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骑行圈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公路玩轮,山地玩叉(避震),**玩套件。避震对于山地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的性能会对骑行感受、操控性等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根优秀的避震可以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能让骑行产生质的变化。本篇文章,将带大家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市面上(国内可以买到的)前叉,以便各位车友可以选择到合适的前叉。(如果大家还想看像是高低速压缩阻尼有什么区别、该如何设置前叉之类的有关避震知识的文章又或者想要看后避震的升级指南,可以在评论里告诉我,我会在后期继续更新的)
一根优秀的前叉需要完成三项工作:1、拥有足够优秀的避震弹簧,可以在面对大冲击时吸收足够的冲击力(例如飞包、抛台、落差),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性和稳定性;在面对技术型路况时具有合适的避震曲线(例如面对乱石堆,湿滑的树根的时候),吸震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可用行程;在车手移动重心和重度刹车时仍能保持足够的可用行程;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敏性,来吸收小震动(例如面对一些小的浮石、小树根的时候)。
2、拥有足够优秀的阻尼系统,能控制弹簧吸收作用力和保持牵引力。并且具有高可调性,提供足够的调节范围,以便适应不同的路况。
3、拥有符合使用强度所需的刚性。
选择前叉有一项万金油公式:1、根据车型、使用强度、风格(主要指Trail和Enduro级别的车型)等决定所需的行程,确定大致的选择范围。
2、根据预算,选择预算内的前叉,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
3、根据个人对于前叉品牌的偏好、骑行的风格以及各个品牌独特的技术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那款前叉。大家都想要一款高性能、高强度、轻量、高颜值,然后价格友好,最好是白菜价的前叉。洗洗睡吧,别想了,梦里都有的。咱要是讲点实际的,那就往下看,寒老弟我将会根据行程(使用强度)分类,做出中高端前叉选购指南。(本文前叉排名不分先后)
(一)、XC篇
1、RockShox SID系列
1998年最为原始的蓝色RockShox SID问世,当时前叉可能只有63mm的行程,但是它对XC场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当地联赛到山地世界杯都赢得了无数的比赛胜利。最新的SID是RockShox的Signature Series系列的一部分。SID的基本底桶设计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新的Maxima Plush阻尼液旨在减少摩擦和噪音。
使用Charger 2RLC阻尼系统,并且根据xc的使用特性进行调整,可以在那些陡峭爬坡路段提供更多支撑。SID拥有比其他任何前叉更多的XC比赛冠军,所以SID的性能毋庸置疑。SID系列提供SID ULTIMATE CARBON、SID ULTIMATE、SID Select 、SID SELECT四款不同级别的产品。SID ULTIMATE CARBON和SID ULTIMATE额外提供蓝色的配色方案。
规格:
行程:100mm、120mm
轮径:27.5”、29”
偏移量:27.5” - 42mm;29” - 42mm, 51mm
弹簧系统:DebonAIR空气弹簧
阻尼系统:Charger 2 RLC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三挡可调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
官方售价:6993RMB--4193RMB
购买建议:追求极致的性能,同时喜欢较为简洁的调教范围(调节更为简单),并且拥有足够的钱包厚度,那么SID会是不错的选择。
2、FOX 32系列
RockShox和FOX是目前山地车市场上最大的两家避震品牌,上文我们看来RockShox的SID系列,现在我们来看看FOX的32系列。32前叉分成Factory和Performance两个系列。Factory具有最优秀的技术,有着黄油般顺滑的Kashima涂层。Performance保留和Factory一样的7000系列铝上管,但是使用黑色阳极涂层,使用FIT GRIP阻尼代替FIT4阻尼。
最为顶级的Fox 32 Step-Cast使用了全新设计的底桶,将Factory 27.5版本的32前叉重量降到惊人的1355克,29版本仅重了5克。Factory系列所使用的FIT4阻尼系统,使用Fox专利的密封式系统提供三档快速调教的压缩阻尼:全开、踩踏和锁死。同时Factory系列前叉在全开模式还具有22格的低速压缩调节,供车手调整。FOX 32系列提供各种规格,各种等级的前叉。Fox 32 Step-Cast额外提供橙色的配色方案。
规格:
行程:100mm、120mm、140mm
轮径:26”、27.5”、29”
偏移量: 44mm, 51mm
弹簧系统:FLOAT EVOL气压弹簧
阻尼系统:Factory 系列为FIT4;Performance系列为FIT GRIP阻尼系统
调节:根据产品级别,具有不同的调节
售价:599$--909$
