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星宇

作者:沈星宇,桐乡洲泉人,现为大二学生。爱好颇多,杂而不精,平日好舞文弄墨,喜听评弹、越剧。

沿着洲泉市河的老街往北,跨过北市桥,走几步,就可以看见祇园路南面房子边上的水泥地里,嵌着一座石桥,只一部分桥面露出地面,上刻“祇(qi)园寺桥”,这就是京量桥(亦作“金梁桥”)。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1)

配图:今日京量桥(来源网络)

京量桥的来历,一说和牛丞相有关。相传,洲泉出过一个姓牛的丞相,一次回乡扫墓,认为坟茔附近风水不好,也有说交通不便的,就想在坟边造一座桥,而桥的选址,则正对祇园寺山门。

祇园寺的住持和尚自然不答应,认为应该造在牛家坟的对面。双方为此起了争执。最后,惊动了京里,派来了官员进行丈量、调解后,才使得桥“既不对着牛丞相家的坟,也不对着祇园寺的门”,平衡了双方利益,造成了这座桥,因此称为京量桥。

京量桥的另一个名字叫“牛污桥”,据说是常有放牛者在桥上歇脚,常有牛粪,故得此俗名了。后者固是调侃,而前者则也不尽是无稽之谈。

时过境迁,祇园寺破败萧条,河道被填,京量桥变成了一座地上桥。许多故事已经不可考证,“祇(一作“衹”)园寺”,也常常误写作“祇(zhi)园寺”,关于“祇”“祇”的区别,郁震宏先生在其《洲泉:辣么多的“桐乡之最”,叫人情何以堪?》一文中,已经讲的清楚明白,此处不多赘述。惟“牛丞相”一说,窃以为犹可推敲.

首先,洲泉有没有出过姓牛的丞相?翻遍廿五史和地方志,查无此人。那么,这位“牛丞相”难道是黑户吗?

历史上,姓牛的丞相就两个。唐明皇的时候,有位牛仙客,后又有著名“牛党领袖”的牛僧孺,做了四朝(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宰相,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虽然也有说牛僧孺是陇西人,但显然,这两位与洲泉的牛丞相彼此毫不搭界.

元代南戏《琵琶记》中,倒是有一位极富极贵的牛姓丞相,但亦无与此相关的记载,作为二次加工的戏曲,其可信度并不比传说高多少,更何况这讲的是汉时故事,与梁代始建的祇园寺中间差了三百年。若要把差了至少三百年的一桩传说和一个戏曲故事硬拼凑在一起,真是“桃源之说诚荒唐”了。

既然没有牛丞相,那么不如试试减少限定词。洲泉本地出的丞相有没有呢?知道的人,大概会想到赵汝愚。《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记载:“赵汝愚,字子直,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居饶之余干县。”元人单庆编的《至元嘉禾志》第九卷载:“宋赵汝愚,字子直。本鄱阳人,孝宗干道,闲魁多士,寓居是邑之洲钱。官至丞相,追封福王,谥忠定。”“洲钱”即今之“洲泉”,另外据郁震宏先生考证,赵汝愚就出生在洲泉,后做到丞相,后世在洲泉也修有祠堂,自然算是洲泉出的丞相了。

说了这么多,赵汝愚是丞相没错,是洲泉出的也没错,但他和传说中的牛丞相有什么关系呢?本来,这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尽与此,因为最重要的一点,名字对不上。但有一点,“牛丞相”是乡民口耳相传的称呼,这位丞相果真姓牛吗?也可能是和“牛”读音相近的字。

赵汝愚,字子直,谥号忠定。世人有称“汝愚”“子直”“赵忠定”的,“赵”“子”“直”等字,无论声母韵母,均与“牛”字相去甚远,略去不表。只对“汝”“愚”二字,与“牛”作比较讨论。

首先是中古音

韵书注音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2)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3)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4)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5)

在《中原音韵》《中州音韵》中,“汝”“愚”二字属同一韵目,据王力的《汉语诗律学》,“鱼”“虞”是邻韵,故音相近。这两个字字音在许多方面都相似,故辨析殊为不易。《广韵》中,“汝”属“语”目,而“牛”正好是“语求切”,可以说是很相近了,但是一个是上声,一为平声,一平一仄,又去远矣。

反观“愚”和“牛”,在声调上都属于平声,《集韵》《韵略》《增韵》“牛”中都是“鱼尤切”,“愚”则属“虞”目,“鱼”“虞”音近,如此,“牛”同“虞”韵也是相近的。由此观之,似乎在中古汉语中“牛”“愚”二字音更近些。

而在桐乡方言音中,三字音为: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6)

这便更明显了,方言中,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调值,“牛”与“愚”的读音都是很接近的。考虑到此处注音可信度,以及桐乡东西片方言的差异,至少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读音,故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古吴语读音今已难以考证,索性以今日的读音为依据。“牛丞相”与京量桥的故事不论真假已不重要,而“牛丞相”则是确有其人。

清朝黄宗羲《原君》说:愚者亦明。苏东坡也说:惟愿孩儿愚且鲁。大抵古时候能被称作“愚”的,不一定是贬义,还有可能是处于爱护的褒称。故最初乡民称乡贤乡赵汝愚作“愚丞相”,应有崇拜爱戴之意。而方言“牛”“愚”二字音近,流传既久,乡民大多不识字,听者亦不知底细,只听得是“ȵiɤ丞相”,以为就是“牛丞相”,只原样说与别人,逐渐便忘了原来的“愚丞相”了。赵汝愚是南宋人,其时首都为临安(今杭州),距离故事的发生地——当时的崇福县并不远,所谓的京城派人丈量择址建造桥,也多几分了可信度。

再话牛丞相,既是出于对民间故事的好奇,也算是替牛丞相验明正身了。信笔写就,一气呵成,未曾细加考察,这是我的罪过。于音韵学,我虽有兴趣,而从未正式学过,以上所言,权当野狐禅。纰漏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丞相牛公是什么人物(牛丞相到底是谁)(7)

配图:上世纪70京量桥(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韵书:

丁邦新:《魏晉音韻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六十五,1975年〉

王力:《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李珍華、周長楫編撰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余迺永:《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增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何大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丁邦新先生指導,1981年〉

周祖謨校:《廣韻》(澤存堂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版〉

周法高:《周法高上古音韻表》〈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張日昇、林潔明合編

陳彭年等:《校正宋本廣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中譯本:《漢文典》(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桐乡方言:“吴语课堂”所收集“桐乡闲话”以及作者本人发音

【来自郁震宏老师的公众号:懒下楼】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