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乡村水井旁常见的水槽子。皮福生 供片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年代距今约5700年。
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水井的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井为命根子,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在水井出现之前,吉林各民族先民逐水而居,只能生活在松花江、蛟河、漂河等有地表水的地方。随着中原文化的渗入,生活在吉林的各民族先民学会了打井。水井的出现使吉林人生活活动范围扩大,
远离江河的地方也有了牧场和村庄。“无井不成庄”,“水是生命之源”,从这些话语中足见水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吉林农村长期使用的是圆形土井或六角形水井。直径多为1至2米﹐深度一般为数米到20多米。这种井只宜于开采浅层地下水。笔者小的时候亲眼看到过乡亲们在我家房后的路旁挖土井。那时全村的棒劳力都集中在一起,施工时男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经过十几天的挖掘,到了水层就开始下井凹。井凹是用上好的水曲柳木板做成的,形状为六角形,板与板之间用铆咬合,一层一层往下安。安到与地面平行后,开始安装井台、井裙、井架、辘轳和井绳及水柳罐。乡亲们将浑水掏净后,各家各户开始挑水饮用。家乡的水井虽然是浅水层,但水质纯净、清澈甘甜。
我家房后这口水井给乡亲们的恩泽实在太多。那时很多人喝不上茶水,乡亲们专喝这口井里的生水。出门劳作第一件事,便是拿了水瓢,弯下身子从缸里舀满一大瓢刚刚从井里挑来的水,“咕咚咕咚”地喝下去,霎时便觉暑热顿去,遍体生凉,即便冰天雪地也沁人心脾,解渴驱寒。出门回来后,也要大瓢大碗喝透这凉水,顿时解除疲劳,来了精神。过路的外乡人口渴后,摇上一柳罐井拔凉水喝个痛快,旅途的疲劳顿时消去,坐在井边小憩一会更是凉爽无比。用这井水煮茶,不管是红茶绿茶,砌上后都是芳香无比,别有风味。
特别是炎炎夏日的晚上,妈妈做的高粱米水饭或苞米碴子水饭,用的是刚从井里打来的凉水。凉爽爽的水饭就着香喷喷农家菜或咸鸭蛋、鸡蛋酱,吃起来格外的爽、格外的香。我曾在香港吃过大餐,在国外吃过西餐,但奶油的味道如过眼烟云。而家乡的井拔凉水高粱米水饭就鸡蛋酱总会我永久地珍藏在记忆中,终生难忘。
吉林农村的水井旁一般都配一个井槽子(也称水槽子)。井槽子的作用就是给牛马羊驴饮水。吉林农村的井槽子上宽下窄,有槽底、槽帮和放水的槽孔,短的两三米、长的八九米。小的能装十几柳罐水,大的能装四五十柳罐水。在人民公社时期,每个生产队的水井旁都有一个大井槽子。
每当中午或傍晚十分,生产队的饲养员会一桶一桶地打满一井槽子水。生产队的马车、牛车回来了,马儿牛儿三三两两来到井槽子前饮水,饮完水的马儿痛快地在井槽子旁打几个滚,解除驾驭的疲劳。饮完水的牛儿用舌头舔舐粘在身上的尘土杂草,时不时地“哞哞”叫几声表示欢快。最让人惬意难忘的是黄昏牧归的场景,每当在草原上放牧一天的马群、牛群、羊群回来了,马叫、牛眸、羊咩,一群群、一帮帮、一拨拨来到井槽子旁饮水。
满满的一槽子水一会就饮光,饲养员一罐接一罐地打,才能相继供上。童年最难忘的是羊群的牧归。母羊在饮水时,留在羊圈里的小羊羔放出来了,各自“咩咩”叫着找母羊要奶吃。母羊一边饮水一边喂着小羊羔,小羊羔那种跪着吃奶,晃头摇尾的样子,简直就是一幅《牧归跪母》中国画,真是美极了!还有“三儿,回家吃饭了——”那种娘唤儿应的乡音,宛如一曲《黄昏长调》,真是好听极了!(消息来源/江城日报,原标题《水井与井槽子》作者/张庆杰。除原文配图外,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关注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jlmtl2014
大吉林,大东北,
聚焦乡梓历史,传播吉林人物语;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扬慢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