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心强

说起中国电视剧,鲁剧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

顾名思义,鲁剧就是山东电视剧的简称。鲁剧制作的单位,早年以山东电视台和山东广播电视艺术团为主,后来是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崛起,引领风潮。

从1983年起,《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连续三年获得电视金鹰奖、飞天奖一等奖,完成了当时国内电视剧行业的“三连冠”,铸就了鲁剧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

在其后的20年中,鲁剧进入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孔子》(1991年)《白眉大侠》(1994年)《小小飞虎队》(1995年)《誓言无声》(2002年)《大染坊》(2003年)等作品,均有着全国性的影响。

从2008年央视的开年大剧《闯关东》开始,山影推出了《沂蒙》(2009年)《温州一家人》(2012年)《父母爱情》(2014年)《北平无战事》(2014年)《琅琊榜》(2015年)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被外界称为“电视剧国家队”。

在鲁剧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几代优秀的创作者,老一辈的有滕敬德、王俊洲、陈敏等代表人物,中生代的有张新建、赵冬苓、王文杰等主力军,更加年轻的则是孔笙、侯鸿亮、张永新等人。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2)

张新建

日前,影视独舌对话张新建导演,听他讲述从《晁盖》《孔子》到《闯关东》《知青》《老农民》《青岛往事》等作品的创作故事和心得。

《晁盖》《宋江》《刘连仁》,导演技能初成

1969年,张新建到新疆当兵,跟着战士演出队唱歌、跳舞、说相声,同时在领导的“逼迫”下看了很多中外名著。此时的他没有想到,这些在部队中的“无心之举”,成为了他打开导演艺术之门的一枚钥匙。

张新建退伍后,被分配到济南炼油厂工作。文革结束后,艺术院校开始恢复招生。1976年年底,张新建作为炼油厂工人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在济南的招生考试。

尽管当时他连戏剧和戏曲都分不清楚,但就像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所描写的主角一样,张新建拿到的艺考考题大多与他在部队中的经历有关。凭借这一优势,他在考试中过关斩将,进入了中戏导演班。

1981年年初,中戏毕业之后,张新建没有留在北京,而是选择回山东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广播电视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山东省顺势而为,成立山东广播电视艺术团。张新建作为中戏毕业的高材生,被招进了艺术团,从此与电视结缘。

刚刚参加工作,张新建就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央戏剧学院并没有开设影视课程,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技术反而成了他的软肋。

张新建先是参加了单本剧《千虑一得》的拍摄,他演男一号。并从副导演做起,学习影视剧导演必备的镜头语言等基础知识。他跟随陈敏导演,参与了《小雷和小锋》《鲁智深》的拍摄。随后又在1984年到1986年,作为主力导演拍摄了《晁盖》和《宋江》。水浒系列电视剧是当年山东台的一个品牌,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3)

《小雷和小锋》现场,副导演张新建(左一)和导演陈敏(右三)

张新建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从我拍电视剧的第一天起就明白,剧本才是一剧之本,导演更多时候担任着二次创作的角色。但导演之间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二次创作上,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质。”为了做好二次创作,一本《水浒传》都快被他翻烂了。对工作台本的重视,也贯穿了他的整个导演生涯。

由于当时基础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晁盖》和《宋江》几乎全部采用实景拍摄,“拍摄《宋江》时,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书中写的聚义厅,我们前往泰山灵岩寺实地取景,这在现在来说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4)

鲍国安饰宋江

“导演二次创作 实景拍摄”,这种质朴的理念背后,蕴含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宋江》之后,张新建的下一部剧是《刘连仁》。刘连仁是一个传奇人物,1944年被日本人抓到日本当劳工,逃脱后躲进北海道的深山老林。这一躲,就是十三年。茹毛饮血,穴居洞藏,他几乎变成了一个野人。被人发现后,辗转回到中国。

这样的生命传奇,激发了张新建极大的兴趣。他专程赶往刘连仁的老家采访,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随后,他以满腔热情,拍出了感人至深的《刘连仁》。

这部剧,也是年轻的孔笙第一次跟组参与拍摄。在东北拍林子里的一场戏时,只能使用搭人梯的方法,两个一米八的大个儿组成人梯,孔笙站在最上边手持着机器,俯角拍全景。也正是因为这部剧,孔笙初步掌握了摄像技术,为今后的摄影和导演工作打下基础。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5)

《刘连仁》现场合影,张新建(前排右三)和孔笙(前排右二)

