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首《红梅赞》。

这首歌是1964年闫肃为歌剧《江姐》创作的主题歌。

每当这一歌声响起,当年江姐的铮铮铁骨、傲骨流芳的形象自然浮现在脑海中。

江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今天文章的主角正与这位人人敬佩的爱国烈士江姐有关,他就是江姐之子——彭云。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2)

四川理科状元,却因体检不合格被刷

1965年,年仅19岁的彭云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成为了四川省的理科状元。

彭云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在高考前就收到过清华大学的橄榄枝。不过彭云志不在此。

从小就受家庭环境和父母遗愿的熏陶,让他对报效国家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高考他报考的理想中的学校,并非清华北大,而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3)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是新中国初期最高军事工程学府,是全国首批重点大学之一。

以彭云的成绩,上清华北大也是不成问题的,哈军工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彭云在体检阶段却被刷下来了。

哈军工是一所军事学府,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体能。

而彭云从小家庭条件比较艰苦,身体比较瘦弱,而且戴着600度的近视眼镜。

家里有孩子想报考军校的家长都知道,军校的体检很严格,近视、身高不够的学生体检是不合格的。

所以,当时的招生老师按规定将彭云判定为体检不合格。

一个理科状元就此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了吗?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4)

烈士江姐之子,颠沛流离的童年

比较幸运的是因为当时彭云的成绩非常优秀,招生老师非常惋惜,不想轻易错过彭云这个好苗子,于是就去翻看了彭云的档案。

这一看档案不得了,彭云竟然是烈士遗孤,江姐的儿子。

而彭云的父亲亦是爱国烈士,彭咏梧。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5)

可能大家对彭咏梧这个名字的熟悉程度不如江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为国捐躯、英勇就义的烈士。

小说《红岩》(后改编成电视剧《在烈火中永生》《红岩》等)中的彭松涛就是以他为原型而创作。

而江姐,全名江竹筠(江竹君),坚韧高洁的她就像生于红岩上的红梅一样,是中国革命史上永放光彩的一朵花。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6)

1939年,年轻的江竹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心怀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坚决服从党的指挥和安排。

当时为了伪装身份,党领导让她学习会计,20岁的她便去学怎么打算盘。经过学习,她顺利考进会计训练班。

1943年,江竹筠接受党的安排,成为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助手,同时为了更好的隐藏身份、更好的开展地下工作,两人开始假扮夫妻。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7)

此后,两个人的小家就成为了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

江竹筠和彭咏梧也在无数次的任务中渐生情愫,最终两人在党的同意下,结为革命伴侣,成为夫妻。

1946年,江竹筠在医院生下唯一的儿子。

因为难产,孤身一人在医院生产的江竹筠当机立断,做了剖产和绝育手术。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8)

因为江竹筠和彭咏梧两个人都忙于革命工作,无暇照顾年幼的儿子。

江姐就与丈夫商量,写信给彭咏梧的原配谭正伦,拜托她来重庆照顾自己年幼的儿子。

虽然江竹筠与谭正伦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此刻江姐选择相信谭正伦。

彭咏梧在老家有一个原配妻子,两人生有一子,取名彭炳忠。

谭正伦非常善良、深明大义,她接到信后就动身前往重庆。此后便是由她将彭云、彭炳忠抚养长大。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9)

期间,敌人疯狂想抓到江姐的儿子来威胁江姐就范,谭正伦一个弱女子没有办法抵抗敌人,只能带着彭云东躲西藏。

为了护住江姐唯一的血脉,她甚至曾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孤儿院。

如果说江姐和彭咏梧的为革命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谭正伦的深明大义和广阔胸襟也是值得敬佩的。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0)

身在牢狱,江姐绝笔信托孤丈夫的原配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逝世,手段残忍的敌人将其头颅割下,悬于城门上示众。

消息传到江竹筠耳中,她悲痛欲绝却也只能压下,毅然接手丈夫的工作。

但是命运的残忍并没有就此打住,同年6月14日,江竹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她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里。敌人对她极尽严刑拷打,但是江姐始终不曾屈服。

