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母亲节啦~

仓仓在这里预祝全天下的母亲们

节日快乐,容颜永驻,幸福到老!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有趣的巧合,

似乎世上牙牙学语的宝宝们叫妈妈,都是喊的类似“ma”的这个音。

相关研究者告诉我们:“(孩子初期)最早出现的音不外乎/ma/、/pa/、/da/、/ta/,出现的先后顺序更多地与发音难度有关,而不是与语意有关。”

所以最开始其实是因为宝宝喊“ma”要吃的,然后“ma”这个音才被人们赋予了母亲的含义。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2)

当然,喊“妈”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

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写作“母”,读作“ma”的字。

只是后来书面语和口语逐渐分化,“母”有了新的“mu”的读音,而“ma”却成了流于口语的无字音。

如今我们发现的“妈”字,最早则是出现在南朝梁·顾野王所撰写的字典《玉篇》之中。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3)

▲ 最早的“母”字

为了表示对母亲大人的爱意,我们除了喊妈之外,总爱撒娇地喊些“老妈”“妈咪”“母上大人”之类的昵称。

然而其实,古人的“花式喊妈”也不遑多让。

家家/阿家

《北史·南阳王绰传》中说:“(北齐南阳王高)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南北朝时期,北齐南阳王高绰和他兄弟们叫父亲为“兄兄”,叫母亲为“家家”,叫奶娘为“姊姊”,叫妻子为“妹妹”。

习惯了现代家人称呼叫法的仓仓,看得头晕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4)

除了家家,《南史》中还记载了称呼母亲为“阿家”的文字。

南朝的范蔚宗在临刑前曾对母亲说道:“罪人阿家莫念。”大意就是劝慰母亲别再挂念他这个罪人了。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5)

《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汉朝的时候,江淮一带称母亲为“社”。

当时某地东边一户人家的母亲去世了,他儿子哭得伤心欲绝,西边那户人家的孩子看见了,就跑回去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你还留恋什么呢?快点死吧,我一定也和东家的孩子一样为你痛哭。”

这熊孩子果然还是缺少“社会的毒打”,(你妈妈的鸡毛掸子已经蠢蠢欲动了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6)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7)

《广雅》云:“姐,母也。”

汉朝的许慎在《说文》一书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

意思是说,四川人称呼母亲为“姐”。

称父为兄,唤母为姐的习俗似乎不止四川人有,《四朝闻见录》就写到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也称自己的母亲韦太后为“姐姐”。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8)

萱堂/北堂

孟郊《游子》:“萱草集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古人在诗中常用“萱堂”和“北堂”来称呼母亲。

这起源于《毛诗·伯兮篇》中的一段话:“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注云,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古人认为这是一种能使人忘却忧愁的花草。

因为北堂地处幽阴,宜种萱草,后来又用来指母亲居住的房间,久而久之,“萱堂”与“北堂”便成了母亲的代称。而且其中似乎也寄托了几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穿越回古代可以交流(如果穿越回古代)(9)

古人对母亲的称呼,除了常见的“娘”、“阿母”之外,还有“大人”、“娘子”、“娘娘”等。

仓仓的妈妈用闽南语叫我外婆时,喊的就是“阿母”。

看完之后是不是对古人的“花式喊妈”冷知识,有了一丢丢的了解了?

其实称呼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多在言语和行动上对妈妈说爱才是最贴心的母亲节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