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历代帝王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只有极少数的无子帝王才由弟或侄嗣位继统。令人不解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死时,两个儿子尚在却“传位”给了其弟赵光义。堪称一代英主的赵匡凰,在“传弟不传子”的问题上,给后人留下了重重疑云,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一是“斧声烛影”之疑。

《湘山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事:开宝乙亥岁,十月二十夕,赵匡凰把赵光义找来对饮,身边无他人,“但遥见烛影下,太宗(却赵光义)时或避席,有不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昔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语于枢前即位”。这段话记述了赵匡凰在“斧声烛影”中突然死去,是个疑案,赵光义又“是夕窗宿禁内”,有弑兄夺位的嫌疑。

蔡东藩著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保著的《宋宫十八朝演义)也同此说,但这些仅是神宫野乘的传闻,不见正史记载,不足为证。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去世的(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为什么传弟不传子)(1)

二是“金匮之盟”之疑。

据说赵光义以皇弟的身份继承其兄赵匡胤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之时,曾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小,不能凝聚众心的缘故,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给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然而,这个“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后五年才列举了证人。为何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呢?而且,赵匡胤死时,其长子赵德昭已近而立之年,幼子赵德芳也已二十出头,并不是“年纪太小”啊。

三是王继恩传懿旨之疑

《諫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没有去找赵德芳,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答:“是晋王(赵光义)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宋廷对皇帝的称呼),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这王继恩有何胆量,竟敢违背皇后的懿旨?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

四是改元之疑。

赵匡胤刚刚晏驾,赵光义第二天刚即位,就不按照嗣统继位下年改元的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这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是不是抢先为自己“正名”呢?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五是皇亲暴死之谜。

赵光义嗣统之后,其弟改名为延美,被封为王、但不知何故,赵光义竟将廷美削去王爵,贬为清酸县公 ”浥而死”;赵光义曾封赵国胤的长子赵德昭为武功郡王,却“自杀而死”;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也神秘地“暴死”而亡。这些都是偶然的么?还有,赵光义曾加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可是,宋皇后死后却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这是为什么呢?

六是赵构传位于赵慎之疑。

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事隔一百八十七年之后,赵光义的后代宋高宗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他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赵匡胤带他到了当年的“万岁殿,看到了当时“”斧声烛影”的场面,并对他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子孙,国势才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把皇位传给了他。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相信了他的老祖宗赵光义“篡位”的说法。

综上所述,赵匡胤传弟不传子之内幕、旁人确实从窥见,但从种种疑问来推测,不难看出、赵光义是先弑其兄,再假传懿旨,接着即位改元、并以“金匮之盟“欲盖弥彰,后来又害死其弟其侄,以保其皇权永固。

在《宋史太宗本纪》里,这样说道:“若夫太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这部赞美赵先义为“贤君“”的官方史料,不也露出了蛛丝马迹了吗?着来、赵义杀兄篡位”属实、只是目前还无确图的证据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