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画家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石门镇,原名丰润,在家中排行老七,后改名为丰仁,字子恺,除了现代画家的身份以外,他还是当代散文家、音乐家、书法家和翻译家。其实这个人物有时候对于他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因为在当今很多校园中,依然能够看到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也能够读到他的散文。丰子恺先生带来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干净的、纯粹的、又富有诗意的世界。这次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人生,走进他的漫画世界。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1)

家中幼子,独受宠爱

丰子恺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家在浙江桐乡的石门镇,那时候的他还不叫丰子恺。在他出生以前,丰家已经迎来了6个女儿,一家人热切盼望着第7个孩子能够是个男孩。他出生以后让父母如愿以偿,便给他取名为“丰润”,小名叫做“慈玉”,他们深沉的爱都包含在幼子的名字里。丰润开始读小学,他的老师觉得他名字中的“润”笔画太多,对于一个乡下小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写,便将他的名字改为了“仁”。

丰家虽然是当地开染房的,但是丰子恺的父亲在科举考试废除之前,曾经考中了进士。只可惜虽然进士及第,但是却不能入朝为官,所以父亲平日里也有些郁郁寡欢。只是他的父亲在失意之余,既重视诗酒生活,也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不过他不再寄希望于儿子凭借着官职光宗耀祖,他更希望儿子能够找一个安稳工作,一生平安顺遂。其实丰子恺的第一位启蒙画师,就是他的父亲,因为家中开的是染房,所以丰子恺自幼就对颜色格外敏感,他父亲在世之时,更是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儿子。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2)

在丰子恺9岁的这一年,父亲因病逝世,家庭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她一直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当个老师,以后回到当地来教书也是不错。后来他考上了当时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就是现在的杭州师范大学,但是当时的丰子恺,并不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才进入了师范学校,他当时考试的时候选取了三个大学为目标,之所以最后进入了这所学校,只是因为这所学校,在他所选的三所大学中规模最大,对于他的学业和未来而言,确实是一个最佳选择。他的人生之所以能够星光璀璨,也是因为进入了这所学校念书。

成绩倒数,迎来人生转折

当时对中国文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人,大多都曾在这所学校任教,其中就包括鲁迅、夏丏尊、朱自清等人,毕业老师中对于丰子恺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李叔同。丰子恺在师范学校的前两年,因为国文成绩优秀,一直排在榜单上的前几名,只当他开始上李叔同的绘画课时,成绩却开始一落千丈。根据丰子恺先生后来回忆,原来整件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李叔同给40多个人上课,这些学生中能够将画临摹像样的,只有丰子恺和其他几个少数同学,所以李叔同便将丰子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大大夸赞了丰子恺在绘画上的天赋,李叔同甚至希望他可以以后从事绘画事业。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3)

也就是当他从办公室走出来的这一刻,丰子恺做了一个决定,此后他的一生将永远和艺术紧密相连。从第2天开始,那个曾经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开始在他的原来的专业课上变得懈怠起来,为了能够学好画画,他时常会逃课跑到西湖边写生,只为了更好的掌握西洋画的精髓。这个任性的少年,终于从榜上第一名的位置跌到了全校倒数,但是成绩的好坏,还是名次高低,对于一心搞艺术的丰子恺而言,其实并不重要。

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这些年,其实除了在绘画上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外,他的画之所以能够如此有诗意,还与他的文学功底有关。这所学校里,对丰子恺文学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夏丏尊,每次他写好一篇文章,都要专程拿给夏先生批阅,起先的时候,丰子恺的文章写得并不好,可是在夏丏尊的表扬与批评中,他逐渐领悟到了写文章的精髓。同时对他影响最深的这两位老师也互为知己,那个不苟言笑、永远一脸严肃的李叔同,那个心直口快、太爱操心的夏丏尊,就像是丰子恺教育生涯中的一对严父慈母。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4)

日本留学,实现理想

丰子恺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并没有按照母亲所希望的回到乡下做一个老师,因为在他自己看来,自己还没有真正的迈进西洋画的门槛。可是有的时候,为了生计总得向现实低头,作为一个业余画家,他在友人的邀请下,去上海的一家专科师范学校当了西洋画老师。但是在当老师的这一段时间里,他发现了自己水平远远不足,所以他一直向往着能够前往日本留学。只是摆在丰子恺面前的,就和当下年轻人一样的窘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在在这位画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5)

