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是中国小说史上殿堂级吝啬鬼,临死前还指着两个根灯草,迟迟不愿咽气。可谓是,事情不大,侮辱性极强。不过,从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严监生虽然家产万贯,但活得何其压抑而又痛苦。试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还考虑着点两个灯草是件浪费的事情,那么他生前的每个日子,都是如何的节俭、都节俭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什么原因让他如何这样地对待自己呢?是天生使然,还是环境所逼?书中给了答案,严监生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被他哥哥——严贡生给逼的。

儒林外史严监生转折点(严监生为什么只对自己吝啬)(1)

严贡生是先于严监生出场的,严贡生是兄,严监生是弟;严贡生人丁兴旺,严监生子嗣艰难。严贡生的贡生是是考出来的,他是有资格候选做官的,而他的朋友圈则是宫员、举人、有别的有权有势的人。他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乡绅人家”,动不动就威胁把人送到县衙门里把腿打折。而严临生的这个监生是买的,只是一个考试资格,不算真正的士绅。所以就这一字之别,自己被严贡生压得死死的。又况且严贡生根本劣绅,卑鄙、贪婪、狠毒、猥琐。简直就是为祸乡里,祸害一方。

儒林外史严监生转折点(严监生为什么只对自己吝啬)(2)

按道理说,有这样的哥哥作为靠山,严监生的生活并不会那么困难。可是严贡生最想侵吞财产的就是他这个亲弟弟——严监生。小说里的严重监生“家里有十多万银子”。十多万两银子,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谁看着不眼红,更何况是贪婪成性的严贡生呢?怎么破解这人生最大的难题呢?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那就是严监生必须有一个儿子。可严监生偏偏子嗣艰难,正妻王氏没有孩子,虽然妾室赵氏生了一个儿子,但如果赵氏的儿子不能扶正,他的家产也传承不下去。于是他便开始想尽办法来扶赵氏为正室。为此,他花了几百两银子给王氏的哥哥去办理这件事情,然后又为妻子办丧事共了四五千两银子。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和妾室——赵氏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可是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呢?这个真的很难说。

儒林外史严监生转折点(严监生为什么只对自己吝啬)(3)

赵氏和儿子都处在劣势。如果作为哥哥的严贡生愿意陌生他们的合法地位更好,如果不愿意呢?完全可以说儿子不是严监生亲生的。毕竟是老夫少妻,在生育的合理上完全可以存疑。如果严贡生再和官府勾结,那这件事情更说不清楚了。 如果严监生儿子的合法地位一旦被动摇,那严贡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生的儿子过继给弟弟,那弟弟的财产也就名正言顺地归了自己。严监生在弥留之际,是何等的绝望与焦虑。这一肚子心事又能说给谁听呢?儿子尚细,赵氏年轻,见识又短。他只是手指着两根灯草,迟迟不愿咽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