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推书知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书知乎(我的宝藏书单)

推书知乎

1.《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也是意外打开这本书的,出于对历史的好奇。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本来是历史书上的寥寥几页,而《二手时间》是带着痛苦的亲历者讲述的长长故事。无论是几十页还是一百页,都是他们人生部分甚至全部。

讲述者有苏联元帅、老兵、音乐家、党委书记、建筑师、作家、初中生、大学生、医生、难民、移民、服务员、警员、女工等,有人流离失所、有人多次自杀、有人骨肉分离。作为一个旁听者,相隔几十年的过去,相离几千公里的国外,看起来那么遥远。

但是当你听完二十多个故事后,那些残忍的一幕幕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会出现在脑海里。这是他们亲历的岁月,也是他们心中不可抹灭的一笔,感慨万千,唯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形容得贴切。

从个体来说吧,这个世界上,人能决定的东西很少,很多时候像蝼蚁,随随便便就可以被生活摧残得摇摇欲坠,靠自己改变命运需要大大的决心和长长的时间。所以很佩服书中那些虽然满目疮痍,但依然热爱生活,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的他们。

2.《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贵妃听闻岭南荔枝鲜美,不知路途险阻。皇上只博美人一笑,不知百姓艰苦。

这个烫手山芋刚出锅时,人人都急着找个替死鬼,毕竟荔枝极易腐坏,况且距离那么远,要运回鲜荔枝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李善德是稀里糊涂当上了荔枝使的。起初,他也是抱着等死的心态,后来听了咱杜甫的话,决定既然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一开始这一切十分困难,没人把他这荔枝使当回事,也没人觉得李善徳回得去,所以他处处碰壁。当花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还是没能成功时,他总胡思乱想,有时候想着直接把家人接过来得了,有时候想着直接死了算了。

也许是不放弃,也许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因种种原因最后得了右相的牌子,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遇到了无可奈何的问题,幸好的是李善德完成了任务。

原本应该拥有较好前途的李善德,不但没有升官发财,还被贬到了岭南,只因他以这一路上的劳民伤财驳斥了右相。这也正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久后,安史之乱,长安城沦陷,皇室外逃,他也算是因祸得福,和妻子在岭南过着幸福的生活。

3.《白鹿原》——陈忠实

之前看过的作品里对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极少体会到那么深入其中的描写,从清末到抗日到解放,黎民百姓都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虽然党派不同,但白灵、鹿兆鹏、鹿兆海、都是如今和平盛世的奉献者。那么艰难又漫长,不仅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困苦,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及现代生活珍惜的警钟。

记忆较为深刻的是鹿兆海上战场前答应朱先生要杀掉倭寇,带回其头发。最终他牺牲在了内乱中,带回了朱先生要的礼物,同时书中也问出一个令人唏嘘的问题:那些毛发跟本原上人的头发一模一样,都是黑色的直发,却怎么就要到中国来作恶呢?

在这一轴中国农村的长幅画卷里描写了很多令人深刻的大事小事,也刻画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最喜欢的是温文尔雅又不忘初心的朱先生,有时候都觉得他像个仙人一般,学识高,品德正,敢担当,不争抢还会算命。虽然他有那么多成就,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最令我动容的还是他回忆起与朱白氏的初相识,到后来想去抗日朱白氏的支持,离去时的陪伴,这种相濡以沫,默默相伴的的感情在本书中还是较为少有的。

不得不提的还是白嘉轩,本书的大主角,有好几次我都以为他快不行了,觉得故事就要完结了,但他都挺过来了。我还挺喜欢白嘉轩的,孝顺、有情义也担得起大事,虽然也做过一些不堪的事情,但也称得上较为表里如一的人。

相比鹿子霖的屡次不改和最后的结局真是让我不禁想到白鹿两家的发家之道和代代相传的为人处事方式。对于鹿子霖晚年认的干儿子几乎都是他的亲儿子这件事,真的是不可原谅。

其实本书也没有那么绝对的好人坏人,有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也有可以理解的时候,人性终究是复杂的。像鹿子霖这样的人,看到结尾,也还是释然了。

