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被忽略的华语片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毕竟,这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

院线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一般的电影霸占好档期横扫几十亿,很出色的片子连上映都困难。

怎么办?无解。我们能做的,只是让更多人知道有一些电影曾被拍出来过,它们是那样出色,尽管在当年票房遇冷甚至无人问津,但始终值得被一个又一个观众看到,时间会证明一切。

1.《背靠背,脸对脸》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

这部电影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国产电影历史十佳”之一。

豆瓣评分很高,9.4,好于99%的剧情片。但它在IMDB的评分不算高,只有七点几分。

这个评分对比很有意思。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是部很“中国”的电影。

什么叫很“中国”的电影?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只有中国人能看明白。

外国人看《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能看明白故事,多半也看不出它的妙处。

这部电影讲的,是“官场”上的故事,说的是男主角王双立在文化馆所经历的政治斗争,人情冷暖。

可以说,这是一部“教学片”。

142分钟,全都是学问,全都是门道。《背靠背,脸对脸》就像是一部中国现代官场的教科书,将人情世故表现得赤裸而冷酷。

它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将表象刻画得细致入微,更在于将深层次的东西全都揉在了内在。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王双立和两任馆长的博弈,实际上,这背后另有玄机。

为什么王双立总是转不了正呢?

一个不懂文化的马乡长去做文化馆馆长,工作能做好吗?如果文化馆馆长的工作做不好,挨批评的上级会是谁呢?而小阎作为文化馆馆长,如果犯错,被牵连的最可能是谁呢?

这都指向了冷局长。

而主管这一系列人事安排的是谁呢?

徐副局长。

这就是本片的暗线。

当然,这部电影在描摹官场之外,也有不少妙笔。

比如王双立父亲想要孙子,于是给自己孙女下毒,想要把孙女变哑这一细节。

现在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很荒诞,但事实是,在那个时代为了对抗政策,什么样的奇葩都有。

本片中还有对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时中国社会的展现,那种混乱中包含希望的景象,在本片中也能看到几分端倪。

这是真正能记录时代的电影。

本片导演黄建新,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属于“第五代导演”。

当年他的这部《背靠背,脸对脸》,以及更早一些的《黑炮事件》,都是国产的经典之作,对比后来黄导的作品,只能说时移世易,物是人非了。

2.《万箭穿心》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2)

这是2012年上映的电影。

在当年,《万箭穿心》只有256万的票房成绩。

好片没人看,永远都是件让人痛心的事情。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万箭穿心》贡献了近十年来最真实的城镇平民生活图景,也贡献了近十年来最伟大的表演之一。

电影里的“真实”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而是一种比喻。

换句话说,现实题材电影的魅力就在于:

故事明明是假的,演员明明是在演戏,你却觉得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看《万箭穿心》,我从头到尾都有种溺水感。

仿佛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快也全被电影吸了进去,伴随着影片里女主人公的人生变迁慢慢发酵,故事结束了,情绪也很难消散。

我们通常会将那种情绪形容为“无力感”。就好像你发力挥出拳头,却击中了棉花。

《万箭穿心》里的女主角李宝莉,一生都在和这种“无力感”对抗着。

不管是丈夫还是儿子,都给她带来了强烈的无力感。

故事我不做剧透了,我能说的只是,这是一部讲述一个普通人和命运对抗的故事,对抗之后,是妥协,也是信心的消散。

影片中,在命运面前,所有人都无力。但日子总得过下去,就像是影片最后的那辆车,再破,推一推也还能往前开走。

这部电影没有批判谁更没有歌颂谁,它只是做了一个备忘录,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会如何发展。

演员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尤其是颜丙燕。

颜丙燕在《万箭穿心》里的表演,做到了周身每一处都是戏,呈现出的状态更是毫无表演痕迹。

或许是天意弄人,《万箭穿心》在那一年错过了报名金马,颜丙燕也就错过了成为影后的机会。

但我想,她配得上任何大奖。

这部电影,也配得上更高的票房和更多的赞誉。

顺便提一下,本片导演王竞经常遭遇类似的情况,他的电影往往叫好不叫座,甚至被大众忽略,他的另一部比较有名的作品,在疫情时开始被大家多次提及,它的名字叫:《大明劫》。

3.《Hello,树先生!》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3)

很有意思,影片2011年上映,很快就被撤档,只拿下了200万票房。但如今时隔十年,影片却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影片中随便拿出一个片段来剪辑,都能收割许多流量,可见观众对这部电影认可之深。

这或许能够说明,好电影在当时被低估被忽略,但时间足够证明很多东西。

《树先生》和《万箭穿心》有同样的亮点,它的厉害之处一是强烈的现实感,二是神级的表演。

看完影片,我们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仔细想想,会意识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树先生,他们被人嫌弃,受不到尊重,有自己的想法却很难表达,他们也不是没有脾气,但受人欺负时只能唯唯诺诺,他们活着,却几乎已经死了,只有当人们需要找到一个嘲讽的对象时,他们才突然开始存在。

