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是诗圣的偶像,终于圆了隐居梦

孟浩然在盛唐出生,人如其名,一身浩然正气的他,出生于盛世却正是恰不逢时。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1)

和唐代许多文人一样,年少时的孟浩然“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仕进”为终极目标。《洗然弟竹亭》中就表达了其宏伟志向。“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鶺鸰心。……”

然而事情的发展没能让他遂愿,待到而立之年,依旧不被问津。岁月蹉跎,时不我待,求仕之心也愈发急迫,他早期为自己规划的理想化道路——隐居为文、继而扬名得荐、最终报效家国已然行不通,孟浩然不禁发出“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的惆怅,接着选择了隐居。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2)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过故人庄》,写田家留饮的场面和宾主间的纯真友情,田园描绘极具道家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形成明显的反差,是田家的和谐对不能实现自己人生前景的现实的无情讽刺。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3)

优美的田园风光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对官场的忘却和此时的愉悦。这便是孟浩然的“田园诗”。现实社会的不可琢磨,使山水田园诗人对人生的选择感到孤立、无助,感到身心的忧愤。

于是他们又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自然,以返朴归真的渴望,用佛老的思想去构筑内心的和谐,去追求精神的寄托。

孟浩然的隐逸,除为应试作准备外,本身也有着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并不能矛盾。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4)

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期望而无萧瑟之感。他决定回归田园生活,这一举反而让世人皆知孟浩然的洁身自好,更是为他建立了威望。

李白就是其中的一员,二人相遇时,李白27岁,孟浩然39岁,李白对孟浩然仰慕已久,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使二人之间的交流出现隔阂,他们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5)

后来二人分别,又过了许久以后,孟浩然即将要前往广陵,此事传到了李白那里,李白当即动身前往与孟浩然相见,知己相别,李白写下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6)

李白与孟浩然都是豁达乐观之人,因此,这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二人却认为这场辞别非常快活,美景令人悦目,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多为五言短篇,主要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生活。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7)

其实,当时的很多唐朝诗人都和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一样,要么一生郁郁寡欢不得志,要么归隐田园逍遥自在,无论做哪一种选择,他们都逃不开一件事:诗词。

因为,诗词是他们心灵的最终归宿。

下面这套《飞花令》推荐给你,里面不仅包含了孟浩然、李白的作品,还有很多唐宋时期名家的传世经典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8)

这套《飞花令》在带给你美妙诗词体验的同时,会讲出每一篇诗词背后的文化故事。书中包含近1000首经典诗词——《诗经》《楚辞》,唐宋明清,贯穿传统文化始终,集结名家名篇,精选最传世的千古咏叹。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9)

读了这些词,你就会明白,自古以来,出世入世之矛盾是许多文人绕不开的一道坎儿,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也曾在这浮云乱花之中犹豫不决,但他最终依然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圆了自己的归隐梦。

好似山人下凡在人间绕了一圈之后重而回到起点,但此时浮躁褪去,心境澄明,离超脱更进一步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10)

当今社会的流行文化日新月异,唯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历经百年也不减光辉,“腹有诗书气自华”愿你也在品读的过程中,找到更明晰的人生方向!

孟浩然称诗圣还是诗仙(田园诗人孟浩然)(11)

点击下方商品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