同在平原上,相似的家庭条件,不相上下的家族地位,两家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尽管如此,白孝文还是没有遗传到白嘉轩的仁慈和重情义,白灵又次次打破常规和枷锁。而兆鹏兆海也成为了跟他们父亲完全不一样的人。

可见,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周围的环境和家庭都会对你造成影响,但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自己。

4.《主角》——陈彦

本书为《主角》,忆秦娥是本书的主角,更是戏中的主角。人生在世,也是一场戏,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越努力越幸运的戏码。戏中,总会有诱惑和竞争,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像忆秦娥的善良、不忘初心且对得起良心,踏踏实实的努力着。

5.《曾医生让你早知道》——普外科曾医生

曾医生这本书小知识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比较薄,纸质书288页,电子书不到500页,也不至于让人觉得冗长乏味。每个知识点也都会有总结,实在不想知道原理,也可以找找关键字,也不至于被网上的伪科普蒙骗。

比较简单易懂,从难道不是吗到原来如此,看来我也是个道听途说的人,更别说家族群里的身受其害的家人们。虽然不能说曾医生的就是百分百对的,但总有些科学依据和可信度。相比于一些无根据的营销号,这些知识对照顾自己和家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因为知识点比较多,不太好搬运。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量运动,愉悦心情,不熬夜,不抽烟喝酒,按时体检,有病早治疗。

想了解更多还是得自己看书,祝大家身体健康!!!

6.《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

汪老是个可爱的老头儿,喜欢玩,喜欢观察,喜欢感受,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灵动美好。

让我们能从门前的花草、夏天的昆虫、包子铺的叫卖、巷子里的杨梅摊、胡同里的文化、还有祖国山水感受到草木山川、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的惊喜和一些我们平常忽然的生活趣事。

历经风霜,后有喜欢,那种闲情雅致和乐观积极,真的很令人敬佩。果然世上苦人多,想要变得坚韧、宽容、充盈,就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7.《人间一趟,尽兴而已》——梁实秋

梁先生自1949离开北京后,便永久的别离了大陆。晚年莼羹鲈脍之心愈发浓厚,便记下了北平的一事一物,一点一滴。

书中各种美食令人口角流涎,如临其境,忍不住行动起来,果然美食是不分畛域。后篇是些琐碎小事和北平的趣事,因兴趣不大,挑了几个部分,囫囵吞枣,寥寥数语、朴实温馨又幽默讽刺,对老北京生活饶有兴致的入股不亏。

是生活的记录,是乡愁的抒发,也是四方食事的传承。

8.《信》——东野圭吾

书里的直贵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哥哥老实本分只为弟弟着想,可是因为贫穷,哥哥为了给直贵筹学费走上了犯罪之路。

因为哥哥的犯罪,直贵不仅被否被嘲,被迫放弃梦想,被迫离开心爱的女人,还找不到工作,差点活不下去。这样艰难的日子让他很怨恨哥哥,更讨厌他每月来的信。

于是他开始拒收哥哥的信,学会面试时说谎,隐瞒关于哥哥的往事。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只是真相永远都无法抹去,不仅他受到了歧视,他的女儿也遭到了不公平对待。直贵不得已一次次的搬家,但这样的事会一直存在的,甚至会影响更远更多。

那么多年,直贵没有去看过哥哥,但在自己也成为了受害者家属的时候,还是决定落笔给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告诉哥哥:自己这些年的现状,让哥哥不要再给他写信,哥哥出来后也权当不认识。

直贵最后鼓起勇气去看了受害者的家属,趁着义演去了监狱,与哥哥遥遥相望,细想着这些信的意义。

看到这本书就会不禁想到《我们与恶的距离》,都是因为家人犯罪而承受着社会的偏见和惩罚。反观看《恶距》时对无辜又艰辛的罪犯家人的怜悯,这次更多了一分对偏见的理解。

对于犯罪来说,歧视是种约束,看似多么不公平,却又是公平的。每个犯罪者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