购买建议:如果你喜欢平顺的悬挂系统,想要高性能阻尼系统,并且拥有较多的调节范围,同时你也有足够的钞票,那FOX 32会是首选。
3、DT Swiss OPM ODL 100 RACE
毫无疑问,RockShox和FOX两家公司占据了山地车避震市场的主导地位。提到DT Swiss名称时,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其旗下的轮组、轮圈、花鼓等产品,很少有人会在意到它的避震产品。DT Swiss OPM ODL 100 RACE就是DT Swiss旗下的一款XC前叉。其叉桶由镁制成,采用倒拱形结构。DT Swiss表示,拱形结构在前叉后部的位置比“在立柱前面延伸的桥形结构更紧凑,更坚固”。DT Swiss OPM ODL 100 RACE前叉采用独特的ODL阻尼的系统,其在阻尼器本体与支柱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浮动活塞。在前叉压缩时,阻尼油被迫向上流过并通过阻尼系统顶部的压缩组件,起到阻尼作用。
规格:
行程:100mm、120mm
轮径: 27.5”、29”
偏移量:27.5” - 41mm;29” - 45mm
弹簧系统:NCS APT气压弹簧
阻尼系统:ODL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三挡可调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
官方售价:1295$
购买建议:DT Swiss OPM ODL 100 RACE是一款值得购买的XC前叉,假如你想使用除了RockShox和FOX的避震产品之外的避震的话,DT Swiss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看腻了常规前叉的外观,那其独特的外观也会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
4、Lefty Ocho
在XC前叉的行列中一直有一款神奇的产品,它的造型很独特“只有一半”。讲到这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了。没错,Cannondal的第8代左撇子XC前叉Lefty Ocho。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单冠面前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Left也变得更加优秀。它拥有Cannondal全新设计的Chamber阻尼系统和OppO气压弹簧,再加上几乎无摩擦的滚针轴承内件的加持。这些为它带来了极其平顺的避震。
Lefty前叉一直以来都是刚性最好的XC前叉,第八代的Ocho依然如此,不过由于它的前辈们“太刚了”,Cannondale将新Lefty Ocho的扭转刚性降低了14%,使操控更可预测。Lefty Ocho提供铝合金和碳纤维两种材质的前叉(部分组件,例如舵管)。
规格:
行程:100mm
轮径: 27.5”、29”
偏移量:27.5” - 50mm;29” - 55mm
弹簧系统:OppO气压弹簧
阻尼系统: Chamber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可锁死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
官方售价:1000$--1500$
购买建议:钟爱“左撇子”的车友如果钱包足够厚的话,买它就完了,Lefty值得你的付出,出众的性能与独特的外观,只此一家。
(二)Trail和Enduro前叉
由于一些品牌两个级别的前叉由同款产品的不同版本承担(又或者Enduro级别前叉提供较短行程版本),所以将他们放在一起讲,行程在130mm--180mm的前叉们。
RockShox PIKE&Lyrik
由于RockShox在这一产品级别上的两款产品,具有很多共同点,所以笔者我决定把它们俩放在一块,先来讲讲它们共同具有的特性。
RockShox CHARGER 2. 1阻尼系统并不是全新的,但与CHARGER 2相比,它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RockShox重新调校高速和低速压缩阻尼。CHARGER 2.1阻尼系统采用更为柔和的高速压缩(HSC),重新设计的阀片堆栈有助于限制高速撞击造成的冲击以及暴力刹车引起的抖动,从而更舒适。新的精确低速压缩(LSC)已经稍微变硬了,因此前叉的行程会拥有更多的可用行程(行程使用较慢)。
RockShox对回弹活塞进行了优化,以改善油流量并保证更稳定的性能。左旧,右新–修改后的回弹阀应提供更一致的阻尼。所谓的Wearband缩小了,优化了油的流动。
RockShox与Maxima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阻尼油——Maxima Plush 阻尼油。针对防止避震器磨损,减少摩擦并消除阻尼噪音而设计,同时可以在所有温度下保持一致的感觉。RockShox在气压弹簧一侧使用Dynamic密封油取代SRAM黄油,在弹簧顶部增加一点油量使它尽可能顺滑。在阻尼侧使用了新的阻尼油,可以减少压缩和回弹的摩擦及噪声。因此两款产品都具有极其柔软的初段。
RockShox同时与SKF一起开发了新的密封件,以减少静摩擦,官方宣称可减少高达30%的阻尼杆回弹摩擦。通过进一步减少静摩擦,新的前叉可以更好地贴在地面上,并且还可以减少手部疲劳。
除了新的CHARGER 2. 1阻尼系统,新的Maxima Plush阻尼油和新的SKF密封件之外,RockShox还为其产品系列提供了新的分类。包括PIKE,Lyrik,Boxxer和SID四款前叉。它们均有三个不同的级别:Ultimate,Select 和Select。区别在于Ultimates是旗舰版,Select 型号仅适用于制造商搭配整车,Select模型是便宜的入门版。
