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邪马台,一个中日两国人民都非常熟知的国家。我们也知道在这个国度有着一位神一般的女王大人,卑弥呼。关于她的位置、意义、来源都有不同的说法和解释。在本次文章中我将一一道来。
一、 邪马台表记
1.1常见表记
我们最熟知的邪马台记载是来自《三国志》,然而本书记载的邪马台应为“邪马壹”,记载“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其他关于邪马台的记载包括《后汉书》记载“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的邪马台和《广志》记载的“倭国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又南至邪马嘉国。“的邪马嘉。
以上三者为邪马台的常见三种表记方法,接下来的环节我们将一一推出为何我们认为邪马台是正确的表记方法。
1.2邪马台表记选择原因
我们首先排除《三国志》的邪马壹,因为古日语不存在母音连续即二元音连续出现,邪马壹=jamaiti的a和i连续,排除。而邪马嘉的排除将在下面邪马台意义上面集中阐述。于是我们现在认为邪马台是正确表记。
二、 邪马台意义和来源
2.1邪马台来源
当下最热门的邪马台意义莫过于和山人、山门挂钩。邪马和山挂钩。
首先我们阅读《三国志》,会发现弁辰十二国有“弥乌邪马”国,考虑到古日语和朝鲜半岛语言互通特性,我们认为“邪马”是古朝鲜语和古日语共通词汇。
2.2台与人、户、门的关系
首先我们指出,认为台=人、户、门之类的和聚落有关的等式是错误的。否定一个等式只需要举出反例,我们给出的反例是,台发音是乙类ト或者说读作də,而门、户、人的发音均为甲类ト即to。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这个等式不成立,同样,否定一个不等式需要举出一个反例,《三国志》记载不弥国副官叫“卑奴母离”,推定为是和日守神社或者所在地夷守有关,但是母是乙类モ,夷守的守则是甲类モ。与此同时,《播磨风土记》记载“即诸人等,皆畏走出。尔,针间国之山门领所遣山部连少楯,相闻相见”,将大和表记为“山门”,即甲乙类混用。
所以武断认为邪马台=大和=山人、山户、山门是错误的,但同时也不能通过发音认为其不等。
2.3邪马含义和邪马台含义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认为“邪马台”是正确的表记,有同事邪马台本身是对古日语的空耳,所以从发音角度剖析再适合不过。上文提到,古日语不存在母音连续,于是邪马台可能不是读作ヤマダイ而是ヤマダ,即今天表记为山田。但是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山田的山是山,《三国志》有记载倭国“邪马国”,所以,今天的“山田”可能有三个源头,“山的田”、“邪马(人)的田”、“邪马台”。这样的分类仿佛否定了邪马=山。
这里我们不妨去分析“邪马国”,邪马来源于丰前国宇佐郡野麻乡和下毛郡山国乡。邪马或者山字辈的地名从这里传播至东,发展出了山田、山县(邪马县)、山名(邪马地)等邪马系地名,邪马和山并不是挂钩的,换句话说山字辈地名是存在和邪马人挂钩的关系。强行将邪马=山,我们是否需要考虑诸如“矢俣”、“八俣”之类的地名、苗字将邪马等同于箭、或者数字八,同时山田出现的部分地名附近并不多山而更多的在北九州沿海地区。
至于邪马台整体含义现在未知,因为我们并不清楚目前“山田”地名都属于上述三类的哪一类。
三、 邪马台位置
本单元我们将详述三国志路线的三种走法贡读者分析。
《三国志》记载“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渤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市籴。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漠觚、柄渠觚。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余户。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余家。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余户。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余户。”。
目前,路线分歧点都在伊都国。伊都国用什么方式走,是邪马台位置的难题之一。
3.1直线型
即伊都—不弥—投马—邪马
这个走法的问题在于不弥向南水行到投马,但是实际是陆地。
3.2射线型甲
即伊都—奴—不弥,伊都—投马,伊都—邪马台
这里去投马的路线并非向南,考虑到向南就是大海了,我们不是去找美人鱼的。
投马出现在了吉备和出云地区,邪马台依然在北九州。
3.3放射型乙
即伊都—投马—邪马台,伊都—奴—不弥
这里邪马台出现在了畿内,也就是一般认为大和的出生地。
至于怎么走,在哪,各有各的理。
四、 总结
我们目前不能通过手头的资料和证据去定论包括来源、地点、意义在内的诸多猜测,这意味着对邪马台的研究只会不断迈进而不是草草定案。关于她与大和的关系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