她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她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1)

1949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江竹筠牺牲。

在她临死前,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三岁的儿子彭云。

被困监狱的时候,江姐预感自己可能很难生还,就将筷子磨尖,用棉花烧成灰当墨,写下了绝笔的托孤信,让表弟谭竹安帮忙送到谭正伦手中。

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2)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哪怕自己身在牢狱,也不忘替孩子谋好后路。

身为母亲的江姐,不惜将孩子送给谭正伦,只盼着她能将彭云好好教养长大。

而遗嘱的后半句,也凸显了江姐对彭云的殷殷期盼,希望他能子承父母业,报效国家。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3)

谭正伦也不辜负江姐的信任和委托,哪怕情况再难、条件再苦,也不曾放弃彭云。

刚解放的时候,消息不通的年代里,谭正伦还不知道江姐和彭咏梧已经牺牲,还曾经带着两个孩子去寻亲生父母亲。

后来,她孤身一人,将两个孩子拉扯大,教养成才。

彭云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说,虽然在与外人说起时,为了区分亲生母亲而喊谭正伦为谭妈妈,但是其实在他心里,自己与谭正伦的感情跟亲生母子一样。

都说后妈难当,但是从彭云的话语中,可知谭正伦的用心照顾。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4)

彭云学业有成,子孙更是青出于蓝

读中学的时候,他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他仍然勤奋学习,加上继承了父母的聪明头脑,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担任班干部。

学校也非常重视他,会为他所在班级安排优秀教师,有什么重要活动或者公开亮相,也都会找彭云参加。

而同学们也对他非常和善,在他被众人围观时,与他互换衣帽,让他可以顺利逃出人群围堵。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5)

而在彭云体检不合格后,招生老师意外发现彭云是江姐之子,内心也有些触动。他不忍一个理科状元就此被埋没。

于是他拿着彭云的档案去找到当时的哈军工院长刘居英。

刘居英院长看过彭云的档案后,决定破格录取彭云。

收到通知的彭云欣喜若狂,收拾东西千里迢迢前往哈尔滨上学。

而谭正伦虽然不舍,却也只能含泪送彭云北上读书。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6)

从哈工大毕业后,彭云被分配到沈阳工作,之后又与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易小冶恋爱结婚,1974年生下儿子彭壮壮。

1975年,彭云被调到北京一个研究所,这才一家三口团聚。

而在北方成家立业的彭云也很挂念仍在老家的养母谭正伦,他曾安排舅舅谭竹安护送谭正伦来北京,一切安排妥当。

但是谭正伦却在出发前一晚突发高血压,骤然离世。

子欲养而亲不待,谭正伦的骤然离世,成为彭云永远的遗憾和内心不愿触碰的柔软。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7)

后来,彭云成为了计算机系教授,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佼佼者,而彭云之子彭壮壮也毫不逊色。

彭壮壮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一直到高二才随父母去美国读书。

两年后彭壮壮顺利考入哈佛大学数学系,此后又成功拿下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彭壮壮毅然选择了回北京发展。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8)

2000年,彭壮壮回国去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祭扫,去看望奶奶江竹筠的革命好友何理立,还因此结缘于何理立的孙女仲琦,成就一段姻缘。

祖辈的情谊,跨越近一个世纪,又重聚了。

2018年1月,彭云、彭壮壮带着儿子彭然祭扫江竹筠与彭咏梧的墓碑,为年幼的儿子讲述太爷爷太奶奶的英勇事迹,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与祖辈的爱。

四川南江高考状元(江姐之子考中四川理科状元)(19)

在电视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里,彭壮壮给从未谋面的奶奶江竹筠写信道:

“在爸爸的脸上,在我的脸上,还能找到你们的影子。”

“在我的成长中,你给了我一种特殊的力量和信念。”

“我们的生命是你的生命和爱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