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殷毓平

河北是宋朝的疆域吗(北宋时期的真实沧州)(1)

北宋沧州辖境

岁月是一只飞翔的大鸟,它穿过云层,在雾气茫茫中展开翅膀,俯看千年前的沧州。沧州景城郡,这座历史悠久的宋城,在历史的烟霭中渐渐浮现,一帧帧自然的风景徐徐打来,一串串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不断地闪回叠。

 一

铁狮子的头始终是昂着的,它的身躯是那样的年轻,在阳光下闪着绛紫色的光辉。它是这座州城的地标,是城中百姓镇遏海啸水患的精神寄托。人们经过这里,常常充满敬意地伫足,仰望这座“镇海吼”的雄姿。建于后周广顺三年(953)的铁狮子,背负莲花,身刻《金刚经》,幸运地躲过了柴世宗的灭佛运动,在北宋王朝167年的历史中,目睹了沧州所有的日子,见证了沧州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河北是宋朝的疆域吗(北宋时期的真实沧州)(2)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清风楼下,传来阵阵吟诵之声。建于晋代的清风楼是大宋文人把酒临风、谈古论今的地方。司马光来河北调查河流情况,就曾在此伫足怀古,和任职沧州的好朋友孙器之共同唱和清风楼的风景。

距铁狮子八九里之外的仵清池,是个神奇的地方。仵清池水味苦咸,冬夏清澈,旱年不枯竭,大水不泛滥。沧州百姓说,这是“海神之宅”,常有白鱼出没,幻化龙形。如逢旱年,这里祈雨灵验。北宋年间的沧州知州韩正彦专门撰文刻碑,记下龙井的灵异故事,以示后人。

出城门向东,是盐山县的秀丽风光。无棣沟、马骝山,其自然山水,引得文人们竞相咏叹,早在唐代,沧州诗人刘长卿有《晚泊无棣沟》的生动歌咏。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遗存:秦始皇派徐福东渡的丱兮城、汉武帝巡海所筑的武帝台、刘秀战败渴极而饮的扳倒井……

由沧州城向南,南皮县那一座座古迹,像一颗颗成熟的果子,缀满了历史的参天大树。春秋时期齐桓公筑城修缮皮革的古皮城、汉河间献王五子封侯的五垒城、曹丕与好朋友吴质沉李浮瓜的寒冰井、曹操攻袁谭时的曹公固、姜太公在这里直钩独钓的钓鱼台……

宋城沧州向西,是高阳关路的政治中心瀛州的所在,瀛台、高阳台是她的标志性建筑。以汉献王刘德墓为首的汉墓群是这里宝贵的文化遗存。

沧州城向北的运河之畔,有乾宁军神秘的中条山,唐代谏议大夫阳城先生曾在此隐居修行,大文豪韩愈曾撰文记述此事。乾宁军的木门城是汉高帝时的参户县。这里的盘古沟、盘古井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

宋城沧州,东临渤海,背倚运河,有着看不完的风景,讲不完的故事。

而让这些风景活起来的,是这里的芸芸众生。

我们发现,宋城沧州这片宽广的土地,很多名人来过了:包拯、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颂、贺铸、何承矩……

我们知道,宋城沧州这个神奇的故乡,很多沧州人成名了:张知白、贾黄中、李之仪、李之纯、刘翰、张凝、李重进、释道圆、释清满……

可是,有一份长长的名单,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认真真地一一展开——

那是被分封在沧州的王侯:景国王赵僴;渤海郡公吴育;渤海郡王高怀德。

那是做过横海军节度使、节度副使的人们,除了我们介绍过的米信、何承矩、雍王赵颢、冀国公赵㮙外,还有李万全、赵德文、赵元俨、石保士、王显、刘平、田京。

那是任副都部署和都部署、沧州知州的人们,除了我们讲述过故事的苏颂、曾巩、李之纯、李寿朋、张利一、何灌外,还有荆嗣先、周仁美、刘平、李继隆、李重贵、乔惟岳、张美、赵镕、柴禹锡、安守忠、尹宁、李斌、慕容德丰、刘蒙正、李允则、靳怀德、张煦、陈兴、张忠、田京、孟元、李复圭、李昭遘、施昌言、郭劝、杨偕、宋俊、王果、韩贽、沈立、张纶、刘焕、杜惟序、葛怀正、葛怀敏、张颉、王临、王举元、王子绍、楚建中、高赋、张问、姚雄、李昭玘、唐恪、杜充、赵瞻、刘锡、李仕衡、范雍、陈廌、王实、马仲甫、吕希纯、李休光、韩正彦。

