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辽宁卫视春晚、浙江卫视春晚和天津德云社相声春晚的落幕,各台收视率数据很快出炉,辽宁卫视春晚依然延续多年的强势夺魁,而备受关注的天津卫视德云社相声春晚再次收视不佳在三家中垫底。
虽然笔者一直认为收视率统计这玩意中间肯定有一定误差,但看了多个版本的收视率统计之后,相信就连德云社粉丝也不得不承认,德云社相声春晚确实在号召力方面存在欠缺,毕竟不可能所有统计数据都和德云社过不去,那么想的话就有点儿那啥了。
那么,为什么在网络上口碑如日中天的郭德纲和德云社也带不动收视率呢?别说跟辽宁卫视PK了,在有的统计数据中其收视率连电视剧和电影都打不过,这就比较尴尬了。
要知道,这次德云社相声春晚甚至请来了难得一见的马志明站台,而且是连续第二年举办,宣传也是铺天盖地,不存在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情况,现在这个成绩只能算是收视不佳。如果你觉得这不算收视不佳,那么笔者就用收视一般吧。
笔者认为,如果深究一下德云社相声春晚收视一般的原因,可以列出五个:
一、相声还是小众市场
这是显而易见的原因,相声现在看起来挺火,但主要是在相声观众那里火,还没有形成大众娱乐,我们不能从网络上各种话题多不多去判断相声火不火。
至少到目前为止,相声行业只有在巅峰期的八十年代才成为大众娱乐的一部分,那时候一台晚会没有几场相声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连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几位老戏骨陈述、程之、曹铎他们都成为水平不错的业余相声演员,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如今的相声,别看在网络上显得挺火,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距离八十年代的马季姜昆他们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平台影响力不够
实话实说,辽宁卫视春晚这回也不是很让人满意,广告也忒多了,有点儿在广告里插播春晚的味道。但辽宁卫视春晚的口碑已经建立,很多观众都形成了腊月二十九看辽视春晚,大年三十看央视春晚的收视惯例,这种习惯不是短期内能打破的,天津卫视还需要继续努力。
三、德云社演员表演存在短板
很多人都认为德云社相声春晚收视不佳是因为他们只有相声,打不过人家综合性春晚。这个理由有那么一点儿意思,但远远不够。
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相声行业就是个大超市啊,其实了解相声的都知道,相声的表演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站在那里说。
比如相声剧,这种很早就存在于茶社的表演方式,其观感上有些类似小品,但又和小品存在语言上的不同。比较代表性的有赵连甲和王刚的《拔牙》。
其实,1994年央视春晚上石富宽、闫月明、李金斗和单联丽的《开会》,黄宏和侯耀文的《打扑克》,虽然名字不叫相声剧,但其表演方式其实都是相声剧的打法。那就更不用说高英培孟凡贵李金斗唐爱国他们的《开水养活鱼》了。
这种类型的节目不仅需要强大的创作能力,还需要相声演员具有灵活的表演能力,至少目前看来,在德云社可能只有于谦具有这样的表演能力,其他人不仅不具备表演能力更不具备创作能力。
这就是德云社相声的短板所在,表演能力单一,创作能力更是堪忧。为什么郭德纲要引进刘春山和章绍伟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创作能力是德云社奇缺的。
除了相声剧,还有学大鼓、学戏剧、学电台、学唱歌……相声演员想把一台晚会弄热闹,有的是办法,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单纯跳个耍帅男团舞,那是公司年会的打法。
四、德云社演员的表演惯例受限
德云社大部分演员比较拿手的是小剧场,因为小剧场不仅在口风上可以放低,玩儿点下三路的段子能起到短平快的效果,再加上和现场粉丝的互动,整场演出很容易就能鼓噪起来。
但在电视台播出的正儿八经的春晚上,德云社演员的演出惯例受限,下三路不能玩了,现场互动也不能放飞了,自然演出效果就会受到限制。
当然,这也可以算是短板的一部分,毕竟相声行业讲究的是“把点开春”,面对什么样的观众说什么样的活,只能适应一种观众的演员是不合格的。
五、德云社品牌覆盖有局限
郭德纲曾说过,德云社要发展势必要淘汰一部分欣赏水平比较高的观众。从那之后,德云社开始走粉圈路线,这对于德云社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多益处的,但同时也将自己的品牌覆盖面给限制住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主动去选择一部分人群时,无疑也在另一部分人群那里被屏蔽,这就是粉圈经济的局限性,粉圈的黏性可以不断提供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将其他人群排斥在粉圈之外。
综上,在商言商,德云社的表演风格和商业路线能赚到经济利益,这就证明其路子起码在商业上是对的。但是,活在舒适圈里也会让人失去自我审视的动力和能力。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辽宁卫视春晚,也许会为过多的广告付出口碑下滑的代价,拥抱粉圈太用力的德云社,也许将来也会面对受众狭窄的困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这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雅俗共赏的艺术比较难,这也不是放弃艺术追求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