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找人代购,无疑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潮流通过代购购买商品,是看中了国外某些产品的品质和口碑,而正因上佳的品质和口碑,导致这些商品在国内价格不菲消费者本想通过微信代购买到优质且相对便宜的产品,却未曾想到微信代购圈里存在的售假成风、变相传销、夸大宣传等种种乱象,让人寒心“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要到了,小编这就带你一起看看,微信代购圈里水有多深,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微信代购从哪里来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微信代购从哪里来的(漂洋过海来坑你)

微信代购从哪里来的

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找人代购,无疑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消费潮流。通过代购购买商品,是看中了国外某些产品的品质和口碑,而正因上佳的品质和口碑,导致这些商品在国内价格不菲。消费者本想通过微信代购买到优质且相对便宜的产品,却未曾想到微信代购圈里存在的售假成风、变相传销、夸大宣传等种种乱象,让人寒心。“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要到了,小编这就带你一起看看,微信代购圈里水有多深,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漂洋过海来坑你,微信代购水太深

一、高端产品被“山寨”

许多高端产品都是代购的热门,但其高仿品、假冒伪劣品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朋友圈里的代购大多都是自己的熟人、朋友,不少人基于熟人、朋友面子等情感因素不好意思拒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二、买卖双方交易信息不对等

由于代购的买卖双方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契约关系,所以消费者在遇到收款不发货、质量无保证、售假、售后无保障等问题时,往往缺少维权的基础条件——买卖合同,而且消费者很多时候往往连侵权主体即代购商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聊天记录等证据性资料的缺失也增添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三、虚构业绩 变相传销

一些微信代购商经常在朋友圈贴出夸张的销量,譬如宣称今天卖了多少货、这个月赚了多少万等。只好厚着脸皮去不断“忽悠”亲戚朋友购买,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这种微信代购实质上最终异化成了“传销”,危害较大。

近日,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传销案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法院宣判。青岛男子王贤注册了4个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微信公众号以“加粉”名义发展不同层级的会员,会员发展下线可得到一定的返利。这种新的公众号传销方式短短3个月吸收会员达18万余人,直接或间接收取会员缴纳的传销资金额累计达到180万余元。腾讯公司发现了系统内的这一违法现象向警方举报。

哄你“放心”购买,微信代购圈常用三大套路

1、专柜验货

不少微信代购的卖家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都会声称“支持一切专柜验货”。但是,请大家细想,专柜如何来验?有很多商品在国内就没有专柜,难道要拿到国外专柜验货?即便是国内设有专柜,专柜导购人员能辨别产品真假吗?辨别真假并非导购的职责范围,也非他们能力所及,因此专柜验货这一说,很难站住脚。

2、购物小票

伪造购物小票,对虚假海外代购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可有了购物小票就真的能够代表是海外购买吗?实际上,网上下载一套模板,再加一台打印机,购物小票便能被伪造出来。此前,央视新闻也对类似造假行为进行了深入报道。

3、代购直播

现在,越来越多假代购用代购直播骗取卖家信任。殊不知有定位软件,修改地址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

微信代购圈里混,教你几招“防身术”

针对微信代购风险,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国清博士分析指出,没有评价机制、没有信用担保、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微信代购的交易模式完全基于买家对店主的信任,由此埋下了极大风险,一旦出现骗局,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一、不碍面子敢争辩

首先,消费者不要因为和代购者大是“好友”关系或是通过朋友关系介绍的,就算发现代购商品有问题,也表示不好意思、不愿意去维权。这种想法非但不能对局面有所挽回,反而更加会助长他们的不正之风。

二、遇事多留“小心眼”

其次,在遇到货物真假纷争时,不要一味地站在被动的一方,任人宰割。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需要消费者进行举证,那么自己应该在代购时留下相关凭证(例如:交易记录、聊天记录截图等)。

如果是在其他渠道购物,消费者可以凭着购物发票等凭据进行维权,即使在网上购物,一些大型的购物网站也会对卖家的资质等条件进行约束。遇到假货时,消费者也同样也可以通过“举证责任倒置”,要求销售方提供证据证明其所销售的是真货。

三、如非必要不购买

再次,如若不是必要,一定不要在自己并不熟知的代购方处购买商品。毕竟,微信朋友圈里的代购是不受保护的,消协对微信朋友圈代购的投诉是不受理的。如果从事海外代购的人没有办理工商登记,只是业余兼职。这种情况下,很难认定代购人就是经营者,买卖双方没有构成契约关系的买卖合同,买卖双方属于私下交易,工商部门没法介入,投诉就很难被受理。即使出现纠纷进行诉被视为普通民事纠纷的可能性更大,难以适用新《消法》的规定。再者,微信尚未实名,很难查到用户的真实信息,一旦遇上骗子,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四、遇到诈骗快报警

最后,如果代购方的行为确实构成诈骗并达到5000元以上的就可以以诈骗罪立案,当事人应该及时向警方报警,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贴士:代购、海淘,这五点要铭记

一、网络购物尽量选择信誉较好、证照齐全的大型电商平台,这类平台的付款有严格的程序,退换货、维权取证较为方便快捷。

二、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购物时,一定要核实商家地址,保留好涉及商品服务的数量、型号、质量、承诺等关键性信息,要求销售方提供购物凭证等。

三、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做好功课,认真对比商品之间的区别。有些高仿产品外表看起是很相似,但仔细对比细节还是会有差异的。

四、不要贪图便宜,老话常说“便宜没好货”便是这个道理。一般就算代购产品也不可能会比国内便宜一大截,如果遇到太过于便宜的商品,建议谨慎购买!

五、对微信好友发来的消息,尤其是陌生链接,最好提高警惕。要到正规的购物网站的手机客户端购物,不要轻易在不知名的网站或者朋友圈内网购,避免上当。

针对不法行为,最管用的还是法律监管,用法律的牢笼关好罪恶的手。在微信代购乱象丛生的时代,希冀我国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加快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综合经济参考报、中国新闻网、环球网等,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