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心智玩家:分享中华传统源头文化的独门秘诀——内脑思考:人类创造力源泉

一般能做到多大官(当大官的秘诀)(1)

当官、当大官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就能当官;精通这种技能,就能当大官。

所以,当大官的秘诀,就是学习技能的秘诀,那么,学习技能有什么秘诀呢?我们从几个技能学习的实例来看:

1、学习书法,基本功的练习,只是为了让你能拿起一支笔,而要书法入门,只会基本功是不够的,按照传统方法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还需要背帖,把字帖上的每个字,每个字的笔画、间架结构、运笔气韵,统统背下来。把帖都背下来了,手上的字才会有摸样,然后,勤加练习,就会有原字的精气神。一个从来不背帖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书法家的。

2、学习经典的绘画,也要背画,把名家名画都背下来。近代中国画大画家张大千、吴湖帆学画都是从背画开始的,把家里收藏的名画,一张张背下来,然后,在摹画出来。

张大千之所以成为张大千,背画在其成长、发达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大千摹画的古人名画,几乎可以乱真,原因就在于,他把这些画都极其细致的背了下来。

3、学习音乐,不管是学习作曲、还是演奏,也都是需要背谱。

现在的音乐演奏,给了观众一个错觉,因为现在的演奏表演,在演奏者面前都有一本谱子,所以,观众就以为,演奏者是看着乐谱在演奏的。其实不是,在正规演奏表演时,这些谱子早都被演奏家背了下来,没有谱子演奏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现在流行这种放本乐谱的架势。

4、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我们现在的学习方法,也是背。

历史上,很多精通英语的名人都说过,学习外语最好的办法就是背,比如,说英语能戏弄老外的辜鸿铭,在美国用英语写作写成畅销说作家的林语堂。

其实,我们现在的语法教育、单词记忆的背后,其实,也是背,只是这种背的方式,不是为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而是为了对付英语考试。

5、就连学习打仗,也需要背,背地图!

在《林军团长教我当师长》一文中,就有很重要一条:背地图。一个好的指挥员,必须把地图背下来,不把地图背下来,你根本没法指挥战斗。

从以上的技能学习,我们可能已经看出了点门道,要当官,也需要背!

背的东西少,只能当小官,背的东西越多,当的官越大!

当官背什么?

眼界小的,就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数据统统背下来。眼界大的,就把与自己管辖范围相关的所有数据都背下来。背得越多,越有前程!

很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人,其实,你可以翻看一下自己的脑子,看看承载你梦想、野心的事业领域,有多少被你背了下来,如果没有,那就不要抱怨别人。

当官要背,这是自古以来,对当官的基本要求。古代皇帝都是这样看待臣下的。甚至在《红楼梦》中,贾母也是这样考验王熙凤的,随便问一下人家送了什么礼,王熙凤马上就能一五一十详细的报出来,也不用翻个笔记什么的。现代也有总理要求部长汇报工作不看笔记的报道。

因此,不管是在私营企业,国营企业,还是在政府,「背」,是当官的最重要的一条秘诀

但是,很多人搞不清「记」与「背」的差别,把「记忆」当做了「背」。其实,当大官的真正秘诀就在于对「背」的理解上

如果,你把「记」当做「背」,那你当不了多大的官。假如运气好,当了官,也成不了能臣干吏。

所以,我们要区分「记」与「背」的差别。

「记」不是「背」,「记」只是「背」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背」呢?

就拿书法学习来说,你把字形都记下来了,这是「记」。但是,你在意识中,把这个字形中所有的提按、捻转、迟滞、气韵、布局都“看”出来了,这才是「背」。张大千的背画,基本上,把原画中每个隐含的细节都“看”来了,他摹画的作品,几乎等于是原作者通过张大千的手再画一遍,所以,才能以假乱真。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真正的真画,其实是存在于张大千意识中「背下来的画」。

再拿音乐学习来说,把乐谱上所有的乐符都记下来了,这是「记」。但是,在意识中,把乐符与乐符之间的关系,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联,其中和声、复调的纵横关系都“看”的清清楚楚,犹如身临其境“听”到,这才是「背」。不少厉害的音乐家,听音乐,直接看乐谱就能在意识中,还原出“音乐”,在内在听觉中直接感受“音乐”。所以,TA们「背」下来的不是乐谱,就是“音乐”本身。

再拿林军团长的背地图要求来说,不但要求按照地图实地勘察地形,还要求根据地图构思各种情况下的进攻、防御、退守的方案,并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表现出来,直到把地图画烂为止。

也就是说,「记」是短暂的,死的搬运,而「背」是反反复复的在意识中“看”,是把记忆的文字、图形转化成活生生的,能“看”到的意识影像。

这是当大官的终极秘诀!

一个大官的思考,要纵览全局,要有大局观,这个大局就是在之前「背」下来的意识影像。

所以,当大官的秘诀,不仅要记住所有的数据,更要把这些数据都在自己的意识中,转换成活生生的意识影像,并且,时常在意识中“看”透这些意识影像。

把这些意识影像,像张大千背画那样“看”透,背下来,遇到具体问题,自然就能处理得非常的恰当、准确。

相关链接

逻辑学西方、洞察学中华!中华传统原生文化的独门秘诀:内脑思考

想让思考有深度、高度、广度,秘诀就是这条……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分享中华传统源头文化的独门秘诀——内脑思考:人类创造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