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2月6日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中国00后小将苏翊鸣,名副其实地“一鸣惊人”,在他的冬奥首秀中,第一轮就得到了86.80分的好成绩,晋级决赛,创造了历史!

苏翊鸣智取威虎山(他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1)

苏翊鸣确实很棒,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他还曾是新版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的扮演者,当时他才10岁,妥妥的“童星”啊。能扮演这一角色,得益于他从小对滑雪的娴熟训练。而成功扮演这一角色,也为他后来华丽转身、成为专业运动员埋下了伏笔。

苏翊鸣智取威虎山(他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2)

不过,咱们既然聊的是军事行当,那就得把视线从小苏身上稍微移开一点,聚焦到他曾经出演的《智取威虎山》上。提起这部剧,它的成名可就太早了:不仅是当年有名的“样板戏”,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声乃至唱两句;它脱胎的小说《林海雪原》,也是新中国早期文学中的翘楚。而这部小说以及它的经典部分“智取威虎山”,反映的是我军的一段光辉历史——解放军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剿匪作战。

让我们先回顾小说中的一些片段,因为这能更好地理解我军有多么牛!

《林海雪原》里这样写道:“王团长和1团宋团长报告了几次奔袭搜山扑空的经过,强调了扑空的教训。几千人的部队在老爷岭搜了15天,一无所获,给养运不进去,大兵团不能久居林中。即便像梳头一样把全山梳过来,敌匪也会利用我们的空隙……基于这些实际教训,应采取剿匪的新战法……对付匪帮,必须有准确的侦察,神速行动,出其不备地消灭他。所以侦察应是第一。”

苏翊鸣智取威虎山(他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3)

小说又写道:田副司令说:“再用大兵团剿小股匪,等于用榴弹炮打苍蝇,等于用滚木礌石打麻雀,等于用拳头打跳蚤,等于用渔网捞毛虾,击一漏万,事倍功半。于是省委和军区便研究了剿匪歼敌的新战法,确定组织小分队进山,实行小群动作,既能侦察又能打,边侦边打,侦打结合,要和敌人在山中周旋,直到消灭敌人。”

侦察第一。小分队作战。侦打结合。这些词是不是很眼熟?

哈,这不就是如今这信息化战争时代常用的战法吗!?

近年来,美军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和伊拉克的荒漠城区开展的所谓“治安战”,不也是这个打法吗!?

看看当年我军的真实战绩吧:据战史记载,小说作者曲波(小说中我军指挥员“少剑波”的原型)带领的“侦打一体”的小分队,“在牡丹江周围,东至绥芬江、东宁,西至亚布洛尼、苇河,南至镜泊湖、额穆索,北至方正、土城子的这片广大地区的林海雪原里”,先后消灭了许家父子、马希山、座山雕、李德林、谢文东等多股匪军。

苏翊鸣智取威虎山(他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4)

《智取威虎山》中,我军小分队踏着雪橇直捣座山雕老巢的场面,只不过是我军一系列辉煌胜利中的“惊鸿一瞥”而已。

与美军相比,结果反差何其之大:

20世纪40年代的我军精干小分队,以极小的伤亡、极低的耗费和很一般的装备,圆满完成了任务,还人民以安宁。

本世纪初的美军,动用了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陆海空天网多域力量,耗费了难以计数的资源,最终不仅没消灭塔利班,自己还落得仓皇而逃。

苏翊鸣智取威虎山(他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5)

《林海雪原》虽然是一部小说,《智取威虎山》虽然是一部剧,却更是战争史的精彩放送,是战争经验的精辟总结:

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固然重要,但要充分发挥威力,离不开军人们的大智大勇,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在虎年冬奥会上“虎虎生威”的苏翊鸣,参演的《智取威虎山》中的我军小分队、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才是真老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