这位贫穷的青年老师,也陷入了没钱的窘境。但是这种人生阻力对于他而言,有时候也是命运的考量,因为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在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作品。所以他开启了日本留学经历,只是他留学所花费的这些钱,都是从姐姐的丈夫还有自己的朋友那里借来的,资金少的可怜,只够丰子恺在日本留学10个月,这10个月真的是转眼一瞬的时间,岁月的脚步匆匆,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毫无长进,但是他却迎来了艺术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6)

在日本游学期间,他喜欢到那些旧书店去淘一些书,有一次他在东京神田区偶然翻到了一本竹久梦二的早年作品,里面是一些很简单的反映人情世故的简笔漫画,可是却迅速吸引了丰子恺的眼光,买下了这本陈旧的画集。开始对竹久梦二的画风细细研究。以前丰子恺一心扑在西洋画上,想着在这上面有所成就,可是当他打开这本画集却发现,原来还有人能够做到将西洋与东洋结合,其实通过这些简单的画,才能传达出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这让丰子恺倾慕不已。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这种画法,他四处搜集这位日本老画家的这些旧画集,只是10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他没有多余的费用再继续承担他的游学生涯。返回中国以后,他通过认识的他的留日画家,被他四处搜集竹久梦二的其余作品,这批“春、夏、秋、冬”的画集,就是他创作作品是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后来他的有些作品,甚至都是直接模仿竹久梦二的画风,他从来不避讳这位异国画家对于他艺术生涯的影响。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7)

他笔下的画,是一个时代的天真

有人说丰子恺的画是完全的大方拿来主义,然而并不是这样。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民国,丰子恺的画却能充满童真和温情,与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经历脱不开关系。他是家中最小的幼子,所以一家人对他极度宠爱,或许生活不如意,但是他的身边确实被温情和爱意所充斥着的,这样的生活氛围,让丰子恺先生在看待周边事物的时候,总会流露出一些怜悯又温情的目光,他的画也是如此。一些生活中的在旁人眼里无趣的琐碎小事,他总能找出有趣的新意来。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8)

丰子恺还拥有着一颗童心,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童真,因为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描绘,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会一见倾心。你看看那些丰子恺先生,至今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漫画和散文,以儿童为主题的画画和文章,总是会排在书籍的首位。其实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要拥有童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最大的感受都是生活疾苦,再一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哪有人会注重那些生活趣事,哪有人还会去关心小孩的成长。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9)

然而丰子恺却做到了,他笔下的小儿情态,都是一些家常生活的趣事。这些儿童趣事并不是他虚构的,他画的每一个小孩,都是来自于自家儿女。丰子恺是1919年结婚的,他的妻子徐力民在婚后第2年陆续为他生了5个孩子,虽然三女儿和次子都在幼时夭折,自己家里的孩子,是再加上他的几个外甥女,家中这么多孩子不仅没有让他感到烦躁,反而在孩子们的身上,他开辟出了一个理想新天地。

丰子恺曾经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写到“你是完全的天真、自然、清白、宁静的生命”,正是因为他能看到孩子的这一面,那些带着江南软糯风格的小孩们“阿宝、软软”,开始在他的漫画和散文中反复出现,画里的这些可爱孩子骑脚踏车,贴心的为小凳子穿上鞋子,竟然成了漫画里的经典形象。只是当时的这些“唯小儿马首是瞻”的作品,也让不少人诟病。人们觉得丰子恺活得虚伪,靠着所谓的“孩子”来逃避现实。其实这是丰子恺的大“道”——当时正逢乱世,他不想着搞政治搞文学。

丰子恺艺术与生活(丰子恺的艺术人生)(10)

虽然有天真的一面,但是他也有现实的一面。丰子恺在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漫画,让画风和以前没有太大改变,但是他的画风开始趋向残酷。比如那副《轰炸》,整个作品内容就是一位正在喂奶的母亲,脑袋已经被炸弹炸飞了。他的作品开始直面现实,从以前所谓的“儿童相”转变成为了“人生相”。丰子恺从来没有消极遁世,只是在这位先生的眼里,他并不是悲观厌世的,反而在那样的黑暗时代,凭借着内心的纯净柔软,以后是留下如此多既有诗意又充满童趣的经典作品。丰子恺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艺术家,以前的他是,即便过了千百年他仍然会是。

藤树先生说:

丰子恺是“东方人”,也是“西方人”,但他是最中国的中国人。他的笔墨意趣是东方的,但它的人物造型、远近透视却是西方的。他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他的自然平易有如春风化雨,引领普通读者叩响艺术的门扉。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丰子恺传》

《丰子恺漫画集》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