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可与清初蒙古战神博尔济吉特·策棱相提并论、被晚清朝廷评价为“国之柱石”的一代悍将。被大清王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自僧格林沁去世后便一蹶不振,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军猛将林凤祥、李开芳,军功卓著;面对英法联军,他更是取得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的胜利,抵御外辱、名垂千古。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1)

蔡东藩先生将僧格林沁和曾国藩并称,“南有曾帅,北有僧王,是实太平军之劲敌,而清祚之所赖以保存者也”;《清史稿》甚至认为“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在“落后便时时挨打”的晚清时期,僧王率蒙古铁骑抵御外辱、捍卫皇权,堪称清王朝最后的脊梁。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一》有载,僧格林沁历任御前大臣,补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总理行营,调镶白旗满洲都统;袭封蒙古科尔沁郡王,并因战功获封亲王。于道光、咸丰两朝“出入禁闱,最被恩眷”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2)

僧格林沁虽然出身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同胞弟弟哈萨尔的子孙,但数百年以后的僧格林沁家族已经没落到要替富有人家放牧为生的尴尬境地。那么,原本于草原上放牧的僧格林沁是如何被道光皇帝看中,从而袭封王爵并逐渐成为晚清脊梁的呢?

科尔沁草原上的传说

话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愧对列祖列宗、唯恐大清江山毁于自己手中的道光皇帝每日梦魇,惶恐不安、这一日,道光皇帝梦见金銮殿上的“金龙盘玉柱”摇摇欲倒,万急时刻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白山羊,用两只犄角顶住了柱子,稳住了金銮殿。从梦中惊险后,道光皇帝寻人解梦,方知大清出现了一个可以挽救江山社稷的“国之柱石”,而且生肖属羊。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3)

闻听此言,道光皇帝下令18岁以上,属羊的王公子弟齐聚金銮殿,一一查看。奈何,当时的王公贵胄们个个纨绔骄纵,无人堪当大任者。这时有一蒙古王公举荐了聪明好学,骑马、射箭、摔跤,样样技艺超人的僧格林沁。金銮殿上,仪表堂堂的僧格林沁被道光皇帝一眼看中,从此开启了顶起晚清江山的传奇征程。

当时的科尔沁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乃系嘉庆皇帝的女婿,道光皇帝的姐夫,因其身后无嗣,道光皇帝便令僧格林沁入继并承袭郡王爵位。一个小小牧童在道光皇帝的青眼相加下,命运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科尔沁郡王。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4)

道光皇帝选中僧格林沁的真正原因

道光皇帝选中僧格林沁的传说还有很多,“因梦寻人”因为流传于僧格林沁的家乡而广为人知。但这毕竟只是野史传说,并不见于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一》对其“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斋,尚仁宗女。公主无出,宣宗为选於族众,见僧林格沁仪表非常,立为嗣”的记载,也只能说明僧格林沁出众的外貌条件才是征服道光皇帝的真正原因。

可就因为“仪表非常”,僧格林沁就从一个牧童变成了蒙古郡王,就在道光、咸丰两朝“出入禁闱,最被恩眷”?不管怎么说,道光皇帝也是为自己选择外甥,也是为清王朝最看重的科尔沁草原选择世袭王爵,“仪表堂堂”绝非道光皇帝选择僧格林沁的初衷,而是另有他因。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5)

1、僧格林沁的身份合适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八旗军队的不堪一击让道光皇帝忧虑重重,究其原因乃系缺少一位灵魂统帅予以严加整顿和有效统领。汉人将领不能选,当时的皇室宗亲、满洲勋贵又多为纨绔子弟、不堪大任,道光皇帝只能将视线集中于世代与爱新觉罗氏联姻联亲的蒙古科尔沁部盟。

选择实力强大的蒙古王公子弟,当然不失为一种选择,但难以控制,于皇权稳固无益;选择一位普通出身的骁勇之将,也是一种选择,但又难以服众、无法有效统帅八旗;于是,出身蒙古黄金家族便家道早已没落的僧格林沁便走进了道光皇帝的视线。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6)

2、僧格林沁自身条件的积极影响

被道光皇帝选中时,僧格林沁虽然只有14岁,但其骑射俱佳、英勇异常的名声已经叫响;再加上其英俊强健、敦厚朴实的外貌长相;他能被道光皇帝看中,并非偶然。有了合适的身份,僧格林沁唯一缺少的便是于朝廷上的名望和威信,于是他的官职开始迅速升迁;在道光皇帝的直接干预下,成为了裕郡王府的皇家额驸。

经过20多年的准备工作后,道光皇帝驾崩,僧格林沁又成为咸丰皇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咸丰皇帝继位后,僧格林沁被道光皇帝精心培养的意义开始正式显现,于密云剿匪的一战成名,正式开启了他对太平天国、对西方列强的征讨之路。

大清王朝的支柱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7)

从道光三十年,正式统领八旗到同治四年,战死沙场,僧格林沁十几年与奢华的王府生活无缘,始终征战于战场前线。僧格林沁战死后,两宫皇太后对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的积极评价,当属真实客观之论。僧格林沁用十几年征战,证明了道光皇帝的慧眼独具,回报了道光皇帝的伯乐之恩。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一》、《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