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与西方绘画的艺术原则有许多不同之处。它重视神似而非形似,强调观察总结而非现场临摹,它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效色,而多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所以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而中国画则是表现的艺术。中国画又常常被称为“水墨丹青画”,水墨是绘画的颜料,那丹青,又有什么含义呢?中国传统写意画具体写的什么意?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丹青”其实指的是两种颜色:丹和青。在传统中国绘画中,除了墨色以外就是这丹青二色最为常用。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早期中国画常用丹砂、青雘(huò)一类矿物颜料“勾线填色”,因而用“丹青”代指绘画。《汉书·苏武传》中就曾写道:“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意思就是用丹青画在竹帛上的。后来“丹青”二字就成了绘画艺术的代称。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唐代文人高蟾就有这么一首诗:“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画不出这一片伤心的情绪啊”!

代表性的丹青作品有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北魏、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等。后丹青逐渐为水墨所代替。由于丹青颜色鲜艳绚丽,且不易褪色,古代用丹册纪勋、青史纪事。史家多以丹青比喻一个人功勋卓著,永载史册,不会磨灭。

北宋年间有一个僧人画家叫做释仲仁,以画墨梅闻名。所谓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梅花。在他之前画家画梅花都是要上色的,追求形似,但是释仲仁抛弃了色彩,首创用水墨来画梅花。他通过墨水浓淡的变化将梅花枝干求取,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也被称为墨梅始祖。释仲仁画墨梅的方法就是写意。写意技法用笔不苛求工细,不求形似,更注重神态的表现,以及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只用墨色画梅花肯定是没有办法把梅花的枝叶、花瓣都画得惟妙惟肖的,追求的是梅花的精神、气韵,以及画作的悠远境界——这恰恰就是写意的精髓所在。

写意是中国画表现手法之一。以简练恣纵的笔墨勾勒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重在抒发创作主体的意兴情趣。用笔灵活,不拘工细,不求形似(与“工笔”相对)。写意看似草率随意,实则谨严而内蕴法度,不仅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对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营构好画面中诸多物象的位置关系,而且还须具备精深娴熟的技法功底,才能意居笔先而神出形外。

写意有小写意、大写意之分。简单来说小写意还是比较注重描绘造型的,虽然笔法比工笔法粗放,但追求的效果还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很多文人画就属于小写意。而大写意对于笔墨技巧性的要求要高于对物像造型的要求,只要能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想象力,不背离物像的大概就可以,这种技法潇洒放逸、气势奔放,像明代的许巍、清代的“八大山人”、近代的齐白石,都是大写意的高手,多采用泼墨技法。

一位画家的画(画家画的不只是画)(1)

写意对后来的戏曲创作及表演手法有较大影响,戏曲中的写意,主要通过虚拟性、程式化的动作,并融合一定的歌舞表演来呈现舞台艺术的审美意象。中国戏曲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神似、强调写意,具体体现为舞台上一般不用布置实景,场景依凭想象,可以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变化,前一刻还是书房,下一秒就变成花园了。情节也是写意式的,两个将军对打几个回合就可以表示千军万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吹奏一首曲子就是一场宴会;演员的表演也是如此,轻轻扬鞭就是在骑马,而拿着道具船桨划几下就是划船了。这些都是中国戏剧艺术写意风格的体现,和西方戏剧艺术注重写实、强调模仿的观念是很不一样的。闫肃先生曾经为歌曲《中国戏曲真神奇》作词,其中有几句词就准确地概括了中国戏剧写意的特点:“行船只需桨在手,扬鞭即可把马骑,挥臂游出五湖水,抬脚便是上楼梯,双手抓开门千座,坐车就凭两面旗,天宫地府任来去,海可填来山能移”。怎么样,你有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写意精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