通过《刘连仁》,张新建完成了从一个戏剧生到影视导演的蜕变。

80年代开始,地方电视制作机构基本上是各领风骚三五年。鲁剧热潮过后,北京、山西、上海、广东都曾经推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优秀电视剧。鲁剧在“三连冠”后,进入不温不火的发展状态。到80年代末期,山东省决意打造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并动用了当地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孔子。张新建就此迎来了导演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孔子》。

一部《孔子》,使出了全身力气

“孔子是个名人,现在要给他拍电视剧,那就拍呗。”

张新建给领导立下拍摄《孔子》的军令状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两句豪言壮语,需要用多少辛勤工作来做后续保障。

“我对孔子的认知几乎完全来自‘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运动,所以在拍摄前,我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他”。稍加接触,他就知道了自己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认知是何等悖谬。

张新建捧着“孔学泰斗”匡亚明的学术著作《孔子评传》,硬着头皮投入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孔子的了解越深入,他越心惊,“这要是拍不好,就成千古罪人了”。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6)

孔子不只是概念化的“圣人”,他有活生生的传奇人生。他的哲学主张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行为法则,他被历代统治者异化和利用。他在民众中是一个涂了层层油彩,看不见真容的人物。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部剧,但从影像系统到人物形象,都没有先例可循。

大众的认知可以引导,但专家不认可就算失败。抱着这样的态度,张新建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遍访国内研究孔子的专家,读遍了关于孔子的著作。

“孔子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从无到有,而后越来越清晰,包括他的弟子,以及孔子那些著名的事迹,都开始有了画面感。”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7)

“我认为这部剧最重要的就是孔子的形象塑造,只要这个人物立住了,戏也就成了。如果人物没立住,其他地方做得再到位,也只是空谈。”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这一时期的影像系统如何建立?年代的还原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另一大难点。

黑泽明的电影《乱》成为一个重要参考物,“虽然二者的年代背景不同,但是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年代厚重感,对我很有启发。”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了山东师范大学一位相关研究领域的副教授,担任《孔子》跟组的民俗历史顾问。

“我们在淄博市临淄区的‘齐园’专门找了一块地,在上面实景建设了平民区、贵族区、宫殿区,尽可能地还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了一部剧,建造一座城。《孔子》做到了。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8)

“但是剧本难产啊,当时我们有四个编剧,每个人负责其中的四集。而我作为导演,要做的是将他们手中的文学剧本改成适合拍摄的工作台本。”两个编剧就涉及到风格统一的问题,把四个编剧拧成一股绳,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他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整理出有用的信息,下发到服装、美术、化妆、摄影等部门。“《孔子》不仅仅是我和刘子云导演的工作,而是需要一群人去努力完成这部作品”。

万事俱备,只待“孔子”。

按张新建的话来说,“当时想找全国最好的演员来饰演孔子,但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后来,作为山东省的重点项目,孔子、南子、老子三大主要演员全部启用山东演员。原先准备饰演子路的演员王绘春出演孔子,演员王静出演南子,王俊洲导演出演老子。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9)

《孔子》拍摄期间,导演张新建(左二)、主演王绘春(右二)与领导合影

《孔子》这部剧中,孔子与老子对谈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两人坐而论道,突然出现的日食堪称神来之笔。张新建表示,“史书中并没有关于他们(孔子和老子)见面时出现日食的说法,但当时拍摄时就感觉气氛太过沉闷,两人一直在说话。我和编剧张辉力寻思着,能不能来点自然现象,渲染一下气氛,于是就有了日食。”

太阳被逐渐“吞噬”,又逐渐复原的过程,好比人世间人心的流变,也很好地隐喻了儒学和道学之间的学术交锋。事实上,积极入世和顺其自然本身就是两种人生态度,谁也无法包打天下。

尽管困难重重,这段拍摄经历却使张新建的基本功更为扎实,“将文学剧本转化为镜头语言,首先要把剧本吃透,然后发现影视化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是当时二次创作的一个状态。”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0)

《孔子》现场合影

《孔子》筹备两年,拍摄十个月,后期做了十个月,总共历经三年多。1991年播出之后,这部严谨的电视剧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孔家后人也表示了对这部剧的喜爱之情。

《孔子》堪称“还原度”最高的描绘孔子的作品。“席地而坐”就是席地而坐,门牙突出的特点绝不避讳,古朴而不经雕琢的建筑,考据严谨的饮食与服装,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张新建回忆这部作品时说,“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剧节奏过于缓慢。剧中所表现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生命的看法,在如今看来有很多局限,总之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1)

