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法则如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生产管理如何做好质量管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产管理如何做好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法则)

生产管理如何做好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法则如下:

第一、 一个原则: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产量、效率、进度而不考虑或忽略了产品质量的要求。

第二、两个兼顾;两个H.

两个兼顾:

兼顾生产成本和效率,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两个H:

How—告知相关人员具体的作业方法或按照什么标准要求作业;

How much—告知相关人员具体的生产数量。

第三:三现主义、三按原理、三自原则、三不原则、三分析原则、三检原则、三定原则、三不违、三确认。

【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象。

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确认与问题有关的“现物”,弄清楚问题的具体“现象”。

【三按定理】:图纸、工艺、标准。

严格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生产活动。

【三自原则】:自检、自区分、自标识。

自己检查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自己做好相应的区分标识。

【三不原则】

不生产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

【三个分析原则】

分析问题的原因;

分析问题的严重性;

分析问题可能涉及到的环节。

【三检原则】

A、自己检查自己生产的产品;上下工序互检;管理人员抽检。

B、首件检验,定期检验,条件变更检验。

【三定原则】

对人(定岗、定人、定编);

对物(定物、定置、定量)。

【三不违】

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反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

【三确认】

确认使用的物料,确认使用的设备,确认操作环境。

第四、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毁坏原则、四对比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

发生质量问题时:

1-原因不清楚不放过;

2-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4-相关人员不教育不放过。

【四不毁坏原则】

1- 不毁坏产品质量;

2- 不毁坏生产设备;

3- 不毁坏生产环境;

4- 不毁坏生产物料。

【四比对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不论是作业人员,还是各级生产管理人员,都要不定期将生产的产品与要求进行比对,以确认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

1- 将生产的产品与图纸进行比对;

2- 将生产的产品与样品进行比对;

3- 将生产的产品与标准进行比对;

4- 将生产的产品与计划进行比对。

第五、过程质量管理必须搞清楚的5个W

Who—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任务);

Why—告知做事的依据;

What—告知需要做的具体事项;

When—告知在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

Where—告知在什么地点生产(取用)什么产品。

第六、过程质量管理专项检查

6.1检查人员(人员的防护比如静电防护,防止产生静电伤害产品质量;人员的操作-符合性、规范性、正确性);

6.2检查设备(设备的外观卫生、设备运转时的声音、设备运转时的异味、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

6.3检查物料(物料的存放、摆放、密封、隔离、分类、标识、保质期、防护);

6.4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符合性、规范性、正确性);

6.5检查环境(通风、温度、湿度、清洁卫生等);

6.6检查计量器具(校准标识、计量刻度、器具外观);

6.7检查生产记录(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清晰性、及时性)。

第七、过程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7.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生产活动始终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原则;

7.2领导作用:在整个生产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7.3全员积极参与:在整个生产过程,每个人都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

7.4过程方法:运用输入、输出的方法管理每个生产环节,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7.5改进:开展QCC品管圈改进活动,成立改进小组,可以从工艺、损耗、产品质量等各方面选定改进课题,实施改进活动;

7.6循证决策:基于生产过程的报表、数据、参数等分析生产过程的质量符合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

7.7关系管理:作为生产部门,要经常与技术部门、开发部门、品质部门等保持沟通,反馈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事项和疑问,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八、解决过程质量问题的八大步骤:

8.1识别质量问题;

8.2采取制止质量问题严重化和扩大化的纠正(临时措施);

8.3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8.4确定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8.5针对根本原因采取可操作的纠正措施;

8.6实施可操作性的纠正措施;

8.7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8.8巩固强化纠正措施(将措施形成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

第九、过程质量管理改进的九步骤:

9.1分析评价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现状;

9.2寻找或识别过程质量管理改进的方向(课题);

9.3确定过程质量改进的目标(方向或课题)

9.4头脑风暴式寻找可能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

9.5最终确定可行的质量改进的方法;

9.6实施可行的质量改进方法;

9.7保留质量改进方法实施的证据;

9.8比对方法实施前后效果,以评价或检测质量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9.9固化质量改进方法(即将质量改进方法制度化、标准化)。

整理编写:企业管理变革推动与辅导者 张骥老师

专注企业管理改善,贴心服务实体经济,现场咨询、辅导与培训,助力企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