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郑州,在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下,“艺海升萍”——张艳萍戏曲交响乐演唱会等从艺40周年的总结性演出、研讨、展览、讲座等系列活动,仍然掀起了不小的轰动。活动的主角就是张艳萍,这一年,是她从事戏曲表演工作的第40个年头,也是从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戏曲表演硕士专业毕业的时间。她用这一系列活动,再次向外界表明了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与心得。

豫剧名家张艳萍简介(头戴金箍的人)(1)

张艳萍,1981年,正式进入荥阳戏校学习豫剧;1991年,因演《麻风女》而成为荥阳五朵金花之一;2012年,筹备并成功上演《琵琶记》;2015年,45岁摘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攻读表演系硕士研究生。

成长路上

张艳萍是学小生出身,曾是县剧团的当家小生。调入郑州市豫剧团后,她勤学苦练,从丫鬟衙役到几句台词的小角色,从二三路活到担纲大戏,无论角色大小,来者不拒;无论什么行当,均敢尝试。渐渐地,《金殿抗婚》中的宋夫人、《绣花女传奇》中的柳明月、《情断状元楼》中的敫桂英、《疯哑怨》中的刘荣芬、《秦香莲》中的秦香莲……这些主要角色开始归拢在她的身上,青衣的行当意识随之逐渐清晰。在多种行当的尝试中,她最终将自己定位于青衣行当,并通过不厌其多地演出实践,将行当的基础夯实扎稳,由此完成她艺术道路上一次重要的航向调整。

豫剧名家张艳萍简介(头戴金箍的人)(2)

跨越辉煌

2015年获得“梅花奖”之后,很多人觉得张艳萍应该享受“功成名就”的生活了,但恰恰相反,张艳萍并没满足,而是以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自此,她就像年轻的大学生一样,开始了三年勤奋研读。在这里,她第一次清静地坐下,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接触中外经典剧目赏析,第一次接受其他剧种剧目课的训练,第一次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论文并发表,第一次在戏曲最高学府创作演绎了作品《王熙凤》。通过学习,给她指明了今后的学习方向,并使她学习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融会贯通。随着毕业的临近,经过再三深思熟虑,感觉把这3年来的学习成果在一个大舞台上做一次总结性演出的信心,越来越强烈。

行者无疆

一个成功的演员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就是舞台。每一个演员都会毫不犹豫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不过上天不可能给每个演员都有很好的机遇,勤勉的人自然会选择知难而上,与命运拼搏,给自己创造机遇。

豫剧名家张艳萍简介(头戴金箍的人)(3)

经过紧张的筹备规划,终于到了《王熙凤》演出时间。1500多个座位的艺术中心大剧场座无虚席,开演前的剧场门前一票难求。演出开始了,随着张艳萍的精彩表演,观众的反响异常强烈,热情的掌声印证了他们对该剧的高度认可。演艺的成功,更让张艳萍为自己从事如此高尚的神圣职业而自豪,为自己舞台艺术的潜能发现而喜悦。

她的成功获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她的恩师王希玲说:“我的徒弟艳萍是艺术上的有心人,她用功,用心,勤奋,执着,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种精神确实是当代青年演员学习的榜样。”戏曲艺术家王绍军说,“作为她的导师,我深深感受到了张艳萍正在由一个单纯的演员向一个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创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转换。”

戏比天大,艺海无边。如今的张艳萍,她的格局和表演已不单纯是演员的境界与视角,而是从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反思和体悟,对民族文化的回望与创新。面对赞誉,张艳萍始终保持着清醒,她经常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头戴金箍的人,人生只要戴上了金箍,就有完不成的使命,戏曲就是我摘不下的金箍。”

豫剧名家张艳萍简介(头戴金箍的人)(4)

这灿灿的“金箍”,不只是荣耀,更藏着一个艺术家传承国粹的责任,还有提携后学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