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把瓢虫叫做“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汪曾祺《昆虫备忘录》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1)

帮孩子选择这本《MOVE图鉴昆虫》是源于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汪曾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昆虫备忘录》就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知识,汪老非常喜欢这些小东西,写出来的文字也是颇有童趣。读到他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蜻蜓、瓢虫、独角仙还有蚂蚱,是不是令人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现在的孩子整天困在课堂上,很多娃对这些小昆虫已经没有感触,儿子在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很多疑惑,“蜻蜓的复眼是怎么回事?瓢虫为什么口味不同呢?独角仙的力气真的很大吗?蚂蚱为啥会吐口水?

这些小问题,都可以在这本日本讲谈社出版的《MOVE图鉴昆虫》里找到答案。这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养老孟司审定的一本面向孩子们的昆虫科普书籍。超大开本、超清写实照片和详细示意图,让你一拿起就舍不得放下。不仅如此,书中对于昆虫的分类和命名以及生活习性,都讲解得非常专业。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2)

细节之美:目录

《MOVE图鉴昆虫》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讲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每一种昆虫介绍页面都分为:生态页和标本页两部分。其中穿插着“昆虫档案”“专栏”“放大镜”等小工具,图片的尺寸标注也清晰明了。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3)

其次按照不同的昆虫科目来编排顺序,比较贴心的是采用了各种彩色长条来做分割,这对于喜欢各种色彩的孩子来说,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书中将昆虫分为13大类: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蜻蜓目、蜉蝣目、直翅目、螳螂目、竹节虫目、半翅目、蜚蠊目和其他节肢动物。每种条目下面都详细列出所属的昆虫名称,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蝴蝶,就属于鳞翅目;而苍蝇蚊子则属于双翅目;萤火虫和天牛则是鞘翅目。怎么样,是不是一目了然?

目录摊开,就是一幅高清大图。字体大小适中、错落有致,留白处穿插的9幅实物昆虫照片更是赏心悦目,让孩子一下子就情不自禁地翻阅下去。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4)

汪曾祺笔下的昆虫长啥样

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汪曾祺在语文课本里提到的这三种可爱的小昆虫吧。

独角仙:

独角仙的学名叫做犀金龟,犀金龟是一个大家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长有坚硬的前翅(鞘翅)和圆乎乎的身体。只有雄虫的头胸部才有角,与同类争夺雌性时,角是它们最重要的武器。

世界上最大的犀金龟是美洲的一种是金龟。全世界共有1600多种已发现的犀金龟,有的犀金龟头部和胸部,长着数根发达的角,非常震撼。不仅美洲,亚洲和非洲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犀金龟。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5)

瓢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瓢虫,瓢虫可是画家的最爱,比如齐白石就很喜欢。瓢虫家族各个成员所吃的食物是不同的,有的是肉食类都是草食类,前者主要捕捉蚜虫,后者食用植物的叶子。难怪汪曾祺的课文里面写,希望它们能换换口味呢。

瓢虫喜欢集体过冬,他们会聚集在石头下,倒木下、建筑物的廊下等处集体抵御寒冷的冬天。瓢虫的大家族也比较多,除了我们最熟悉的七星瓢虫,还有十三星瓢虫、马铃薯瓢虫、四斑裸瓢虫等等。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6)

蚂蚱

学名叫蝗虫。蝗虫喜欢吃草,它们大多生活在草丛里,非常善于隐藏自己,一般在晚上出来活动。蝗虫家族的身体没有什么武器,但它们可以用粗壮有力的后足使劲蹬向地面,借势跳得很高,以此来逃脱天敌的捕食。

雌性蝗虫的身体比雄性大,它们的头部很大,触角较短。蝗虫还有着一对复眼,在光线明亮时眼睛是浅褐色的,在昏暗的地方是深褐色的,所以黑夜里照样能看清东西。

夏末秋初的时候,雄性蝗虫会在黄昏时分发出美妙的声音,吸引雌虫来交配。难怪这段时间走到小区草坪那,都能听见一阵“唧唧”的声音呢,原来是它们在求偶呀!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7)

可以从小读到大的《MOVE图鉴昆虫》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昆虫的习性,比如蜻蜓、蝴蝶、蜜蜂还有蜘蛛等,对照着这本《MOVE图鉴昆虫》再去看小学语文课本上关于昆虫的篇目,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

哪怕就是看看图片,也是超级养眼的。大孩子和小孩子看起来都很好,这本书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就算是成人,读来也是非常有趣的,所以呢,这不仅仅是一本适合儿童的绘本,更是更是不分年龄的科普书。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8)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9)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10)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11)

汪曾祺凤仙花(花大姐独角仙挂大扁)(12)

孩子为什么要读科普书呢?很简单,这样的书能够帮他们去发现生态之美,亲近自然,继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达尔文小时候也是从迷恋昆虫开始,慢慢进入科学的世界继而发现了进化论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离自然太远,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这本图鉴。带着这本书,回到山野里,和孩子一起发现昆虫之美、生命之美。世界上还有很多的新物种等着他们去探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