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受多重负面因素影响,多家A股半导体企业股价承压。截至当天收盘,中芯国际(688981)股价下跌近2%;紫光国微(002049)股价大跌2.5%;三安光电(600703)股价下跌超过4.4%;长电科技股价下跌超过3%;沪硅产业(688126)股价下跌2.9%;中微公司(688012)股价大跌5.5%。

截至9月19日,A股市场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半导体公司数量仅4家。中芯国际以超3000亿元的市值位居市值榜首,北方华创市值1680亿元,紫光国微市值1320亿元,韦尔股份市值1000亿元,三安光电市值已跌破千亿元。

多家企业股价下跌超70%

过去几年来,为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本土半导体企业迅速崛起,也推动了大量芯片企业上市。据方正证券研究所科技研究员陈杭统计,曾有多达15家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历史股价信息发现,沪硅产业、卓胜微、闻泰科技、格科微、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兆易创新、华润微、三安光电、寒武纪等半导体企业市值都曾触及或超过千亿。

截至9月19日,股价排名跌幅居前的半导体企业股价较历史最高价跌幅都超过70%,包括寒武纪、芯原股份、沪硅产业、卓胜微在内的半导体企业,股价跌幅都超过70%;中芯国际、中微公司、闻泰科技、韦尔股份、格科微、立昂微股价跌幅都超过60%;长电科技、澜起科技、兆易创新、华润微、士兰微、江波龙股价较历史最高价下跌也都超过50%。

这些半导体企业下跌的原因不尽相同,既有受下游产品需求不振拖累的,也有企业本身的定位和策略问题。

国内半导体龙头公司市值(千亿市值半导体公司业绩变脸)(1)

在众多半导体公司中,寒武纪的跌幅排名居首,自2020年上市以来,寒武纪市值从上市当天的超过1000亿元,下跌到目前的不到280亿元。9月10日,寒武纪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司股东古生代创投、宁波瀚高、国投创业基金总共减持寒武纪股份不超过5.35%。

8月中旬,寒武纪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6%,但由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亏损达6.22亿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扩大近60%。

有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寒武纪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定位应该是在龙芯、海光这类CPU,但偏偏非要做中国的英伟达,企业的定位和策略一定要清晰,搞清楚自己的市场和目标是什么。”

此外,对于专注于手机芯片的半导体厂商而言,由于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销售低迷,也拖累了相关企业的增长,例如CIS(摄像头芯片)龙头企业韦尔股份。

根据韦尔股份公布的半年报,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超过11%,净利润同比微增1%。其中,第二季度公司在手机品牌厂商去库存中手机CIS业务停滞,单季毛利率下跌至33.3%。

晶圆制造仍有望受益

在国家的巨额投入下,过去两年中国催生了大量的芯片公司,其中成功上市的芯片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

“通过过去几年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在科创板推出后,国内的半导体芯片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芯谋研究总监宋长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分析公司ITjuzi的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中国芯片企业的投融资额均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中国芯片企业募资已近800亿元人民币。上个月,由大基金持股的中国本土存储芯片公司江波龙在深圳上市。江波龙在IPO中获得了3.65亿美元的融资。分析师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投资建立芯片生态系统,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对于我国未来芯片产业的投资方向,宋长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半导体的产业链包括晶圆制造、上游设备以及材料等关键环节。我们认为,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晶圆制造都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带动上下游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发展。因此制造、装备和材料将会是大基金下一步投资的重点领域。”

据方正证券陈杭预计,中国半导体产能仍然紧缺。“国内半导体产能还有450万-700万片缺口。”陈杭表示。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尖端技术的投资肯定还是国家资金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关键的核心技术总是需要解决的。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和防止过度投资之后留下’一地鸡毛’的现象。”

宋长庚认为,考虑到芯片投资的周期较长,因此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政策应该具有持续性,这可以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国有资本的投资往往可以成熟一个比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这是社会资本缺乏的,民营资本追求的是更短期的商业回报,往往看重的是企业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的能力。”宋长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半导体芯片这样的长周期,且又是担负中国高新技术发展关键基础重任的领域,资金不可或缺,但除了资金之外,人才储备、管理运营企业的能力等,也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位芯片行业资深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