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3年,法国侵略清朝的附属国越南,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清朝官员指挥不当,畏战逃跑,法国军队一路推进,一直打到中国和越南边境的镇南关(在今广西凭祥),已经逼近中国领土。危急形势下,清朝任命70岁的老将冯子材负责指挥前线军事。

冯子材出身贫寒,从小吃苦,学得一身好武艺,后来成为清朝大将后,英勇善战,爱惜士兵,打了很多胜仗。他到达前线后,首先把将领召集起来训话,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共抗外敌。清朝军队士气大为振奋。他又亲自带领士兵在镇南关前用土石筑起一道长墙,墙外挖成壕堑,修建堡垒,形成一个完备的防御阵地。

公元1885年,法国侵略者对镇南关发起进攻。在长墙的阻隔下,清朝军队有力地阻挡了法军的攻势,战斗非常激烈。法军在炮火的掩护下,逐渐逼近长墙。这时,冯子材举起刀大喊道:“如果让法国侵略者打进关内,我们还有什么面目见父老乡亲!”率先带领两个儿子跳出长墙,英勇地冲向敌军。清军将士都被冯子材舍身战斗的精神所激励,跟着他一起奋勇出击,杀向法国侵略者,展开肉搏战。不久,清军各路部队协同作战,对法军形成包抄,最终将法军击溃。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军乘胜追击,一直把法军赶到越南中部,击毙包括法国侵略者头目在内的法军千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法军惨败的消息传回法国,法国的内阁政府甚至因此倒台。

冯子材怎么评价镇南关战役(岁老将冯子材是怎样打败法国侵略者)(1)

冯子材与法国领事的合影

然而,虽然在镇南关之战中取得胜利,清朝政府却把这当成妥协的机会。公元1885年,清朝政府派大臣李鸿章为代表与法国谈判,最后达成《中法越南条约》。在条约中,清朝政府同意了法国的许多无理要求。因此,历史上把中法战争称为一次“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战争,根源就在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懦弱、无能。

民族英雄冯子材于公元1903年以86岁高龄病逝,在他的家乡广西钦州,至今都保留着他的故居和坟墓,供后人瞻仰。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