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牧村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歌坛上涌现出一位驰名海内外的青年新秀,她叫关牧村。当时熟悉到她,是因为我在1982年电视剧《蹉跎岁月》里的那首激扬婉转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由此开始去了解她,才知道这位才气洋溢的女中音竟是我的家乡人,出自河南省新乡市。而且就出生在新乡老城北大街李家大院,离我家距离不足百米。李家大院在新乡市可谓是声名显赫,其建造者是民国商人李裕达,李早年从事布匹生意,是旧新乡数得着的大户,清末开始置业建房,一直到民国中期。现在李家的旧宅已被列为新乡市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保存完好。
李家大院门楼
李家大院内景,现在还有人住
楼房巍峨,气派万千
呵呵,新乡人大多知道关牧村的老家是牧野区牧村,是一个新乡城郊村庄普通人家出来的丫头,不甚清楚的是,其实人家是大户人家后代,算起来应该是大财主李裕达的后辈外孙女。
其母名叫李芳芬,自幼学习音乐,解放后在新乡市牧野村小学做音乐教师。其父原籍东北,1949年在平原省省报《平原日报》工作,后调省工商银行。新乡古称牧野,二人就把所生子女以家乡取名,长子“牧原”,长女“牧村”,次子“牧野”。三个孩子的名字联在一起为“牧野村”。
关牧村的音乐基础是她母亲李芳芬奠定的。李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是新乡市有名的富商,为了培养李芳芬,还给她聘请了德国钢琴教师,可见家境多么优越,一直供她音乐专科毕业。关牧村出生以后,很小时候李芳芬就开始教她学唱歌。关牧村也表现出特有的音乐天赋。
牧村彩虹桥
后来,关牧村随父母移居天津,在学校经常参加歌咏比赛和少年合唱队的演唱。可惜好景不长,其父在1957年被定为“右倾”,被退职到了外地,10岁那年母亲又病逝。家庭的巨大变故使小小的关牧村瞬间成熟,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她经常和弟弟到几十里外的农村去挖野菜,为了填饱肚子,还常常把分配的细粮换成多一点粗粮。生活道路的坎坷和不幸,使关牧村从小就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
1970年,关牧村初中毕业,到天津钢锉厂当徒工。正当此时,父亲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为“现行反革命”。关牧村带着弟弟生活,学徒工资每月只有17元。姐弟俩一个月靠这点钱怎样生活?厂领导听说了她家的困难,每月补助她15元生活费。她的师傅们也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她,给了年轻的关牧村无限的温暖。因此,她对工人有深厚的感情,她说:“我要唱,为工人而唱,为人民而唱”。她平时总是早晨提前上班,挤时间去练嗓子。她每次演出后,便抓紧时间赶回厂里继续干活。每天勤奋工作,刻苦练功,这为以后歌唱事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76年10月关牧村一家获得了新生,关牧村也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当年,关牧村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被天津歌舞团录取,凭借自己历经磨砺带来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家传深厚的音乐功底,很快在中国乐坛上崭露头角,演唱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人民喜爱的歌唱演员。她演唱的《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些歌曲已经成为时代经典,至今仍在流传。
关牧村在演唱
这一切也给关牧村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带来了更高的荣誉。她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1991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七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9年春节刚过,关牧村和父亲关绍甄就酝酿着回新乡“认亲”。36年过去了,关牧村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故乡。关牧村和她的父亲回到新乡后,市政府当天就在豫北大厦开大会欢迎,将关牧村聘为豫北大厦的“名誉职工”和新乡市的“荣誉市民”。可惜的是豫北大厦并没有因为有关牧村这样的名誉职工而生意兴隆,后因经营不善,闭门谢客。
关牧村在演唱会上曾激动地说:“故乡人民没有忘记我,我也没有忘记故乡人民。我要用歌声,来歌唱我可爱的故乡”。之后,她又多次带团回新乡演出。
去年河南水灾,关牧村得知家乡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非常牵挂。马上筹措救援物资送往家乡。装载着对家乡人民满满深情的货车上悬挂着一幅鲜红的条幅——“我是关牧村,时刻惦记你们,家乡父老乡亲!加油新乡!”
关牧村捐助救灾物资
“品高行自远,卓然天地间”——这是某官媒在报道关牧村时给予她的极高评价。关牧村不仅重视优秀艺术作品的积累提升,而且更注重为人处世品行的高尚谦恭。她的歌声与人格既是一种美,也是一种力量。和许许多多与同时代的人一样,关牧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历经过不少的磨难,但她对音乐的执著始终如一,并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歌唱艺术家。如今,年近70岁的关牧村仍旧活跃在中国的歌坛上,深得全国人民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