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声音打交道,因为语言是声音;声音含义二者合一、通过句子表达出来;没有声音就没有语言,没有含义就没有语言,没有句子也没有语言。它们三个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围绕声音含义句子就是学习语言;用耳听句子是口语信息输入、用口说句子是口语信息输出。一来一往沟通交流就形成了闭环回路,可以无限循环。

英语运用有即时要求,听说交流不可延迟,没人有耐心等待反馈。学习过程,英语在前,从声音切入;英文在后,文采升华。所有语言母语习得无不如此,所有正常孩子无不做到掌握和通过。

英语语言输出的定义(英语学习中的信息输入vs输出)(1)

英文是对英语声音采用拼音方式记录(纸笔录),是和文字打交道,因为英文是文字。文字含义二者合一、通过句子表达出来;此时理想和正常的状态应是音字义句四者合一。没有文字就没有英文,没有含义就没有英文(含义在单词中已经自带),没有句子也没有英文(句子在语句中已经自带)。这三个是英文的根本属性。围绕文字/单词含义句子就是学习英文;用眼睛阅读文字句子是书面信息输入、用纸笔(电脑)写出文字单词句子是书面信息输出。一来一往文字句子沟通交流就形成闭环回路,也可以无限循环。

英文使用没有即刻要求,阅读写作延迟并无大碍,不必即时即刻,大家都变得耐心满满等待反馈。英语是拼音文字的语言,每个单词都是拼音文字用于组句的个体。

英语语言输出的定义(英语学习中的信息输入vs输出)(2)

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如同英语交流,始于声音输入,因为这里声音带有含义,即为含义输入/信息输入,止于反馈声音输出;一个回路闭合完成。

听懂会说容易;能听懂的未必会说,会说则必定能听懂。达到会说就是五步法“把听力推到顶点”的根据。

人类说话的流程是什么呢?通过事情有所感触、有所感觉、有所思考,并且需要表述出来。这样,感觉- 思维- 判断- 成句- 发声,交流就开始了。而传统方法教给我们的背句子、背段落、背课文、朗读范文、等等,从本质上来讲都不是在说话。因为它的驱动源不是头脑的思维、人体的感觉,而是在拷贝、模仿一段书面会话或文字,可能和当前语境有部分贴合,但不是在说话。

英语语言输出的定义(英语学习中的信息输入vs输出)(3)

比如,中国学生说话靠的是汉语的语言系统;这也就是他的汉语思维系统。而他在说英语的时候并没有英语语言系统,也就是并没有英语的思维系统,那么他怎么可能开口说英语?只能是在背、在攒cuan2、在东拼西凑。

“那就建立一个英语系统!”谈何容易。汉语系统之强大、之简洁、之高效、直接碾压所有拼音文字语言。(这里讲的不是汉字系统。)这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倍感困难原因之一,先必须自我降维:有谁不觉得英语繁琐啰嗦的请举手。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与英语人士进行无碍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意思,也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意思;如此而已。可见这与是否建立英语语言/思维系统,毫无关系。

难道掌握了十门八门外语方言的天才是在自己大脑里建立了10套8套语言/思维系统吗?显然不可能。大脑没有那么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五步法在22年前(2000年)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只需要使用汉语语言系统/汉语思维系统就可以包打天下。那么具体如何操作?

将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等外语统统放到汉语言系统/思维系统的麾下(都装到一个背筐里),即可一通百通。比如一个意思/一句话:

汉语:太阳正在东方升起。

英语: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east.(法语/德语/日语 略;一个意思)

逐一对应中文/汉字意思 为:

那 太阳 是 正在升起 在那东方。

学英语不外乎学习:

1/英句出词(组) 顺序;

2/英句表达习惯;

3/英词发音连成英句。

而句意无需学习,汉语/中文系统里早有现成的。比如“水是液体。”中文是这样说的,英语是那样说的,法语德语日语又是另一种说法,但是句意都是一样的。

这样各种语言,尽管出词顺序不同、表达习惯不同、发音不同,都可以归到汉语母语的思维系统之下。这样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速度,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会达到指数级增长。

句意不用动,学生只需切换成英语词序、英语表达习惯、带出英语发音,一切OK。学生学习英语原句英文原版,而不是从汉语翻译过去的英语句子。这就是尊重英语以及词序、习惯和发音。这与尊重汉语语言/思维系统并不矛盾,在汉语麾下已成一家。

看看五步法学一课英语多么简单:听写音标一遍加复述英语40遍/40天。大量的都是学生在练习在操作,工具就是这样被掌握的。光是课堂听讲,在水里永远漂浮不起来。漂不起来,就沉底。沉底,就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