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从巴塞罗那出发,一路向西进入西班牙内陆地区,植被逐渐稀少,眼前一片荒寂。途经萨拉戈萨,这是一座在半荒漠中依靠埃布罗河与干旱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城市。白天参观了埃布罗河边的圣妇皮拉尔大教堂和皮拉尔广场,晚上在这里住了一宿,次日上路,直奔300公里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路上童山濯濯,黄沙漫漫,其荒凉景况有如我国的内蒙、青海。这让我想起了上小学时给我们教授地理课的韩长经(注)老师。他说:“猫头鹰路过西班牙也要带上三天的口粮。”眼前的景象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猫头鹰是猛禽,路过西班牙都要自带口粮——韩老师形象地说明了:西班牙内陆多山干旱,土地贫瘠,食物稀缺。韩老师个头不高,精力充沛;虽然年轻,却读过不少书,走过不少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地理课教得生动有趣,使我从此爱上了这门课程,并且终生受益。时光飞快流逝,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早已和韩老师失去了联系,不知道韩老师现在何方?身体可好?

浏览着车窗外的荒山秃岭,思念着敬爱的韩长经老师,中午时分,大巴车开进了马德里。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马德里处处流光溢彩,市内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风格迥异的古建筑摩肩并立,不同特色建筑的倒影在曼萨那雷斯河的碧波中荡漾,树林、草坪和各种造型别致的雕塑、喷泉赏心悦目,各具特色的广场星罗棋布。在马德里的街巷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

玩转上海陈瑶(陈瑶本走进马德里)(1)

三个广场和马德里皇宫

午饭后,领队小李带领我们游览了马德里三个著名的广场和马德里皇宫。

我们首先来到西班牙广场(世界上多个城市有西班牙广场,如罗马,塞维利亚)。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格兰维亚大道西端,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优雅大气,严谨古朴。广场中央矗立着高高的塞万提斯纪念碑,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碑的正面是塞万提斯石雕像。塞万提斯浓须满腮,身披长袍坐在那里,右手拿着他的名著《堂·吉诃德》,残疾的左手被作者巧妙地掩饰在长袍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熙来攘往的大千世界。座前的平台上是手擎长矛坐跨瘦马的堂·吉诃德和骑着毛驴紧随其后的胖子桑丘的一组铜像。纪念碑两侧还有代表堂·吉诃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尔东沙•罗任索和想象中美丽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人们用塞万提斯作品中的这一座座形象生动的人物塑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表达对其作品的热爱。纪念碑顶部是一个地球模型,周围有五人雕像代表五大洲,象征塞万提斯的文学巨著誉满全球。纪念碑前方有一个矩形水池,站在对岸,可以看见清澈的水池中有挺拔的塞万提斯纪念碑和摇曳在微风中绿树的倒影。

玩转上海陈瑶(陈瑶本走进马德里)(2)

玩转上海陈瑶(陈瑶本走进马德里)(3)

1616年是世界文运惨淡的一年,一年中逝去了三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一位在中国,是《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1550—1616);另外两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1564—1616)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1547—1616)。巧合的是:后两位文学大师逝世于同一天——4月23日,而这一天又是莎士比亚的生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们来到塞万提斯像前是2017年4月29日,两位大师401年的忌日刚刚过去6天。

纪念碑背面的雕塑是手握一本书的西班牙妇女,象征西班牙人热爱读书。雕像下有喷泉,泉水像瀑布一样泻入碑下的两个水池,两个水池分别代表大西洋和地中海。今天是星期六,广场上游人如织。两位漂亮的西班牙姑娘笑着在纪念碑前拍照。再往前走有美丽的喷泉,有少女的塑像,广场外面是漂亮高大的西班牙大厦。

广场周围布满了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柱头以及阿拉伯风格和西班牙风格混然一体的建筑。西班牙广场被誉为西班牙最美丽的广场。

玩转上海陈瑶(陈瑶本走进马德里)(4)

从西班牙广场出来,我们来到太阳门广场。这里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门上装饰着初升的太阳,因而得名太阳门广场。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呈半圆形,以广场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着十条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橱窗五光十色,商品琳琅满目,游人摩肩接踵。广场周围的楼房虽然不太高大却建得精致漂亮。其中的内政部保安局大楼是一座漂亮的古代宫殿式建筑,大楼门前的马路边地面上有一幅伊比利亚半岛地图,地图上方有“KM.0”字样。西班牙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都是以太阳门的这个零公里为起点计算里程。

