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小圈 开拓教学视野
为开拓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高中语文组一行人在校长的带领下于2021年赴实验中学,聆听了几位老师的授课。本次听课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主要感悟为:
特点一:容量大,条理清晰。
感悟:精简课堂,扩充容量
本节课内容较多,重点让学生掌握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到位,学生能够及时回应老师,使得课堂教学进展的环环相扣,完美紧凑。讲课条理清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讲解详略得当,课堂回归通过板书的形式梳理,教师能灵活利用多媒体导课,在恰当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课外资料,环节衔接紧密,让课堂上的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并且留下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最终做到了学生情感与能力双维目标的落实。
特点二:课堂驾驭能力强,传统与新媒体灵活结合。
感悟:知识“玩转”课堂 丰富教学手段
虽然武老师作为一名年轻老师,但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很强,导课、内容讲解、对学生的启发提问、知识回归梳理、课堂练习等环节都很明确,教师灵活自如的把控时间,安排学生活动,课堂精简不累赘。教师在整个课堂的呈现上,从导课到课堂内材料的展示都能适时的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巧妙结合起来,服务于课堂。
特点三:对课本内容把握到位,重难点突出。
感悟:吃透课本 把握重难点
本节课重点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及其二者的区别,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特点和区别进行讲解并且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回答。通过总体小康的三个特点对比得出全面小康的五个特点。最终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的时候能够重点突出,学生自己可以按照板书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知识能力得到了提升
特点四:紧扣时代热点,开拓学生视野
感悟:走出教学象牙塔 关注社会热点
从导课开始,武老师借助《诗经》中的《民劳》篇目贴切地导入小康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小康”概念的古今变化,再根据老师自己的切身经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特点。课堂中贯穿的所有案例都是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热点,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又能够总结要点,从高一的教学中就能够和高考接轨,紧扣考纲。
特点五:课堂有学生针对性练习时间
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 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高效利用课堂,分详略分重难点地讲解完课本知识,给学生留下了十分钟时间做练习,当堂消化新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讲解,不懂的问老师。一节课有张有弛,学生学习与练习落实到位,实现了能力与知识双维目标的落实。
武老师年轻有活力,上课亲和力强,与学生融洽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为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升华为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课堂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建议:
1、上课速度太快,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语速较快,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就给出了答案,把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抹杀了。在提问的过程中集体提问和个别提问应有效结合,不能用集体提问代替个别提问。
2、学生主体作用不突出,看不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把握度。
在整节课中老师对课堂的占有时间大大超越了学生的时间,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包括回答问题实质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回答,看不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把握程度,这对以后的教学和针对性练习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总之,虽听了短短的一节课,然而收获的却不是一纸听课记录所能承载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得还很多,需要学习的还很多,砥砺敦行,厚积薄发,我们会博采众长一步步走向教育教学的高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