这样的后果提醒着我们要敬畏法律,对后果充满畏惧,在最低道德标准面前止步于此。

9.《远大前程》——狄更斯

捧起这本书只因书中一句:要是谁能给我一本好书,或是一张好报纸,在我面前生一炉好火,让我坐下来读,别的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这样一副情景让人心生暖意,仿佛被一份热诚的赤子之心所裹。然而这并不是主人公的初心。

我所想的远大前程理应是胸怀大志,勇往直前,抵达梦想。然而这远大前程更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小说的主人公匹普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姐姐的抚养长大。但脾气粗暴的姐姐没有给他一点温暖,只有善良的姐夫乔既像父亲又似朋友一样照料着他。少年时,他淳朴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像姐夫一样的好铁匠,可是自从他来到贵妇郝薇香的家,自从他见到高贵骄傲的艾丝黛拉后,自从他爱上了艾丝黛拉……他渴望成为一个上等人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多年后的一天,律师贾格斯找到匹普,告诉他“将要继承一大笔财产”,同时还要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

他以为成为上等人就可以平等的追求艾丝黛拉,从此获得幸福。那时,有爱他的乔和毕蒂,可他还是毅然前往。

渐渐的,那样的生活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让他渐渐远离那些曾经的人。

当年他在墓地救的犯人马格韦契最终找上门来,向他坦白了一切,是他在海外发了财想要报答匹普,同时也实现自己畸形的愿望:用钱去培养一个上等人。

匹普难一下子接受了双重打击,一方面锦绣前程刹那间灰飞烟灭,另一方面受恩于一个囚犯更让他感到耻辱。现实的一切粉碎了他的梦。

后来,经历了起起落落的他在一场大病后认清了一切,想往回走却没有了退路,空留遗憾和祝福远走他乡。

结局定格于十一年后的重逢,匹普和艾丝黛拉处于夜雾散时,月华皎洁,静穆寥廓,再也看不见憧憧幽影……

年少时,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总想着如果匹普没有去呢?我想也会有留下的遗憾和痛苦吧。人生也不过城里和城外的区别,做什么都会有开心和痛苦,不如意才是常态,需要自己去调节和面对。

匹普虽是小说里的人物,却也来源于生活,经历了那么多,失去了那么多,也还是勇往直前,很深刻的是他说:凡是在我生活中占据过主要地位的事物,我什么也忘不了;即使不是占据主要地位,只要在我生活中有过一席之地的,我也不大会忘记。

匹普最终带着他的负伤和坦然活在了当下,我想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在遭遇种种折磨后仍能保持向上,这是金钱身份都无法赋予的前程,更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坚强和乐观。

正因活在当下,我们感受春天的百花、暖阳和勃勃生机;夏天的大海、晚风和漫天星际;秋天的稻香、晚霞和桂花飘逸;冬天的白雪、火锅和风情月意。

疫情下,我们都没有太好的剧本,撒贝宁所说: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凡是发生的都蕴含深理,凡经历的都终有收获,也愿凡坚持的都迎接远大前程。

11.《文城》——余华

文城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一个他们随口说出的地方,一个林祥福孤注一掷寻找了一生的地方。

这是发生在清末民初的事,作为童养媳的小美和织坊少爷阿强(余老师取名过于随意了)经历了离家出走,肆意挥洒,囊中羞涩后,投宿于孤身富裕少爷,便开始了他们短暂一生的骗局。

这个骗局让作为少爷的林祥福带着幼女奋不顾身往南去,最后认清现实又坚定不移,因局势动荡,土匪猖狂,客死异乡的故事。

余华老师的作品总是后劲十足,是一种深情一种追随也是一种苦难。印象最深的还是小美的悲哀,田大的忠诚,土匪的残暴和艰难的人生。

小美一个勤劳美丽的女子,十岁就当了童养媳,深得阿强一家的喜欢,却因给家里拿了钱引发出了离家出走的事。她原想万事靠自己,可还是听了阿强的话,从此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埋种下了惭愧,无奈,悲伤和念念不忘。最后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成为无人认识的雕像,而那时阿强也成为了雕像,林祥福正抱着女儿站在庙的外面。

