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庆典开幕在即,中央决定从当年的红军老战士、革命烈士家属中挑选一批先进代表赴京共同观礼。

十周年的国庆盛典是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的生命,才有这来之不易的华夏盛世啊!因此,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对此次庆典非常重视,尤其是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老战士更是充满着苦难沧桑后的满满回忆。因此,毛主席特别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参加此次活动的老红军战士!

就在毛主席圈定进京观礼人选之际,面对着一大串长长的名单中,毛主席若有所思,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人被落下。突然,他眉头一皱向身旁的工作人员询问道:

当年那个红一团的顾贵山团长还在不在?

身旁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在开国众将帅中有名有姓的将帅多达百位,名单只要一查即可,然而,工作人员把开国将帅的名单挨个翻了个遍,却依然没有发现顾贵山这号人。难道这个人“失踪”了?

不速之客

1949年,顾贵山和妻子王海秀来到林县原康镇下园村。这个地方是王海秀的老家,王海秀早年家境非常贫苦,因此其母迫于生计只好带着王海秀外出讨饭过活。此时的顾贵山已经是团级干部了,由于伤病的原因,他被安排在了后方部队休养。

恰逢此时,王海秀讨饭一路不知不觉乞讨到了顾贵山所在的部队门前。见到母女二人着实穷苦可怜,解放军战士便临时收留了二人,并给他们打来水、端来了饭菜,洗漱吃罢饭菜后,部队里的战士开始有意给顾贵山张罗婚姻的问题。

原来,顾贵山早年参加革命,在长期的征战中,他把自己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来,对于个人终身大事从来没有考虑过。后来顾贵山的年纪慢慢大了,领导们也开始张罗给他讨个媳妇儿,连着给他介绍了好几个文工团的女兵。但顾贵山自觉文化水平低,身体又有残疾,怕耽误了人家,因此始终没有同意。

(59年一马夫正在喂马)(1)

现在出身贫苦的王海秀年纪约摸十七八岁正宜婚配,再加上顾贵山一直想找个跟他一夜出身的妻子,战士一寻思便想到要撮合这门亲事。于是,战士们旁敲侧击打听王海秀有无婚配、家中还有何人等基本情况,待侦查清楚王海秀的底后,战士们把顾贵山拉了出来与王海秀见面。

二人甫一见面,王海秀求顾贵山给他们母女在部队里安排个差事,以免再沦落街头,淳朴的顾贵山见王海秀着实可怜,便生出了想要照顾这个女孩的想法,战士们见时机已到便趁热打铁终于将他们成功撮合在了一起。

顾贵山与王海秀结为革命夫妻后没多久,顾贵山就辞掉了部队的一切职务,这才跟随妻子王海秀回到了林县原康镇下园村。

归隐山野后,王海秀突然带回了一个丈夫令村里人很是好奇。村里很多人都记得,王海秀和母亲当年是拄着拐杖、拿着破瓷碗外出逃荒的,能保住性命尚属不易了,更别奢谈逃荒寻个丈夫回来。

因此,顾贵山这个不速之客,村里的人充满了好奇。他们纷纷探听顾贵山的老底,但顾贵山与妻子王海秀在回村前已经统一了口径,对外只说自己的丈夫是红军某团长的马夫,当年跟随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别的一概没啥传奇履历。

起初,村民们并不太相信顾贵山的说辞,毕竟一个团长的马夫再怎么样娶个老婆应该也是红军的女战士,再或者应该是一位平头老百姓的女儿。而当年的王海秀可是拿着破瓷碗讨饭逃荒的乞丐,团长的马夫娶乞丐做老婆似乎有点不太让人信服。

可后来大家伙慢慢相信了这个事实。

原来,顾贵山在部队里曾担任过卫生所所长,部队里每逢战马患病牵来医治时,勤奋好学的顾贵山在一旁留心学习,很快便掌握了给牛马牲畜看病的本领。在下园村的那段日子,只要是村民家中的牛羊生病了都会给顾贵山瞧瞧,每次顾贵山总能药到病除,尤其是大队里的马匹生病了,队领导总会找他医治,久而久之,他与当地群众的关系非常融洽了,人们也就不再对他的身份起疑了。

大队领导见顾贵山勤劳踏实又聪明,于是便提拔他为党支部副书记。尽管职级与当年的团级干部无法同日而语,但顾贵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获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毛主席牵挂的人

尽管顾贵山早就归隐乡野淡出军界多年,但有人始终牵挂着他,原来,牵挂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1928年顾贵山入党,要知道那段时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高潮期,无数革命群众和党员惨遭蒋介石集团的杀害,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顾贵山却在党最困难的时刻坚定选择跟党走。

入党后,顾贵山按照党组织的指令活跃于安徽一带,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指挥秋收起义,顾贵山作为他手下的士兵参加了这次载入史册的革命大暴动。此后,三湾改编,顾贵山被编入红一团。

在红军队伍中,顾贵山吃苦耐劳、肯上进,加之作战勇猛、脑子灵活,很快,他由班长做到了排长,排长做到了连长。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都是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他们凡事身先士卒,永远把吃苦摆在第一位。上战场第一个冲锋在前;作战中勇猛杀敌;打扫战场时主动背起重伤的战士往后方运送,顾贵山就是这样践行一名坚定信仰的革命战士。

