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粗布是怎么织成的么?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那种。依不太清晰的记忆,大致上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步棉花采摘。在过去冀北农村,好地是不用来种棉花的,彼时人们都饿得够呛,好地要用来种大田作物。

棉花采摘时要注意棉絮的干净、整洁,不能沾上棉花叶儿、碎草屑5的,以免后期不太好处理。

第二步是把棉花摊成片儿然后再搓成卷儿。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棉花卷儿要搓得紧实,否则后来纺出的线就很难均匀细密。

故乡的粗布(粗布中的回忆)(1)

第三步是纺织成线。正如一首歌儿中唱到的那样“吱吱吜吜,吱吱吜吜,嗡嗡嗡呲儿,纺线线呀么唿嘿”。但唱归唱,线不能纺出小疙瘩,否则布织出来便不平实。

第四步是织成布匹。这个步骤最能体现“岁月如织”和“光阴如梭”两个成语。但见老太太在竖经横纬米上宽的布线中,娴熟地来回抛着梭子,如穿钱注油的养由基一般,高手的确在民间。

第五步白布染黑。每到季节,就会听到“拨浪嘣,拨浪嘣”的拨浪鼓的声音。家庭妇女们便将自己亲手织成的白布交给染布的。时间未几,染好的黑布就会交回到妇女们的手中。

故乡的粗布(粗布中的回忆)(2)

第六步裁剪成衣。妇女们于大炕上,于不太明亮的光线下(因为当时都是用纸糊窗户,没有大玻璃窗),或单袄、或夹袄、或棉袄,肥肥大大,走起,衣成。

宋人范成大曾在《冬日田园杂兴》的一首诗中这样写到:

村巷冬年见俗情 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 云是家机自织成

列位看见了么?“长衫布缕如霜雪”,这哥们儿的制衣白布连染都不染,“如霜雪”,也是一个狠角色。

故乡的粗布(粗布中的回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