当然RockShox也提供单独的CHARGER 2. 1阻尼系统组件售卖,可以选择将它们升级到Ultimate标准。PIKE和Lyrik Ultimate均具有新的CHARGER 2. 1阻尼系统,Maxima Plus阻尼油和新的SKF低摩擦密封件。同时仍然可以在RC2或RCT3阻尼型号之间进行选择。PIKE Ultimate拥有银色或黑色配色方案,而Lyrik Ultimate提供红色或黑色配色方案。
1、RockShox PIKE
规格:
行程:120mm、130mm、140mm、150mm、160mm
轮径: 27.5”, 29”
偏移量: 29” - 42mm, 51mm;27.5”- 37mm, 46mm
弹簧系统:DebonAIR空气弹簧
阻尼系统:CHARGER(TM)2.1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高速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ULT RC2版本)
官方售价:6503RMB--4893RMB
购买建议:如果你更看重轻量化,同时想要拥有RockShox的最新技术的话,pike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独树一帜的银色配色也颇有风格。
2、RockShox Lyrik
规格:
行程:150mm、160mm、170mm、180mm
轮径: 27.5”, 29”
偏移量:29” - 42mm, 51mm;27.5”- 37mm, 46mm
弹簧系统:DebonAIR空气弹簧
阻尼系统:CHARGER(TM)2.1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高速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ULT版本)
官方售价:6993RMB--4893RMB
购买建议:如果你是个激进的Enduro玩家或者是个公园车手,那么Lyrik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提供足够的避震性能和刚性。笔者自己也在使用,非常nice,我新的装车计划中,Lyrik也在我的备选清单之中。
3、RockShox Yari RC
RockShox Yari RC主要面向中端的Enduro、FR或者高强度的前叉市场。它拥有和Lyrik相同的底桶,换言之Yari拥有媲美Lyrik的强度和刚性。同时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为了降低成本降低售价,Yari并没有使用昂贵的CHARGER 2.1阻尼系统,而是更加便宜的Motion Control阻尼系统。Motion Control结构更为简洁,只提供了简单的低速压缩阻尼调节。但它足够高效,给予Yari足够的性能,也对得起它的售价。
规格:
行程:150mm、160mm、170mm、180mm
轮径: 27.5”, 29”
偏移量: 29” - 42mm, 51mm;27.5”- 37mm, 46mm
弹簧系统:DebonAIR空气弹簧
阻尼系统:Motion Control阻尼系统
调节:低速压缩阻尼、低速回弹阻尼
官方售价:699$
购买建议:如果你是个激进的Enduro玩家或者是个公园车手,寻求一款售价较低且皮实耐用,同时能够接受较少的调节范围的话,那么恭喜你,Yari RC是你的不二之选。
4、Fox 34系列
看完RockShox,接下来肯定得看看它的老对手Fox。Fox产品线十分全面,Fox 34便是其针对林道强度(超轻的sc版本针对XC马拉松)所设计的前叉,不过长久以来其一直“活在大哥Fox 36的光辉之下”,没什么展露机会,但它依然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如果你是林道玩家,Fox 34可以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轻重量,这是非常棒的。
Fox 34和36均在2018年进行了改造,现在配备了与Fox 40相同的EVOL空气弹簧系统。Fox改变了空气传输点的位置,并在此过程中增加了负弹簧的体积,该负弹簧在行程开始时对正空气腔施加了更大的作用力整体变得更加线性。Factory级别产品搭载FIT4阻尼系统,提供足够的调节范围,时时刻刻给予车手足够的牵引力。
除了常规版本的Fox 34之外Fox还推出了针对XC马拉松的Fox 34 Float Step-Cast Factory 29前叉。它将Fox 32sc上的Step-Cast底桶设计搬运到了34上,这给予其极低的自重,和32管径所没有的强度。它同样具有Fox的FIT4阻尼系统,其提供全开、踩踏、锁死三挡调节,以及低速压缩和回弹调节。它只提供120mm行程版本。(下图为常规班Fox 34,上图为Fox 34 sc,注意叉脚处的叉桶造型,就可以分辨两个版本的Fox 34)
规格:
行程:120mm、130mm、140mm、150mm
轮径:27.5”、29”
偏移量:44mm, 51mm
弹簧系统:FLOAT EVOL气压弹簧
阻尼系统:Factory 系列为FIT4;Performance系列为FIT GRIP阻尼系统
调节:根据产品级别,具有不同的调节
售价:699$--1039$
购买建议:追求轻量化的林道玩家,或者追求强度的马拉松玩家十分适合。
由于篇幅原因,上篇就暂告于此,剩下的Trail和Enduro级别前叉、未曾碰面的DH前叉将会在下篇中,继续为各位车友讲解,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enduro-mtb、pinkbike、mtb-mag、品牌官网或官方社交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