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鳊、鲫、鲢、鳙立体养殖技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草鱼鲢鳙怎样搭配养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草鱼鲢鳙怎样搭配养殖(池塘鳊鲫鲢)

草鱼鲢鳙怎样搭配养殖

池塘鳊、鲫、鲢、鳙立体养殖技术

_王秀芳等

根据鳊、鲫、鲢、鳙分别生活在水体上、中、下层的特点,在同一池塘内进行立体养殖,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生产率和综合养殖效益。现将其立体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 池塘条件

1.1 塘口选择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体清新,排灌方便,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无污染源,电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池塘呈东西向,为长方形,面积为3 335~6 670 m 2 ,水深为 1.5 m 左右。塘口应配备相应的增氧、投饵、水泵等机电设备。

1.2 池塘改造

上一轮养殖结束后,于冬季排干池水,铲除池边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 10 cm 左右;疏通进、排水渠,扩宽、增高、夯实池埂,平整池底,冻、晒池底 30 d 以上,直至池底呈龟裂状,以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风化分解,减少毒害物的积累。

2 养殖前准备

2.1 池塘消毒

一般采用 2 次消毒法,以减少病害。第 1 次消毒于放养前 15~20 d,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每 667 m 2用量为 75~100 kg。待生石灰药效消失后,再用 24%的溴氯海因(主要成分:1-溴-3 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进行第 2 次带水消毒,为每 667 m 2 1 m 水深用量 100 g,以增强消毒灭菌效果。

2.2 肥水培饵

鱼种放养前,将水位调至 1 m 左右,施高效肥水王(主要成分:活性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糖、小肽、维生素、可吸收的中微量元素、有益菌群等),老塘口通常用量为每 667 m 2 1 m 水深 1 kg,新池塘用量加倍。首次使用后,隔天再用一次。5~7 d 后,可见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繁殖,可作为即将入池鱼种的天然生物饵料。待鱼种放入池塘后,每15~20 d追施 1 次高效肥水王,用量为每 667 m 2 1 m 水深1.0~1.5 kg,以提高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

3 鱼种放养

以鳊、鲫为主养鱼,鲢、鳙为配养鱼。鳊放养比例占 60%;鲫放养比例占 30%;鲢、鳙放养比例占 10%。

鳊种的放养规格为 50 g/尾左右,鲫种为 30 g/尾左右,鲢、鳙种为 50~75 g/尾。结合当地养殖实际情况,养殖者可选择冬季或春季放养。鱼种在放养前,需用 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 5~10 min,以杀灭体表病源菌和寄生虫(卵)。

4 养殖管理

4.1 水质

7~10 d 加水 1 次,每次加水 20 cm 左右;每月换水 1 次,先排出 30%的底层老水,然后加足新水,调节透明度为 30~40 cm。适时开启增氧机或抛洒粒粒氧(主要成分:过碳酸钠、过氧化钙、活性氧≥13.5%,用量为每 667 m 2 1 m 水深 250 g)增氧,保持池水 ρ(溶解氧)>5 mg/L,增氧机开机时长一般为 2 h 左右。每半月泼洒 1 次生石灰,用量为每667 m 2 1 m 水深 10 kg,保持水体 pH 值为 7.5~8.5。每半月泼洒 1 次 EM 菌(主要成分:放线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改良水质,用量为每667 m 2 1 m 水深 500~1 000 mL。每月抛洒 1 次底益净颗粒(主要成分:KMPS、氧化解毒素、增效剂等)改善底质,用量为每 667 m 2 1 m 水深 200~300 g。

4.2 投饲

在池塘北岸中间位置,用木板或水泥板作台面,搭建伸向池内水面 5 m 左右的投饲台。台面下方用木棍或水泥杆作桩固定台面,并使台面高出最高水位线 40~50 cm,将投饲机安装在伸向池内端头的台面上。在投饲机前方,用网布围设成 20~30 m 2 的方形食场,网布下缘入水 40~50 cm,上缘用直径为10 cm 的 PVC 塑料管作浮子,并固定于竹(木)桩上,以防饲料随风漂流,造成浪费。

搭建投饲台和设置食场,可实施“自动、定时、定点、定量”投喂,让池鱼养成按时到食场集群“就餐”的习惯,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方便观察池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有条件的还可在食场底部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以增加食场区域内的水体溶解氧,增强池鱼食欲,促进其消化,加快生长。