全书令人动容的还是田大为数不多的出场,一次是泪眼汪汪的请求陪少爷南下;一次是两年后收到书信立即一路南下,衣褴褛却能掏出房契和金条的一声声少爷;最后一次他身体不适却坚持来接少爷回家,说少爷终于要回家了,他一定要来接。却不幸死在半路上。

那一天,田氏兄弟拉着大哥和少爷,在冬天暖和的阳光里开始了他们的漫漫长途。林祥福的童年是在田大肩膀上度过的,田大驮着他一次次走遍村庄和田野,现在他与田大平躺在一起,踏上了落叶归根之路。

说实在看到屠杀的场景不禁觉得血腥和反胃,对残忍的反感和对人物的同情蔓延至历史,对和平稳定又多了很多热爱和珍惜。

虽然故事中有些人的离开有些唐突,虽然故事里有些人物没有后续,但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废寝忘食。

文城是个虚无缥缈的地方,却也是一个让人满怀希望的地方,或许这辈子都寻不到文城,但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12.《苏东坡传》——林语堂

一直以来对苏轼都有着莫大的好感,对他的敬仰之心无以言表,无论是他的才华,他的为人处事,还是他笔下的潇洒。

书中的他与我所了解的他别无二致,豪迈、乐观、率真、旷达,这些在他所经历的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这一生可以用命运多舛,大起大落,颠沛流离来形容,常言道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但无论在哪里,他总能尽心尽力,造福百姓,深受爱戴。无论处于什么处境,他总能淡然处之,苦中作乐,创造惊喜。这样的心态非常人所能及,这样的事迹自然是流芳万世。

相比于他的仕途,苏轼的人际关系算是非常幸运,这一生遇到了很多好友知己,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无论在哪都有诗酒相伴,知己关心,再得美景美食,虽是陋室亦是欢喜。

除此之外,苏轼这一生还有三个很重要的女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王弗,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的王闰之,高情已逐晓云空的朝云。

最令人动容还是苏轼拥有了他一生热爱的事,他最初与最后的喜悦都在写作里。即便是卧病在床,他也能炯炯有神的跟别人分享诗文,似乎忘了一切。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想要找到热爱的事,人生苦短,而热爱可抵漫长。

苏轼长辞于世近千年,观望种种,他那不朽的文章,他那心灵的喜悦,他那思想的快乐,终是万寿无疆。

13.《四世同堂》——老舍

自北平沦陷,坏人变得更坏,好人也变坏,小羊圈的人有死不悔改的、有英勇反抗的、有怯懦纠结的。看着每个人面对战争的态度,心里百般滋味。更多的是愤怒,对日本人的愤怒,对汉奸的愤怒,也有对只敢责备自己人的那些人的愤怒。

四世同堂,无论哪个年代都是中国人美好的期望,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国家危难,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有强大的国家才有安稳的生活,没有国,无从谈家。

对于这种话题,我总词不达意,用文中钱先生的话结尾: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作我的管理人!

14.《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他们想重新建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却又渐渐回到那个世界。

15.《南京大屠杀》——张纯如

我们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残忍,这些残忍是难以付诸笔墨的暴行,但仅从笔墨中便可看穿令人发指的罪行。

士兵、平民、男人、女人、孩童,老人、无一幸免,南京城外血染长江、南京城内尸横遍地,尸臭弥漫,他们或遭机关枪扫射倒地,或被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或被浑身浇满汽油活活烧死。

“妇女遭受的苦难最为深重。”日军驻南京第114师团的一名士兵田所耕三回忆说,“妇女不论老幼,都逃脱不了被强暴的命运。”

而后他们还美其名要建立慰安所,以减少无辜的强奸,可却做尽肮脏恐怖之事。

日军对南京当地居民施加的严酷折磨几乎超出了人类所能理解的极限,种种罪行简直罄竹难书,仅六周,死亡人数就高达30万。

可是这些真相,不仅在当时被改写,乃至现在日本仍然未真诚地向中国道歉和赔偿。那些幸存者除了无法抹去的创伤还有身体上的苦痛。而许多日本战犯不但依然健在,并且在日本政府的庇护下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真相在被抹去,老者渐渐离去,而历史却从来没有为南京大屠杀写下恰当的结局。

所以,我们需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2023年,我要读历史,写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