那是通判、县令:陈瓘、李斌、韩固等。

那是从家乡走出的沧州人,除了本栏详述过的张知白、贾黄中、刘挚、李之仪、李之纯、李重进、刘祈、刘翰、刘遇、僧道圆之外,还有田京、王荣祖、张子思、邢希载等。

这些名字,乍看上去显得陌生或者乏味,但任意选择一个名字仔细辨认,其背后都是一串串长长的故事。

那位沧州知州韩正彦,是为我们留下沧县仵清池真实记录的人。元祐二年(1087),沧州知州韩正彦上任伊始,听当地人说仵清池的祠神十分灵验,当时并不以为然。第二年沧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韩正彦听人劝告,诚心斋戒,真心致祷,当晚就下起了大雨。于是他重修祠屋、神像,并写下《龙井灵异记》,记述了这件事的经过。虽然这件灵异之事实属巧合,而他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龙井状貌的记录十分珍贵。

李允则,是位宋代名臣。咸平年间任沧州知州时,契丹大军包围了沧州城,李允则率军民奋勇击退敌军。百姓传说,当时仵清池神龙现身,前来助阵,它上下飞舞,吓得契丹人面如土色,慌忙逃窜。

沧州知州田京,招抚流民,免税给他们田种,使许多外乡流浪的人们移居沧州,任职期间增加了居民17000户。

知州孟元,在沧州食盐难卖的情况下,以军粮换盐,解决了百姓生活之困。

知州唐恪,在黄河决口、水犯城下时展开州城自救,拒不执行水利官员调拔沧州船只、兵士去往他地的命令,终于保全了水灾中的沧州城。

县令孔遘是孔子的四十一代孙。

知州范雍当年救过名将狄青的命。

……

而这个名单之外,还有一些人被遗漏了。著名词人贺铸有诗《送表侄赵子亿之官沧州兼简通守李延宁》。诗题中“之官沧州”的赵子亿,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六世孙,却没有记录在史册官宦志中。诗题中的通判李延宁,史有其人,他曾提点京西路刑狱,也没有收录在沧州方志之中。

而在宋城沧州之外的周边,瀛州、莫州、乾宁军、永静军,在北宋时期有苏辙、苏迈、刘泾、富弼、刘挚、刘跂、石延年、杨六郎、杨嗣、权邦彦……等等名人留下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精彩的传奇。

  三

一串串长长的名字,串连着北宋沧州城郡的大街小巷,勾划了沧州167年间政治生态的主要脉络。这些大宋的官员,在来来往往之间,有的几任沧州,留下深深足迹;有的过客匆匆,仿佛惊鸿一瞥;有的横征暴敛遭到百姓唾弃;有的施惠于民为后世传颂。

还有一些小人物。负土成坟,为亡母昼夜啼哭的孝子胡元兴;父亡后庐墓三年的孝子李观光;数世同居、和睦大家庭的主人崔谅、郑士才、孙楚信、刘贤、边凤举;工画山水、师法李成,每画作完成都大呼“奇!奇!”的沧州画家王元通;长于读书、通晓大义的“东岳真人”刘德仁;能日行三百里的为大家义务送信的道士崔文珍;募建石碑河上杨家桥的杨道人……

这些普通民众带着时代的烙印,在一百多年的过往中,幸运地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只言片语。而真正撑起沧州城脊梁的,是更多默默无闻的沧州人民。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民群众,撑起了那个时代真实的人间烟火,是我们打捞历史珍宝时不该忽略的真正主人。

河北是宋朝的疆域吗(北宋时期的真实沧州)(3)

宋代沧州是座谜一样的城,我们带上一颗赤子之心轻叩她的门扉,打开岁月烽烟里那萦萦绕绕的心结。虽然,我们不能一一穷尽她的故事,但我们直视那些风起云涌的跌宕生活,细数那些柴米油盐的平常日子,观看群星闪耀的这一片历史天空,种种史实让我们发现,北宋时期的沧州是一座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蕴含着丰厚人文积淀的城市。她养育着生生不息的沧州人民,成就着熙熙攘攘的经济生活,上演着人才辈出和群星闪耀的动人故事,传承和发展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之脉,彰显着战争与和平中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风骨与灵魂。那一段段精彩纷呈的真实历史,足以让后来人自豪地传扬和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