养殖全程投喂蛋白含量为 32%左右的颗粒饲料。养殖前期,投喂的饲料粒径为 2~3 mm,日投饲量为池中鳊、鲫体质量的 2%~3%;养殖中期,投喂的饲料粒径为 3~4 mm,投饲量为池中鳊、鲫体质量的4%~5%;养殖后期,投喂的饲料粒径为4~5 mm,投饲量为池中鳊、鲫体质量的 4%~3%。一般上、下午各投喂 1 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 60%~70%。养殖过程中,具体的日投饲量和投喂次数,应根据季节、天气、水温和池鱼的摄食、生长等情况综合考虑。

4.3 病害

病害管理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病害防控工作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

为阻止病原体的大量滋生,每 7 d 左右,进行1 次食场消毒,将 1 kg 含氯 30%的漂白粉溶于 50 kg的水中,在投喂前泼洒于食场区水域。

预防细菌病,每 15 d 左右,用戊二醛(主要成分:戊二醛;规格:50%)全池消毒 1 次,用量为每667 m 2 1 m 水深 200 g。

预防肠炎病,4—6 月份,每月用 1%肠炎灵(主要成分:肠黏膜修复因子、硫酸阿米卡星、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配制成的药饵投喂 1~2 次。

预防寄生虫病,7—9 月份,每月全池泼洒 1 次鱼虫杀星(主要成分:氯氰菊酯),用量为每 667 m 21 m 水深 15~20 mL。

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池鱼发病征兆,应及时查明病因,掌控病情,对症施药。按照池水量、池鱼量及疗程,精确计算用药量,快速诊治,将鱼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控鱼病蔓延,将损失降至最低。

4.4 巡塘

坚持每天黎明、中午、晚上各巡塘 1 次。黎明时,是养殖池塘 1 天中水温和溶解氧含量最低时段,主要检查是否有浮头、病鱼、死鱼等现象。午间是1 天中水温最高时段,主要查看投饲、水质、鱼的活动、吃食、生长及有无残饵等情况。晚上,视听池鱼动静,仔细观察,可发现在下风水面离群慢游或伏于浅水处的病鱼;还可发现由于受到寄生虫的侵袭,急剧游动、跳跃或挣扎不安的病鱼。高温季节,遇天气变化,池内鱼会发生应激反应,应在半夜时分,增加 1 次巡视,查看池鱼有无异常,以防突发情况。

4.5 捕捞

成鱼起捕销售应视养殖情况、市场行情、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适时起捕销售。一般7—9 月份,每月可拉网起捕售卖 3~5 次热水鱼,由于放养密度较大,热水鱼的起捕量应占全年计划总产量的 50%左右。高温期,市场鱼类上市量少,售价高,收益大。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池鱼及时捕捞销售,在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的同时,还可降低养殖密度,加快存塘鱼的生长。10 月份以后,接近养殖末期,应择机干塘卖鱼,只要价格合适,应及时抽干池水,将池鱼全部捕捞销售。切勿攀价、等价,以免因小失大,造成压塘,影响下一轮养殖。

5 实例分析

现以 2021 年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某养殖户在5 336 m 2 池塘内养殖鳊、鲫、鲢、鳙为例。

5.1 鱼种放养

放入规格为 20 尾/kg 鳊种 10 560 尾;规格为25 尾/kg 鲫种 5 280 尾;规格为 20 尾/kg 鲢种 800 尾;规格为 13 尾/kg 鳙种 960 尾。

5.2 养殖投入

养殖总支出为 128 952 元。其中:鳊种支出金额为 7 920 元,鲫种为 3 360 元,鲢种为 320 元,鳙种为1 152 元;投喂饲料 20.5 t,单价为 5 200 元/t,支出金额为 106 600 元;塘口承包价为每 667 m 2 700元,支出金额为 5 600 元;渔药费用平均每 667 m 2 200 元,支出金额为 1 600 元;监工工资等费用平均每 667 m 2300 元,支出金额为 2 400 元。

5.3 养殖产出

养殖总产值为 177 660 元。其中:收获成品鳊7 500 kg,销价为 14 元/kg,金额为 105 000 元;鲫2 010 kg,销价为 18 元/kg,金额为 36 180 元;鲢1 520 kg,销价为6元/kg,金额为9 120元;鳙2 280 kg,销价为 12 元/kg,金额为 27 360 元。

5.4 养殖效益

养殖总效益为 48 708 元,每 667 m 2 效益为6 088.50 元。

6 结语

养殖实践表明,在池塘内进行鳊、鲫、鲢、鳙立体养殖,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期间,鳊、鲫摄食配合饲料,鲫还可摄食池底碎屑、底栖动物,可抑制病菌繁殖,降低发病率;鲢、鳙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无须投喂其他饵料,可节约成本;另外,鲢、鳙还能有效控制池水肥度,调节水质,促进鳊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