广场中央有一座花坛,坛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青铜塑像,它是马德里的城徽。传说古时候,一个小男孩跟着妈妈出去玩,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妈妈。正当他想回去找妈妈的时候,却遇到了一头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追,情急之中,小男孩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在大树上喘息未定,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也在找他。见那只熊就在妈妈身后,小男孩大叫“madre-id!madre-id!”(妈妈快跑,妈妈快跑)。原来这就是马德里名字的由来。

一些民间艺人在广场上蒙蒙盖盖表演杂技节目,广场上还有人体艺术表演,引得众人围观。据说当年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和戏剧奠基人洛佩·德·维加也经常来这里散步。

玩转上海陈瑶(陈瑶本走进马德里)(5)

我们参观的第三个广场是马约尔广场。马约尔广场位于市区西南,周围连续的四层红楼把广场围成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面积比西班牙广场还大。广场共有9个拱门,周围有很多的商铺和地摊,出卖各式各样非常有当地特色的日用品和纪念品。广场西侧高高的台座上有身披盔甲手执长剑的西班牙国王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东侧楼房的墙壁上画着一幅幅栩栩如生人物画。历史上,这里经常举行奢华的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

这时下起了小雨,细细的雨丝打湿了红楼,打湿了雕像,也打湿了人们的衣裳。广场上的小摊纷纷张起了雨棚,有人撑起了雨伞。天公不作美,人们纷纷离去,这个被作家高迈斯·德·拉塞尔纳称作“西班牙大院”的广场顿时冷冷清清。一个戴着狐狸面具尖嘴一张一合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小筐,筐内有施舍者投入的零零星星的硬币,他没有带伞,仍然在雨中坚持着,尖嘴一张一合……

三个广场,各具特色,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看完了三个广场,我们又冒着细雨去参观马德里皇宫。马德里皇宫呈正方形,建在离西班牙广场不远的曼萨那雷斯河左岸高地上。皇宫用白色大理石装潢,呈新古典主义风格,高大巍峨,富丽堂皇,庄重典雅,不同凡响,是世界上最精美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宫殿之一,是仅次于巴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皇宫前的广场对面是巍峨的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

我们进入皇宫参观,宫内一个个厅室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瓷器、乐器及其它皇室用品。满眼是精美绝伦的壁画、藻井画、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美轮美奂的家具、精工制作的壁毯、各种精巧的摆设,还有威尼斯珠翠如瀑的吊灯,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罗马的青铜狮像……美轮美奂,琳琅满目。因为宫内不许拍照,我只想多生几只眼睛,来享受宫殿中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呈现出来的“美不胜收”和“应接不暇”。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的将近两个世纪,西班牙曾经在大英帝国之前通过海外殖民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成为影响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我想,正是依托西班牙昔日的繁荣,马德里皇宫才建得如此辉煌,才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待续)

【作者注】回家后从网络查到韩长经老师的简历,方知韩老师早已作古:韩长经(1927—1978),山东省临朐县营子乡韩家洼人。195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任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研究室副主任、讲师。韩长经一生潜心治学,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尤以对鲁迅的研究成果国内驰名。1953年,他与刘泮溪、孙昌熙组成3人小组,在山东大学开设鲁迅研究课,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开鲁迅研究课之始。1957年,韩长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研究苏联现代文学时,发表一些研究苏联文学史的论文,为中苏文化交流做出一定贡献。1961—1963年,在教育部领导下,韩长经组织了大学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并任业务指导,该教材于1980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1977年,曾参与国家出版局组织的《鲁迅全集》《故事新编》的题解与注释工作。 韩长经一生著述较多,其《鲁迅研究》(与刘泮溪、孙昌熙合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地研究鲁迅的著作。《鲁迅与俄罗斯文学》(韩去世后由他人整理出版)影响亦较大。另外还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及文学评论多篇。1978年8月15日夜, 在准备次日与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资料时,突患脑溢血不幸去世。

【作者授权专稿】

作者是40后老教师,桃李满天下。旅游达人,曾游历欧美十多个国家,写有大量游记。

首发世说文丛 组稿编辑:周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