(59年一马夫正在喂马)(2)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顾贵山跟随毛主席开始了爬雪山、过草地,他推功于人,诿过于己,不畏艰难困苦的低调内敛形象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红军长征结束后,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团长。

此后,顾贵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经历大大小小400多次战斗,每次战斗身为团长的他永远都是冲锋在前,他因指挥有方、作战勇猛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多次嘉奖,但同时战争的残酷也给他造成了终身的残疾。

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中,顾贵山在与日寇的激烈战斗中遭到了敌人毒气弹的攻击,他顿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抹黑,正当他四处伸手乱摸时,幸亏他的战友及时发现了他将他救到后方送医救治,有幸保住了双眼。

还有一次,顾贵山与日寇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血水顺着伤口汩汩淌得满身都是,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指挥对敌战斗。战斗结束后,由于子弹残留在身体内的位置比较深,医生仅仅取出了部分弹片,仍旧有一些弹片永远留在了顾贵山的身体里。

正是由于经年累月的征战,每逢刮风下雨,气候变迁,顾贵山的旧疾复发疼痛难忍。组织出于关心的目的,只好将他调到后方担任卫生所所长,建国后又被调到了农业部工作。

尽管位高权重,但顾贵山总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加上又是二等一级伤残,长久占着顶层的位置,不利于年轻人的锻炼和提升,于是,他与妻子王海秀一番商量后就辞掉所有职务回了林县,从此过起了归隐的生活。

马夫竟是红军团长

虽然毛主席多年未见顾贵山,但当年顾贵山勤奋、低调的个人作风和作战勇猛的精神劲头留给了毛主席很深刻的印象。共和国建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自然而然便想起了这位曾经的红军团长。于是,毛主席饱含深情指示身边工作人员:

长征时那个红一团团长顾贵山一定要参加这次活动。

末了,毛主席顿了顿又问道:“顾贵山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毛主席的突然发问让工作人员满然不知,回去后,他们仔细查阅了所有的开国将帅名单,但唯独就是没有找到顾贵山这么一号人,毛主席挂念的人竟然“消失”了!

(59年一马夫正在喂马)(3)

为了顺利完成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工作人员只得从红军时期的档案开始查起,然后又从部队里登基的记录继续追查,最后才查清楚顾贵山被调到了农业部的情况。

可当工作人员兴冲冲找到农业部领导一核实,在编在岗也没有这号人,直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地毯式查找后,这才查清楚了顾贵山原来是去了林县归隐了。

可问题来了,林县是河南的大县,光人口就有几十万人,村庄更是多达500多个,要找到顾贵山无异于大海捞针。中央两名专员于是就想到通过个林县各地大队的广播来个广播寻人。出于保密的要求,广播的内容是希望红军老团长主动到大队部认领自己的身份。

此时的顾贵山在党支部副书记、兼马夫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过惯了清闲日子的顾贵山不想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被别人特殊对待、给国家添麻烦,因此,他始终没有主动去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1959年9月份的一天,顾贵山正在喂马,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他身后传来:“老同志,你就是毛主席要找的红军老团长吧?”顾贵山回过头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两名穿着绿色制式军服男子正站在他身后,看样子两人不是普通人。果然,两名男子表明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然后客气地说:

老首长,毛主席想请你去北京观礼,他老人家还记挂着您呐!

你说啥?毛主席!他在北京那么忙还惦记着我?

听到两位中央专员的话,顾贵山激动得眼眶泛起了泪水,连连回答:“好!好!好!我一定去参加!”

马夫顾贵山竟然是红军老团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林县。人们纷纷聚拢到他家门前围观,很快,顾贵山的大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林县书记杨贵得知后也是倍感震惊。于是,为了表示地方政府的人文关怀,林县政府特意给老团长顾贵山量身订做了一套新衣服。

可进京的当日,顾贵山身上却仍穿着一身破旧衣服,给他定做好的新衣服被他小心捧在手里。林县书记杨贵看到后,就不解地问道:“老团长,你为什么不穿上它呢?”

没想到顾贵山却说:

现在穿上,害怕弄脏了,等到了中南海门口,我再穿上也不迟。

大家听后深受感动,非常敬佩顾贵山的品德。

(59年一马夫正在喂马)(4)

经过一路舟车劳顿,顾贵山总算抵达了北京,他连忙换上新衣服,刚下车就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一见面,毛主席动情握紧顾贵山的双手说:

小顾,你给我捉迷藏,让我找得好苦呀!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顾贵山瞬间泪流满面,双手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右手说道:

主席,我顾贵山是日日夜夜都想念着您呀!感谢主席还没有忘记我,没有忘记我们红一团呀!

两位老人就这样边走边进屋,聊了很久。

在建国十周年的庆典上,顾贵山站在高高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望着楼下钢铁洪流般的我军和汪洋大海般人民群众,他忍不住热泪盈眶,国家的一切,今天是有多么来之不易啊!当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而我却依旧完好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我不是很幸福吗?想到这里,顾贵山再次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观礼结束后,顾贵山谢绝了相关部门的留任北京的邀请,而是立马回到了林县继续将他的一腔热血撒在了黄土地上,带领着当地村民为建设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订阅公众号历史侦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