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遇之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1)

最近,一次次家暴的新闻震惊了我们的眼,也刺痛了我们的心。

前有美妆博主海芽的血泪控诉,后有蒋劲夫新女友的最新爆料,而最最让人痛心的,则是另一则当着孩子面家暴妻子的冷血视频。

视频里,丈夫对妻子骂骂咧咧地又推又打,而一次猛推之后,妻子撞上不锈钢门,晕了过去。

然而,即使如此,丈夫依然不肯罢手,他拎起妻子双脚野蛮地拖进屋,在小儿子哭着制止下,才不得已嫌弃地将妻子用力甩到一边。

但是,看到两个孩子哭着查看晕厥的妻子,心有不甘的丈夫,最后又拖开了孩子,将依然晕死的妻子狠心扔出门外。

孩子绝望又恐惧的哭声,贯穿整个视频。

每一次家暴中,施暴者让人愤怒,受暴者让人同情,而那个一旁目睹家暴的孩子则最让人心疼。

每一次家暴,都是孩子不想经历的恐怖片

泰国曾经以孩子的第一视角,创作了一则动画短片。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2)

短片里,父母在吵架及家暴后,变成了面具狰狞的怪兽。孩子惊恐的眼神,无处躲藏的惊慌,以及颤抖的双手,无不在述说自己心底里的深刻恐惧。

我们担心孩子害怕,所以不让孩子看暴力片、恐怖片。然而,大人们的暴力相待,在孩子的眼里,远比恐怖片吓人。

孩子们不明白慈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突然会变成暴力的魔鬼,他们不知道安全的家何时又会成为暴虐的战场。

暴力时的尖叫、被打后肿起的脸庞、受伤流血的肢体……不管施暴者是不是会将暴力波及孩子,亲人间的家暴画面,都是孩子真正的童年阴影。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除了施暴者的暴力,被施暴者之后的“踢猫效应”也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3)

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生活在暴力阴影下的不少妈妈,对暴力深恶痛绝。但是,当面对弱小的孩子,这些妈妈的身份往往又会发生转换。

她们很容易摇身一变,成为施暴者。然后因为各种小事,就对儿女拳打脚踢、暴力相加。

每一次家暴,都是孩子不想经历的恐怖片。每一次的目睹,那些惊慌、恐惧、无助、绝望……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烙印。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可怜的孩子可能需要专业的治疗好几年,才能走出家暴带来的心理阴影。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4)

家暴背后,孩子的负疚可能痛苦一生

据全国妇联数据统计,在我国2.7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家暴,而其中,有70%的施暴者,在施暴时,也会打孩子。

但是,对孩子来说,比起自己遭受暴力,她们更痛苦的是:爸爸打妈妈,我却无能为力。

《演说家》里,导演黄莉,讲到自己11岁时,睡梦中醒来,从客厅门缝里第一次亲眼目睹爸爸打妈妈。

当时的她,吓得浑身僵硬,什么都没做。

后来她发现,爸爸打妈妈,妈妈就会在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打她。而她却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不把情况告诉爸爸,因为她担心,爸爸会为此更狠地。

她一直有着强烈的有负疚感,她后悔自己在第一次目睹爸爸打妈妈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冲出门,去阻拦她的爸爸。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5)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6)

而更多没有求助、没有经过专业治疗的人,只能背负内疚痛苦一生。

家暴下长大的孩子,TA的绝望你无法想象

许多经历家暴的孩子渴望快快长大,逃离家,逃离家暴。

然而,令他们绝望的是,即使他们远离原生家庭,家暴却依然如影随形,成为他们摆脱不掉的噩梦。

在家暴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都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迫切寻求“爱”以重建安全感,一方面又因为童年阴影,对亲密关系充满怀疑和焦虑。

更糟糕的是,幼时的家暴经历,在很多孩子的心理施下了“诅咒”,会让他们重回“家暴”的怪圈。

台湾有一项研究显示,从小目睹母亲忍受家暴的女性,长大后成为家暴受害者的比例,是一般女性的4.3倍。而经常目睹家暴的男孩,长大后对伴侣施暴的概率,则比一般男性高出5.27倍。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7)

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百般逃离,自己却成为了那个自己最厌弃的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M.Ehresnsaft教授通过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曾经长期经历家暴,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暴力是被允许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女孩除了受到父母畸形夫妻关系的影响,在新的亲密关系中会习惯于选择隐忍和原谅。但是可是隐忍不反抗并不一定会换来爱和尊重,反而可能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伤害。

另外,有一部分女孩出于救赎心理,则会潜意识地倾向于找一个有家暴倾向的对象恋爱结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对方,以救赎自己儿时的无能为力。结果她们无一例外地成为新的家暴受害者。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8)

而暴力的代际遗产,男孩比女孩的表现会更加明显。更多的男孩受儿时家暴的影响,大概率也会成为自己厌弃的家暴者。动手时,克制不住,动完手,又悔恨交加,这些新的家暴者,内心里同样充满绝望。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9)

每一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

而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莫过于两人相亲相爱,给孩子好的原生家庭,让孩子在爱的环境里成长。

家暴家长教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那些惊慌失措的孩子更让人心疼)(10)

如果你有暴力倾向,为了爱人,为了孩子,请一定要进行专业求助,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如果你是暴力的受害者,请勇敢地向家人、向社会、向有关部门求助,帮助自己和孩子摆脱暴力的环境!

而如果你的孩子目睹了暴力事件,也一定请记得,及时带他/她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把心理创伤的影响减到最小!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少点暴力,少点伤害,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里快乐成长!
黄莉总是想,如果她阻拦了,她的妈妈就不会再被家暴,而妈妈也不再会家暴自己。她把妈妈被家暴、自己被家暴的原因都怪罪到自己身上。

孩子都有保护柔弱妈妈的本能。就像开头的那个视频里,那个不过三、四岁的孩子,看到妈妈被打晕在地上,也会勇敢地去抱住爸爸大腿,哭着以自己小小的身躯去阻拦爸爸进一步施暴。

然而,不管是黄莉因恐惧不敢去救,还是小男孩阻拦了但未起到作用,孩子的心底里,都会痛苦自己的弱小与无力。

心理学家斯蒂芬曾指出:目睹家暴,比自身被家暴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大。

黄莉经过几年的心理治疗,在37岁时,才从负疚心里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是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自己没有错,自己无需内疚自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