我很喜欢影片里树先生下跪的那场戏,很突然,砰地一声,震碎了理想主义的虚幻。

王宝强的表演也是浑然天成的,中国有很多好演员,但天才演员其实不多,王宝强是一个,他的表演不需要雕琢,却能够如此精妙绝伦。

后面我再列一些或多或少被低估或是被忽略的华语佳作,不细说了,但仍然非常推荐。

4.《恐怖分子》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4)

这是我最喜欢的杨德昌的电影。

在我心中,它超过《一一》,超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我很喜欢杨德昌对于影片整体气质的拿捏,那种躁动感和不安感,氤氲在每一个镜头之中。

四十一岁的杨德昌用自己精准而又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审视着这个看似平静而又异常躁动的社会,在他的镜头里,台北处处弥散着危险的气息。没有人能做到心境平和,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却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很喜欢影片的最后一幕,枪响,歌声响起,一切都已结束,又仿佛一切从未开始。

我在这里不对剧情剧透了,这部电影看起来稍微有点闷,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耐心看完,一定会深受震撼。

5.《剑雨》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5)

有人说,《剑雨》是《卧虎藏龙》之后最好的武侠电影。

我基本同意。

《剑雨》可以说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华语商业大片,它好就好在,讲了一个完整且好看的故事,同时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独特而又有趣的人物,并且构建了一个能让观众走的进去的江湖。

某种意义上,《剑雨》是一部反类型片,《剑雨》所拍的江湖,没有家国大义,没有一统天下,没有人要当天下第一,没有人要建立王图霸业。

这是一个生活化的江湖。

余文乐饰演的雷彬,做杀手之余,喜欢下面,他整天都在钻研如何做出一碗美味的面。

剧中的大反派转轮王,辛辛苦苦找罗摩遗体(麦高芬)不是为了做天下第一,而是希望做个真正的男人,从而能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

这些人有好有坏,却都如此世俗如此真实。

这样的江湖,不常见,但苏照彬这位导演拍了出来,很了不起,可惜他后来作品不太多见了。

对了,苏照彬之前做编剧时有不少名作,尤以惊悚片闻名,比如《双瞳》,比如《诡丝》,都是华语商业片里的翘楚之作。

6.《喜丧》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6)

《喜丧》是那种你看完之后不会愿意再看一遍的电影。它完美地展现了这个老龄化社会正在以及将会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而且它展现得是如此地赤裸与辛辣,让我在观影时反复自省,并深感心寒。

7.《边境风云》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7)

程耳导演是当今中国创造力最强,个人风格最明显的导演之一,这部《边境风云》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叙事技巧和影像才华,后来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则更是精彩非凡,可惜,这两部片子都叫好不叫座。

8.《刀》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8)

徐克的电影里,《刀》常常是被忽略的一部,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一部蛮有特点的武侠片(我很喜欢武侠片),颇有些意识流色彩,但片子的气质是非常对的,那种孤独感和宿命感在影片中都体现得非常之好,喜欢香港武侠片的人看到这部时,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9.《榴莲飘飘》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9)

陈果是香港大导演里的异数,风格独特却又对社会议题有着极其敏锐的关注,《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等几部片子也都强烈推荐。

10.《赵先生》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0)

拍过《找到你》的那位吕乐导演的旧作,看过这部,你就会知道吕乐退步了多少。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看似拍的是男男女女的感情问题,其实揭开的是社会飞速发展背后的伤疤。吕乐还有一部《十三棵泡桐》也是被低估的佳作,同样推荐。

11.《光荣的愤怒》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1)

比起曹保平导演其他几部作品,如《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狗十三》等片,这一部知名度要低不少,但这部电影的力度可一点不差,蚍蜉撼大树的故事,个体对抗强大的恶势力,看着让人揪心,更让人动容。影片中吴刚和王砚辉的表演绝佳。

12.《本命年》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2)

谢飞最好的作品,姜文主演,借用贾樟柯的话,这片拍的是那些“社会飞速向前跑的时候被撞到的人”,一个讨生活的年轻人,最终被生活吞噬,看到结尾,心里觉得空落落的,然后就是为谢飞这位中国第四代大导演的勇气和水准叫好,他后来再不拍片,说除非中国有审查制度他才出山,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到遗憾。

13.《孩子王》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3)

有人觉得陈凯歌最好的电影并不是《霸王别姬》而是这部《孩子王》,我持保留意见,但我同意《孩子王》在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里是被低估的一部,这是一部真正做到了直面和批判那个特定时代的电影,影片平淡却有力,质朴而狠辣。比起陈凯歌近十年的诸多电影,这些早年间的作品有种天然的生命力,虽不华丽,却极其动人。如今再回看这部电影,想到谢园斯人已逝,还有几分感伤。

14.《排骨》

说透人情冷暖的冷门国产电影(被严重低估的几部华语电影)(14)

最后放一部纪录片吧,提到它是因为题材。排骨是个开盗版录像店的年轻人,他不懂电影,却对各种冷门大导演如数家珍,他卖碟是为了赚钱,他最喜欢看的是马大帅。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生活的残酷与梦想的易碎,片子本身拍得一般,但这个题材太珍贵了,对于影迷来说,那些盗版碟,也是一种青春。

另外提一句,华语独立纪录片里佳作太多,王兵、赵亮、徐童、周浩、范俭这些人的作品部部都值得去看,也部部都在主流意义上“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