知精神,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两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1996年9月17日、18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合并庆祝大会分别在武汉、宜昌两地举行。1996年11月,新大学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1997年5月又顺利通过了专家立项审查。
2000年5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与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为三峡大学,由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三峡大学现有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201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202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发文,再次明确把三峡大学列为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
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到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再到三峡大学,这所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鲜明,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大学矢志改革求创新,春风吹过四十五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 白龙岗纪事 三峡大学
文字:东明
编辑:肖金克
终审:杨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