《长河入海》现场说戏

《孔子》的播出,为处于平淡期的鲁剧打了一针强心剂。之后,张新建开始尝试制片人的工作。并且为山影招用了李雪、张永新、张开宙等青年人才。先后拍摄了《济南7.9大案侦破纪实》(1996年)《长河入海》(1997年)《兵谣》(2000年)《女子监狱》(2004年)等电视剧。再之后,他迎来了《闯关东》。

《闯关东》掀起新一轮创作高潮

在2005年项目发起之初,张新建是《闯关东》的制片人。后来,随着筹备工作的展开,他成为总导演。他和导演王滨带A组,孔笙和侯鸿亮带B组。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2)

《闯关东》现场,右一为导演王滨,中为张新建

“A组主要是拍摄老朱家的戏份。从雪乡开始拍摄,一直到济南,再到胶南海边,随后继续南下到达上海,然后去往无锡。与此同时,B组在东北的戏份也在紧锣密鼓拍摄。最终,A、B两组在上海会合。”

剧本创作,高满堂是灵魂人物。现场拍摄,张新建是总司令。他做出了被高满堂誉为“再也不会有”的工作台本,统率两组进行拍摄。与现场变故斗,与恶劣天气争斗,与演员档期赛跑……一部《闯关东》,戏内戏外皆精彩。

《闯关东》2008年初播出,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同时,这部剧的成功所带来的“改变”也体现在诸多方面。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3)

“《闯关东》的成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表彰,同时山影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优秀作品接连产出,山影重回电视剧制作的领头羊位置。”

《闯关东》成功后,张新建又陆续拍摄了《情系北大荒》(2009年)《知青》(2012年)《老农民》(2014年)《青岛往事》(2015年)等作品,收获诸多好评。

张新建对于创作上的把控更为清晰,他看中了《知青》的“排他性”, “我看剧本,先不谈好与不好,得先看新鲜不新鲜,有没有独特性,素材在别的戏中有没有见过,只要是似曾相识的,肯定不要。”

而在《青岛往事》中,张新建又一头扎进青岛档案馆,翻阅了大量的文字与视频资料。只为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不同时代下的青岛,分别是什么样。他说:“年代剧,需要历史厚重感,你下了功夫,这个厚重感自然就有了。”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4)

《青岛往事》现场,张新建与黄渤、黄小蕾合影

而《老农民》则是他与高满堂合作的又一力作。“当时正赶上了‘一剧两星’的政策即将实施,这部剧必须赶在2014年年底前开播,实现该有的经济效益。时间紧,任务重,删了不少戏。在我看来,《老农民》作为全景反映农民生活,时间跨度60年的史诗剧,剧本至少可以拍80集。最终压缩为了60集的体量。”

张新建盛赞《老农民》是高满堂继《闯关东》之后最有分量的作品,采访调研扎实,编剧技巧娴熟,而演员的表演也相当精彩。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5)

张新建和高满堂

之后,张新建与高满堂再度合作电视剧《大运河》。这部剧已经拍摄制作完成,进入发行阶段。据他介绍,这部剧依然是慢工“熬”出来的。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7年9月开机,一直在打磨剧本。

商家诚信为本、官家正气传家、文家洁身正骨、兵家精忠报国,这些价值主张和传奇故事被《大运河》发掘、表现。

闯关东里的鲁智深(从孔子到闯关东)(16)

《大运河》拍摄现场,右一张新建

他说,“导演一定要进入年代,去看到那些人的音容相貌,才有可能了解那些人的所思所想。拍给现代人看,首先要了解过去,经过去粗取精的过程后,才能出好作品。”

谈及当下的创作现状,张新建充满忧思:“我们现在的很多作品,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多地方都不对。文艺作品可以承载其他功能,但‘文艺’二字是第一位的,首先得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形象,作品便没有了灵魂,成为一个虚空的平庸之作。现在有些人,打着文艺的旗号,挣着昧心的钱。文化奸商的嘴脸一览无余。”

鲁剧在过去40年中多次掀起高潮,并曾在1980年代和2010年代执中国电视剧牛耳。现实主义风格是他们始终的坚持,工匠精神是他们一贯的传统。这两个传家宝保障了人才的产出和流程的科学,不仅铸就了山影的辉煌,也在民营公司正午阳光中开花结果。

我们期待张新建导演的《大运河》早日登上荧屏,也乐见鲁剧创作的宝贵财富能一代代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