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甄嬛传》中的曹琴默聪明,但是,她有一句话却说得不对。

颂芝承宠之后,甄嬛问她:“颂芝可否成大器,姐姐可曾留心?”

曹琴默回:“颂芝的确有几分小聪明,也颇有姿色。可她太畏惧华妃,太听话了!”

这句话说出了颂芝的四个特点:小聪明、貌美、畏惧华妃、听话。

其中,前三个点说得都很对,唯有最后一条——“听话”,却是未必!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1)

01、颂芝的“庸常”与“反常”

相比于皇后身边的剪秋、甄嬛身边的槿汐,甚至是安陵容身边的宝鹃,颂芝在聪明程度上,是逊色的。

皇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剪秋能宽慰到点子上。

甄嬛迷茫的时候,槿汐能为她指点迷津。

安陵容垂头丧气的时候,宝鹃会赐予她能量。

而华妃每每动气时,颂芝口中念的永远是:“娘娘,您要当心自己的身子啊!”

除此之外,再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了。

当然,颂芝的庸常与华妃的跋扈也有关系。

因为华妃太过强势,听不得逆耳的话,容不下有才能的人,所以,才选了颂芝这样一个看起来乖顺、听话的人作贴身婢女。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2)

然而,颂芝也不是一直都听话的。

甄嬛失子,华妃被冷落了大半年之后,就曾有两次斥责颂芝。

一次是听闻颂芝将华妃宫中的情况告诉了年羹尧,年羹尧意欲联合敦亲王助力华妃复宠。

当时,华妃斥道:

“本宫不是和你说了,不要提本宫和皇上的事儿吗?”

“哥哥再怎样也好,怎么又和敦亲王一起?就算哥哥曾受过敦亲王恩惠,也不应与他来往过密啊!”

另一次是皇上到华妃宫中,颂芝端来洗手水,皇上刚提了句这水的味道和原来不一样了,颂芝就抢了华妃的话,把洗手水的配方详细地告诉皇上,引得皇上注意。

皇上离开之后,华妃心里不痛快,差点打了颂芝。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3)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华妃是一个直觉很准的人,她发火、动怒,往往不是平白无故的。

之所以华妃会在这两次怒斥颂芝,实在是因为颂芝的举动太过“反常”!

02、颂芝到底是谁的人?

颂芝从小就伺候华妃,是华妃的陪嫁侍女。

因此,人们总是很自然地将她看成是华妃的人。

但是,当我们顺着华妃怒斥颂芝的“线索”向下挖掘,就会发现:颂芝的这些反常举动,并不是为了华妃,而是为了年羹尧!

剧中,华妃反复强调,自己是年羹尧最宠爱的妹妹,从而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年羹尧的立场和华妃的立场总是一致的!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华妃看重哥哥,也爱重皇上,她不想让哥哥过多参与进她和皇上之间的感情,只因为,她有个隐忧:怕皇上对她好,是因为哥哥的关系;也怕哥哥的举动,使皇上感到被胁迫,从而不爱她。

所以,华妃吩咐颂芝,不要把宫中的事情都对年羹尧说。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4)

但,年羹尧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他要掌握宫中动静,才能更好地谋定在前朝的举动。

因此,他恨不得能拿到皇上和华妃之间所有的信息。

颂芝作为宫里宫外互通有无的关键人物,显然站在了年羹尧一边,没能为华妃保密。

而“翊坤宫洗手水”一事,颂芝的举动就离谱了。

作为一个平日里在华妃身边大气都不敢出的“听话”的宫女,事发当天,颂芝突然像吃错了药一样,敢打断华妃的话,在皇上面前讨巧,她哪来的胆子?

颂芝的反常,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她能承宠,很可能是年羹尧的意思!

如果年羹尧真有心要挟幼子而废皇上,他总得先有一个“幼子”才行啊!

华妃自打上次小产之后,再也没有过身孕。

年羹尧派陈大夫到宫中给华妃诊病,补药开了一大堆,还是全无效果。

非但如此,为着甄嬛小产的事儿,皇上冷落了华妃半年之久……

这些,都让年羹尧感受到了华妃的“不给力”!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5)

与其将“获得幼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华妃身上,还不如让颂芝上位,替华妃分担获得恩宠和怀孕生子的压力。

如果颂芝真的有幸生下一个男孩,将其抚养在华妃名下,那么,年氏一族大业可成!

当然,年羹尧的这些想法是不能直接告诉华妃的。

因为,在这一问题上,兄妹二人想法同样不一致。

对于年羹尧来说,华妃最应该从皇上那得到的是荣宠和信任。

如果华妃能生下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助力年氏一族大业的“工具人”。

但对于华妃来说,她最想从皇上那里得到的是爱情。

她之所以求子若渴,除了想有一个终身依靠之外,更想要一个和皇上的爱情结晶!

年羹尧需要颂芝助力华妃,但对华妃来说,她不想任何人分自己的恩宠,颂芝也不行!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6)

03、是趋利还是忠心?

年羹尧被处死,华妃降为“年答应”之后,只有颂芝陪着华妃。

剧中有一个场景,华妃为哥哥烧纸钱,摸着颂芝的脸,感慨万千。

那么,颂芝没离开华妃,真的是因为忠心吗?

我看未必!

首先,这件事并不是由颂芝说了算。

周宁海倒想陪着华妃呢,却被皇上下令杖毙了。

翊坤宫就算也有别的奴才想跟着华妃,但也不得不听从内务府统一分配……

“华妃身边只能有颂芝一人陪伴”,这是皇上下的命令。

此时,就算颂芝不想留下来,也不能抗旨啊!

其次,跟着华妃是最优选项。

颂芝得皇上宠爱时,趾高气扬,得罪了很多妃嫔。

甄嬛当日失宠,贵为嫔位,尚且被富察贵人和齐妃堵住扇耳光、罚跪;颂芝一个小小的答应,落魄后,还有她的好果子吃吗?

跟着华妃就不同了。

年家虽然荣光不再,但华妃将门之女的气势还在,和皇上之间的余情也在。

有华妃的庇佑,颂芝才不至于被人践踏、欺辱。

所以,颂芝在华妃生前一直追随她,到底是趋利还是忠心,真的很难说。

甄嬛传原著有颂芝这个角色吗(颂芝根本不是华妃的人)(7)

——每个人,都首先是她自己,其次,才有余力去扮演别的角色。

表面看来温顺、听话的颂芝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呢?

甄嬛明白这一点,因此,她善于成全别人,用以交换别人对自己的成全。

而华妃,眼中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连亲哥哥最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这才给了哥哥安插颂芝在她身边的机会,使她浑然不明、至死蒙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