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杜世民)1×1只能等于1?不,在黄河科技学院,当特色专业乘以产业发展,就会出现奇妙的“倍乘效应”,打通特色品牌专业的任督二脉:老牌学科推陈出新,相关产业共建共享,创新学科专业品牌和教育特色,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黄河科技学院需要创新学分的专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河科技学院需要创新学分的专业(黄河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黄河科技学院需要创新学分的专业

中原网讯(杜世民)1×1只能等于1?不,在黄河科技学院,当特色专业乘以产业发展,就会出现奇妙的“倍乘效应”,打通特色品牌专业的任督二脉:老牌学科推陈出新,相关产业共建共享,创新学科专业品牌和教育特色,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

一线实操锻造急需人才

在机械工程学院,教室里正在进行着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这一门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的课程,提前从研究生的课程,进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表。

“弹性力学课程有难度,所以我们不偏重理论教学,更倾向于实践教学,注重操作和实用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洛明告诉记者,基于这门课程,有一个工程设计行业内世界通用的应用软件,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上手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们从经验设计转型为精确设计;同时,学校还开设三维软件应用课程,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造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想让学生上手快,学院不是只有这些高大上的课程,更有接地气的培养。在这里,每个毕业生人均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数量是2.19个,这意味,每个学生都掌握一到两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能。

“比如,机械制造方面,学生会考取车工、焊接等职业资格证,当然,这并不是培养一线工种,而是让学生懂得机械如何在一线被加工出来,这样设计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张洛明说。正因如此,学院研发的“BDND-F-P-100微波热泵复合型农副产品干燥设备”获得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张洛明说,入围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学校给予100万先期经费投入,未来5年,学校瞄准“中国制造2025”等高端制造业所需技术,发挥长处,重点布局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装备和材料成型应用技术等方面,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触摸最前沿课堂不再“空对空”

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特色品牌专业纷纷动起来。

这两日,商学院区域经济学的学生正在为《河南双创发展报告》的发布忙碌着,这是由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创研的项目,学生们从调研阶段就参与其中,面对河南现实中的诸多问题,真枪实弹进行操练。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黄河科技学院商学院院长喻新安介绍说,商学院依托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教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能够第一时间为教学服务,更早更快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在区域经济学的课堂上,除了书本理论知识,学生们所接触的所有案例都是鲜活的本土案例;同时,研究院承接政府重大课题,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估,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案例,近距离地接触我省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此外,学院经常邀请省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一线专家,参与学科建设;搭建“省青系列讲座”平台,把讲座纳入课程体系,重点讲述河南发展中的经济问题。“聆听讲座,接受更前沿的研究,既是对教材体系的补充,学生也能够获得学分,弥补理论学习空对空的缺陷。”喻新安说。

特色专业“倍乘效应”毕业生们“更抢手”

当专业动起来,特色专业与社会需求做乘法,品牌专业“倍乘效应”体现愈发明显: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6%。

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链,黄河科技学院在发展中逐渐探索出了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学科建设捷报频传: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公布,黄河科技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生药学等5个学科确定入围,居河南省民办高校之首;智能科学与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获批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工商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获批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商管理、商务英语、工程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六个专业获准开展双学位教育。

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说,学校积极融入河南省“三区一群”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文化创意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7个领域中学校拥有6个,支撑河南省5大主导产业中的4个,凸显了对区域及河南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学校重点建设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机械材料类、生物医药类、文化创意类、经济管理类等5个特色专业集群,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专业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已建成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7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位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