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群众欢乐过年(上饶这里连续七年春节都在做这件事)(1)

新春走基层群众欢乐过年(上饶这里连续七年春节都在做这件事)(2)

“南湾油菜香满园,北村杜鹃争相艳。千倾耕地,万亩良田,一张岁月沧桑的脸,一口静水流深的塘......这首《大美重洲》作为余干县石口镇重洲村的家乡主题曲,在2月5日(大年初一)第七届重洲乡村春晚的舞台上首次演出。《大美重洲》由村晚总导演草先生亲自作词,由三年前的《渔火人家》到如今的《大美重洲》,承载的是草先生以及在外游子对故乡的热爱。这已经是该村举办村晚的第七个年头了,乡亲们每到过年时节,都会非常期待这道文化大餐。

新春走基层群众欢乐过年(上饶这里连续七年春节都在做这件事)(3)

随着《欢喜过年》《红红的日子》两支节奏欢快的开场舞,第七届重洲村晚拉开了序幕。这届村晚节目依然精彩纷呈,节目共有21个,演出时间长达3个小时。既有抒发对家乡热爱,由草先生、余显宗等人亲自作词的散文诗朗诵《我们重洲》《重洲村晚序》,还有重洲本村妇女苦练多日的古典舞蹈《国色天香》、典雅大方的《旗袍走秀》。有专业音乐人才演唱的《满江红》歌曲,有反映重洲老年人身老心不老的《养生太极》,有年轻人喜欢的魔术表演,还有村里当兵男儿组织的慷慨激昂的《战术表演》,还有勾起一代人回忆的怀旧舞蹈《青春记忆》,还有展现重洲老一辈文化能人的书法秀《笔墨凝香》。此外,由重洲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余绳宗提笔的画作《春江游鱼》也在村晚的舞台上惊艳亮相,彰显了重洲的人文底蕴...节目表演形式多种多类,老少皆宜,深受乡亲们喜欢。

登上乡村春晚的乡亲们,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都是在以自己的艺术方式表达对无声岁月的礼敬、对乡愁记忆的继承和对美好生活的畅想。

“真精彩!演员都是咱村民,每一年都有惊喜!”笑逐颜开的乡村春晚观众每每这样说的时候,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乡村春晚是一个村庄的集体精神记忆,乡亲们爱看,因为这里有“最真的心和最动人的情”,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春晚”。

据了解,重洲村晚始于2012年年初,当时,一位在外工作多年的重洲籍人士回到重洲村过年,看到“整个村里的文化生活,除了打麻将,就是打牌,要不就是打游戏”,心里很不是滋味。能不能组织村民们自办一台像央视春晚那样的晚会,来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呢?该重洲籍人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从小热爱文艺的草先生,得到了草先生的积极响应。此后,在重洲村委会的支持下,草先生一边打工,一边利用互联网联络本村的年轻人,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团队,正式发起并筹办起了首届重洲村晚。2013年正月初一,由草先生亲自担任导演,重洲村民自编、自演的首届村晚正式在重洲村戏台公开亮相,由于演出的节目较为贴近村民们的生活,首届村晚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并在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新春走基层群众欢乐过年(上饶这里连续七年春节都在做这件事)(4)

重洲村是一个大村庄,人口众多,有1500多户以上人家。每年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年轻人也时常有。而村晚这个舞台也让大家看到了重洲是有人才的,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场村晚让大家感受到重洲人才济济。导演了六届村晚的草先生余国烙,为了办好村晚,不眠不夜地付出。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关于讴歌家乡的美文美诗,内心就是一个文艺青年。谈到此次村晚,草先生告诉记者,重洲村晚的演出节目,由于今年正月初一下雨,便启动了应急预案,利用一上午时间把舞台从村里广场搬迁至了距离村庄十多里的越强烘干厂,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快速完成舞台搭建,音箱调试,灯光布置等各项工作,动员上百村民,启动了村内班车作为接送爱心车队。现场观看群众仍有几千人之多。草先生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他只是村晚的一个小角色。无论是观众的如痴如醉,还是演员的兴奋雀跃,都彰显了村晚作为新民俗在村民心目中的独特地位,表现出农民发自内心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村民们就好这口儿,不看演出不算过年。”

新春走基层群众欢乐过年(上饶这里连续七年春节都在做这件事)(5)

在村民们看来,重洲村晚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们春节期间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乡村的年味变得更加浓厚而喜庆,同时也提高本村年轻人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传递出乡村文明新风尚。而连续七年担任重洲村晚的美女主持余黛仙,就职于广东电视台出镜记者、主持人,每年无论多忙都会赶来为乡亲们主持村晚,被乡亲们誉为村晚的“台柱”和女神。似乎没有她的村晚便不是“村晚”。而她却认为她只是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者王调翁摄影报道)

来源:上饶晚报

☟小编的工资已与此♥ZAN挂钩,一ZAN一分钱,求!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