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7日讯 没有高档的装修,没有炫目的灯光,也没有高档的音响。有的只是演员卖力演出,和台下不时响起的掌声和笑声。这间位于大庆东风新村一家小剧场的相声社,被很多大庆相声迷亲切地称为“大庆德云社”。

天津三大相声团体(七名发烧友苦撑大庆本土相声社)(1)

每周六晚,大庆的相声爱好者都来表演。

“玩票的心”挑起传承的担

提起相声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德云社、嘻哈包袱铺。大庆人做梦也想不到,咱家门口就有相声社。

说起相声社的成立,就不能不提孙志勇和韩良军。这俩人是“连桥”,都从事着与相声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但二人都非常喜欢传统艺术。特别是孙志勇,从小就对相声痴迷,他曾无数次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穿上大褂,站在台上给观众说相声。这些年,爱好相声的二人,结识了不少大庆本地相声爱好者,有些人不但爱听,还能说上几段。

后来,孙志勇有了个想法:“能不能成立个大庆本土相声社,把大庆爱好相声的朋友组织起来,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把这个想法和韩良军一说,韩良军二话没说,当即决定,将自己在大庆茶城附近的一处咖啡厅倒出来,免费提供给相声社作为场地。随后,几名资深相声爱好者,第一时间加入。2016年10月,这家相声社成立。

从那时起,每周六晚上7点,啡时相声社就开始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演员全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起初,大家只是抱着“玩的心”,可随着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们认识到这不是一个玩的事,这关系着观众们的期望,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

舍得用三场演出培养一个观众

大庆的相声能走多远,在于能培育出多大的观众群。

“一个观众,至少要看三场戏,才能体会到现场演出的魅力。这就需要培养,哪怕是不要钱让观众走进剧场,只有欣赏到了,人们才有可能爱上它。”孙志勇颇有感触地说。

相声社开业到现在,一直是入不敷出。最冷清的时候,一场演出才来几个观众。“所有演员,一分钱不拿,全凭对这门传统艺术的热爱,我们才咬牙坚持了下来。”孙志勇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良好的口碑,老观众带新观众,新观众再带新观众,观众群体在不断扩大,如今不少人慕名前来。

这个相声茶馆的出现,给大庆人提供了一个更具文化韵味的休闲方式。正是这个不起眼儿的民间相声小团体,悄悄地搅动了大庆相声这潭沉寂了几十年的死水,给大庆的相声迷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欣赏传统相声艺术的机会,撑起了大庆相声的一片天。

做好传承用作品 留住观众的心

年近六旬的吴晓东,原大庆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也是目前大庆相声界的元老级人物。在大庆相声最辉煌的岁月,他一年要演300多场。看着如今大庆相声的境遇,作为相声艺术传承人的他,曾一度非常痛苦。当得知大庆有了自己的相声社,自己的三位弟子也都是那里的演员时,他激动不已。

吴晓东老师,嘱咐相声社的年轻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观众的新口味。他也曾犀利地指出:“演员的成功,首先是作品的成功,我们还缺少有个性的本土原创作品,缺少本土成长起来的‘角’!”

作为相声社发起人之一的孙志勇说:“市场考验相声演员的本事,更考验耐力与坚守。有人说,我们是大庆相声发展的星星之火,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它定有燎原之日!让相声文化,成为大庆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