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每一个词牌名几乎都有一定的来历。比如说词牌《青玉案》就来自西汉张衡的《四愁诗》里的句子:“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青玉案本来是一种盛食物的带四个短脚的盘子,相当于古人所用的碗。因此青玉案的“案”字也被人读作wan(碗),而我们通常习惯于读作an。

青玉案作为词牌,成调于北宋时期,以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而使该词牌名扬天下,因此它的名字也叫做《横塘路》。文学史上《青玉案》的代表作还有一首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堪称该词牌作品中的双璧。今天白马君为大家推荐一首很出名的同词牌佳作。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1)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

无名氏 (南宋)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首词的作者有人以为是黄公绍,也有人认为作者无可考证,就把作者的名字归为无名氏,就相当于《诗经》中的每一篇作者署名为“佚名”一样。这禁不住让人感慨历史的长河埋没了多少人才,或者换句话来说就是“高手在民间”,这位高手就是“无名氏”或叫.“佚名”。

《青玉案》一般用来抒发绵长温婉或悲凉的情思,属于婉约型内容的一种词牌。今天所说的这首词正是作者在羁旅中抒发思念爱妻以及飘零在外的孤独寂寞情怀的作品。全篇充满了一种因思念家乡和爱妻的小男人式的幽怨情节。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2)

上片开头以“年年社日停针线”点明自己在社日这天的思乡情怀。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以祈祷丰收的节日,这是古代和农业生产相关的重大节日。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社会里,上自皇帝,下至地主和农民,都很重视这个日子。它一般分为春社和秋社,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来读到的社日一般是春社,这首词也一样。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3)

从每年春分数起的第五个戌日就是春社,一般在农历3月底。春社这天是忌动针线的,这规矩和春节差不多。诗人因这个风俗想到了妻子,再由见到空中双飞嬉戏的燕子而伤感于自己离开家乡,与妻子分别很久,转眼间已经是暮春了:“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4)

春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而归程还是遥遥无期。诗人孑然一人还在山路上,望处岭海茫茫,山间流水潺潺。在溪桥上伫立,唯见自己水中的身影,于是他寂寞感倍生。

每年的春社是很热闹的日子。唐朝诗人王驾曾在绝句《社日》里写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可见唐朝的春社就很非常热闹,乡里乡亲聚酒会饮,祈祷丰年的场面是很隆重的。所以诗人想起家乡的社日到来之际自己却不能还乡,自然很遗憾,怅然若失。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5)

这首词上片写旅途寂寞,下片则写思念爱妻。下片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既点明了词人在外行走的时间已经很久,久得连衣裳都穿破了。谁能来帮他缝身上的破衣裳呢?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平时在家帮自己缝补衣裳的妻子。

这开头与上片衔接过渡得很妥贴,每片开头都以“针线”为对象,而针线活正是心灵手巧的妇女的看家本领。想起自己的爱妻,诗人不由得泪流满面了。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6)

太阳快要落下了,赶了一天路,也该找个店家休息了。下马解鞍后一个人呆呆地浏览着岸边的芳草野花,再在店家处要壶酒,郁郁寡欢地饮着,索然无味。

尽管有花有酒人也醉了,但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无人管”。这是诗人想家了。我们反过来就可以想象得到作为古诗人家中过春社时的热闹气氛:男女老少头戴着花环,人们准备了好酒好菜,大快朵颐,举杯畅饮,划拳行酒令,一醉方休;最后各家搀扶着各家醉酒的人返回屋里。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7)

下片中的后三句仿佛是诗人的满腹牢骚之语,实则是一种至深的思念在心头似醉汉一般哼哼唧唧地说出来。这三句似俗语而流露真情,似啰嗦而手法高妙——连下三个排比句,心中的情感直如泄洪一般喷涌而出,毫无造作之感。以“无人”而牵引出所思念的人——家中的爱妻。诗人在他乡做梦都想让妻子在社日里帮自己戴上花,为自己倒酒,与族人们一起来一场酩酊大醉,然后由妻子扶着回家去。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8)

这后三句语言质朴平实,实是该词全篇的词眼。诸多诗评家都以为这三句语淡而情浓,叙事虽然浅简但其言语深沉,包含了游子在外长期飘零产生的刻骨铭心的相思和乡愁。

南宋最有趣的一首词(南宋一首青玉案)(9)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更无人。李义山飘泊异乡的体验写成的这两句与南宋无名氏的这首《青玉案》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读了这首词后会叫人不由得对这位游诗人心生同情,而出门在外或打工或出差的人们与家人分别日久,一样会产生与词中游子一样的郁闷和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