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什么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理解为孔子的人生奋斗总纲领。其中“三十而立”是指三十岁左右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了,应该能坦然的面对一切困难了。孔子那个时候可能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三十而立”变了味,变成什么了呢?

30而立是什么意思(立是成家立业吗)(1)

到现在“三十而立”被大多数人理解成了三十岁左右成家立业,结婚生小孩了要。很明显是不对的。如果孔子写的是这个意思,那么孔子是三十岁左右结婚的吗?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人结婚比较早,孔子十九岁,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所以孔子说的并不是成家立业的意思

为什么会被理解成了“成家立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平均受教育时间拉长。到毕业的时间,大多数人在22周岁到25周岁之间。到30岁左右刚好是事业的第一个稳定期。迫于社会的舆论压力,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刚好撞上了孔子的‘三十而立’。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就理解成了,成家立业的意思。如果都是40岁左右结婚,那孔子的‘三十而立’就要变成‘四十而立’了。你现在去街上随便问几个人,很多人会理解成成家立业。这个现象很普遍。那么这会带给我们什么呢?理解错了这句话的意思。

30而立是什么意思(立是成家立业吗)(2)

“三十而立”的现实意思?

‘三十而立’如果理解成了结婚生子,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第一,如果没有结婚成家,就会觉得很失败,会说:“你看,我都三十岁了,还没结婚,成家立业”。会潜意识否定自己。那么整个人都会变的急躁,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迷茫。这也不是孔子的原意。

第二,中国社会发展下,上一辈五六十岁的人对现在30岁人的舆论压力过大,造成了这个现象。我们都知道上辈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过低,很早就结婚的是大多数。由于受教育程度过低,开明的父母并不是太多,道德绑架的比较多。他们以他们的经验来教育孩子,殊不知社会已经发展三十年。会造成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结婚,而后离婚的现象。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希望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灵魂。真正做到“三十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