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关于杨家将的电视剧、电影、戏剧等等。杨家将世代忠心护国,一代代好男儿战死沙场,到最后连女人都上了战场。今天我主要是说两个人,一个是佘太君的丈夫杨继业,另一个是他的死对头潘仁美。

杨六郎杀潘仁美后的结局(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奸臣吗)(1)

说他们两个之前,我想说,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不能画等号,有些地方连约等号都不能画。艺术作品很多都是从民间发源的,一般都是带着人民美好向往的。例如唐朝的秦琼秦叔宝,其实在历史上他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靠后的位置,因为他是后来投降到李世民阵营的,只不过是因为人民对他有一种美好的英雄的向往,最终才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大家一定要将艺术作品和史实划分开来。下面言归正传,讲讲潘仁美和杨继业。

杨六郎杀潘仁美后的结局(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奸臣吗)(2)

潘仁美

杨六郎杀潘仁美后的结局(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奸臣吗)(3)

杨继业剧照

潘仁美并不是他的名字,他真正的名字是潘美。潘明是跟随赵匡胤一起发动陈桥兵变的将领之一。赵匡胤兵变成功之后,就是派潘美回到朝廷送信、通知的大臣太后等人,并稳定住了局势,也就是说宋朝的成立是潘美宣布的,这足以说明潘美的地位和能力。但是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的“杯酒释兵权”却没有动潘美,“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仅仅是因为潘美和赵匡胤私交好?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潘美明白帝王心中所想,也明白帝王心中顾忌的事。所以他每次带兵打仗都把妻儿留在开封,以表忠心。这是潘美的为臣的道。

杨六郎杀潘仁美后的结局(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奸臣吗)(4)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潘美的个人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体现出来,他跟随赵匡胤四处征伐,灭了南汉、北汉等国家,还与副将杨业,也就是杨继业,一起取得了雁门关大捷,潘美的军事才能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潘美还可以治国,每次攻下一个地方,潘美都会治理得很好,深受赵匡胤的喜爱。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善战的将领、治世的能臣最后又是怎样被“黑化”了呢?

这一切都要从公元986年的雍熙北伐说起.......

那一年宋太宗赵光义想要光宗耀祖,收复燕云十六州,来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他派出了三路大军曹彬为东路军,潘美和杨业为西路军,田重进为中路军。刚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很快,曹彬的军队受到了辽军的重创,赵光义没办法只能下令全军撤退。

杨六郎杀潘仁美后的结局(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奸臣吗)(5)

雍熙北伐地图

此时的杨业军队要带着百姓一起撤退,杨业想要用派兵佯攻,实则撤退的计策。但是却遭到了当时的监军王侁的反对:杨将军有这数万精兵,岂能轻易撤退?他要求杨业死战。王侁不懂军事,但是杨业身经百战,他知道现在上去迎战完全就是自寻死路。但是王侁不依不饶:您战功赫赫,现在率领这么多精兵而不去迎战,难道是想谋反?这句话可彻底激到了杨业,因为杨业是北汉降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有谋反的心思。就这样,杨业最终率领将士死战,战到陈家谷的时候,杨业被俘,最终杨业绝食而死。吊诡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潘美作为主帅,却没有表态。

陈家谷之战是影响潘美名声的关键战役。但是在当时,赵光义并没有怎么处罚他,就算在他死后,也没有对他造成什么伤害。真正把潘美变成奸臣的是在元朝,历史久远,真相被掩埋在历史的黄沙之中。人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把潘美写成了奸臣,成了谋害杨业的主谋。到了明朝就彻底变成了讽刺的潘仁美。

其实归根结底,潘美只是一个替罪羊。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向来是推崇英雄,那么英雄怎么推崇呢?就是靠反派的衬托,杨业是英雄,那么就需要一个“大恶人”来衬托,让英雄在逆境中有所作为。有奸才有忠,有坏人才有好人,这是我们的一个作品创作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才把潘美钉在了压根没有的耻辱柱上。

很喜欢《文治帝国》中的一句话:“希望将道德的还给道德,功业的还给功业,历史的还给历史,人性的还给人性。”

求本归真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我是古今小李,敬畏历史,我们共学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