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山楂树之恋的看法(重温山楂树之恋中的这些伏笔)(1)

《山楂树之恋》是美籍华人艾米根据友人的回忆录,编写而成的爱情小说。

作品一经完稿在网站发行,就收到好评,并迅速走红。尤其是60后的老年读者,更是感同身受而反响强烈。

后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10年将这部作品搬上了荧幕,从此更是家喻户晓。

作者艾米的文字清丽唯美,写出来的内容感情生动。

就是在情节的编排上也是多次注意到了伏笔的应用,使其前后呼应,从而更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但这些伏笔,读者在第一次读时,可能由于对内容和章节的不熟悉,从而忽略掉。

今天,不妨由我带领大家再重温一遍。

个人对山楂树之恋的看法(重温山楂树之恋中的这些伏笔)(2)

第一处

在小说的第6章,静秋在西坪村实习期间,第一次赶上轮休,准备回k市的家中休息。

老三换休送她。

二人在山路上边走边聊。

期间,老三说了些在当时算是比较激进和敏感的话题。吓得静秋一脸惊恐,说他好反动呀!

老三就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要揭发我,我也认了。死在你的手里,我心甘情愿。只求我死后,你在我的坟上插一束山楂花,再立一个墓碑,上书:这里埋葬着我爱过的人。”

然而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最后却应验成真。

书中末尾,三十年后,静秋带着女儿飞回到老三埋葬的地方,看望老三。

她对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时隔多年,静秋似乎一直没忘记老三的那句戏言。

个人对山楂树之恋的看法(重温山楂树之恋中的这些伏笔)(3)

第二处

小说的第三章里,大姐长芬为初来乍到的静秋介绍家里的成员。

最后轮到老三时,长芬说:“这是三哥,快叫。”静秋就乖巧地叫了声“三哥”,结果引来满屋子人的笑声。

静秋被窘得不知所措。

老三忙解释道,他不是他们家人,只是和静秋一样,在这里住过。还叫静秋以后叫他名字好了,或者喊他“老三”。

可是静秋面皮簿,知晓了事情的原委,又被大家笑过之后,就再也喊不出老三的名字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老三病危。老三的弟弟接她去见老三。

到了病床前,众人都催促她叫老三。静秋却茫然地不知该怎么称谓?

于是她拉着老三的手,不停地喊道:“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直到老三闭上了眼睛。

那一声声“我是静秋”的呼唤,如碰触到人心最柔弱的部位,好不让人伤心欲绝。

反正我是哭过好几回。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我觉得它这远比叫老三的名字,更震撼人心。

谁会想到,大姐当年的一次戏谑竟引发了如此效果。

个人对山楂树之恋的看法(重温山楂树之恋中的这些伏笔)(4)

第三处

小说的第三章,赵村长说,山上的山楂树开的红花,是由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静秋对此将信将疑,于是她询问老三。老三跟她讲,那是属于自然现象,不过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美丽的传说来看待。并且告诉静秋,山楂树每年五、六月开花,到时可以来观赏。

可惜后来因为她生老三的气,就没再回过西平村。

小说第十三章,静秋已经回到k市的家里,五月的一天清晨,静秋打开自家家门,发现门前的旧课桌上,放着一瓶花,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

可能是山楂花吧,静秋猜测,一定是老三送来的。此时的静秋很激动,心砰砰乱跳。

那束山楂花分明代表着老三对她的爱意。

花红色是老三火热的心。

小说的末尾处写到老三走后,按照遗言,埋在了山楂树下。

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来到那棵山楂树下,和老三一起看山楂花。静秋有种错觉,那树上开的花竟比老三送的还要红。

但这种红已不再是烈士的寓意了,原因不言而喻。

个人对山楂树之恋的看法(重温山楂树之恋中的这些伏笔)(5)

以上三处在内容上首尾照应,更能触发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也是我在第二次重温这部作品之后才心有所得。

也许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心的读者不妨也找找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