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1元硬币收购价从30元到上千元不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现在收藏牡丹一元硬币有无价值?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现在收藏牡丹一元硬币有无价值(收藏1元硬币牡丹王)

现在收藏牡丹一元硬币有无价值

一枚1元硬币

收购价从30元到上千元不等

可网友翻遍家里的硬币

却找不到……

近日,抖音、闲鱼、朋友圈里

这枚2000年版本的

1元面值的“牡丹王”硬币

引发一股网络炒作热潮

不明真相的网友参与其中被带“节奏”

今天

咱们就一起来捋捋这事

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01

什么是“牡丹王”?

“牡丹王”一般是指2000年版本的1元面值硬币,它与同期发行的流通币一样印有牡丹花、国徽等图案,最大的差别在于国徽下印有发行时间“2000”年的字样

1992年版第四套人民币1元硬币/ 图片来源:中国印钞制币官网

02

大家为何苦苦找寻TA?

在微博、抖音、闲鱼等互联网平台上

回收“牡丹王”的信息很多

价格从30元到上千元不等

不少网友都打上了“高价回收”的字眼

朋友圈里不少微商

看上了它巨大的利润价值

也在收购这种硬币

▲微博截图

“2000年牡丹版1元硬币价值上千元,大家快看看你家有没有。”抖音上一个主播拿着“牡丹王”的照片为大家介绍其特征,随后开始抬高声调公布硬币价格,号召大家找寻“牡丹王”。在评论区内,网友纷纷留言,高价回收这款硬币,欢迎私聊。

厦门日报记者留意到,一名卖手机的老板也发了朋友圈,以1枚100元的价格回收“牡丹王”,还特地在朋友圈内附上硬币正反两面的图片,并圈出国徽、牡丹花、2000年等关键标识。

该手机店店主告诉记者,近期看到不少人求购“牡丹王”,他便想多收点,试图从中赚差价。不少求购“牡丹王”的人,都有类似的想法

03

“牡丹王”为何如此难寻?

连日来

记者相继走访厦门多家古玩市场发现

虽然“牡丹王”价格不低

但实际上真品难收

线下成交量不多

夏商周古玩城内,一家专门经营钱币的店面老板柯先生告诉记者,平日一个月都没有一个人来咨询“牡丹王”,但近一个星期内,竟有十余人来咨询“牡丹王”,甚至有人直接拿着硬币来店求收购。

“我一看国徽周边的细节相当模糊,硬币轮廓还拉丝,有毛边,怀疑是假币,根本不敢收 。”裕鑫古玩城的钱币回收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极少见到单枚的真品,所以“牡丹王”成交量极低。

由于近期没有成功收购过“牡丹王”,东渡古玩城的一名店家在某业内平台上查询了其他地区的成交情况。他告诉记者:“没有查到单枚硬币的成交价,只有与同年发行的其它硬币组合售卖的,一套价格是一千多元。”

线下,有人在了解“牡丹王”。

不少市民和网友也反映

砸开封存多年的存钱罐

就是找不到2000年版的“牡丹王”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她翻出家里200多枚硬币

却没有一枚是“牡丹王”

04

专业人士怎么说?

为何“牡丹王”如此难寻?

真有这么高的价值吗?

为此记者咨询了厦门钱币收藏界的专业人士

陈林向记者展示了包含“牡丹王”的一整套装帧币,他说一般收藏者不会将成套的装帧币拆分出来卖。

厦门市钱币学会理事陈林告诉记者:“‘牡丹王’之所以被收藏人士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极为稀缺它并未被中国人民银行投入市场流通,而是作为收藏品授权北京康银阁公司,与同年发行的1分、2分、5分、1角、5角装帧成册出售,当时公开发行量是30万套。

陈林向记者展示了包含“牡丹王”的一整套装帧币,他说一般收藏者不会将成套的装帧币拆分出来卖,因为装帧币在二手市场交易价格更高,所以,大家很难找到单枚“牡丹王”。

陈林提醒大家

该币并未参与流通!

可能有不法人员造假

没有一定钱币鉴定经验

不要轻易回收

提醒

部分硬币仍被热炒,建议理性对待

在走访过程中

记者发现除了“牡丹王”外

还有孙中山像银币

今年5月20日发行的

心形银纪念币也被热炒

图片来源:@新华网

虽然网络上被炒热的钱币不少,但记者走访时发现,目前厦门线下钱币市场收藏者比较理性。例如,此前曾被炒到3万元一枚的1980年2角“长城币”被破除谣言后,收藏价格变得理性。

业内人士认为,高价回收“牡丹王”的风潮是部分人在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上炒作,加上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被带“节奏”,以为可以赚差价造成的。其实,在网络炒作的背后,还有一些暗藏的“套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人会先存够大批量邮币,然后故意抬高某枚邮票或硬币的收购价格,再放出低价出售的消息,不明真相的外行人士以为能赚取差价就会疯狂购入,最后才发现根本卖不出去被“套牢”。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丁建南告诉记者,近几年钱币的使用大大减少,钱币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网络上的消息不一定真实,大家很容易受到一些虚假消息的鼓动,盲目跟风回收钱币,把一些钱币价格炒得虚高不说,还有一些网友被骗。

丁建南提醒市民,钱币收藏最好还是线下进行,这样才能看清货品的真假和品相,最好是要与钱币收藏专家多沟通,练就“火眼金睛”,不被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蒙骗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