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第一回,脂砚斋透露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他说: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那么,什么叫烘云托月呢?烘云托月,原是指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渲染云彩的手法来衬托月亮。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用线条去生硬地勾勒出月亮,而是用水墨云彩堆砌出了月亮的轮廓,这种没有线条的月亮反而显得更加圆和明亮。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烘云托月式手法)(1)

这种为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手法又叫“衬托”。运用这种“烘云托月”式的手法,能够鲜明地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进而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感受。

那么,《红楼梦》里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烘云托月”式手法呢?

笔者认为,林黛玉之死便是其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烘云托月式手法)(2)

这是那些骂《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的人,也未必能续得出的高妙手法。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林黛玉之死写得非常好,却不知好在哪里的原因。

宝玉娶宝钗之时,正是黛玉气绝之时,这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反衬。一边是娶亲时锣笙吹吹打打、贾府关注重心所在的热闹场面,另一边却是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没人过问一下的死亡之夜。用热闹反衬死寂,越发衬托出世态的炎凉。真是一个好不凄凉之夜。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烘云托月式手法)(3)

作者并没有就此罢手,又接着写道:“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再次使用了这种若隐若现的渲染,让人身临其境,越发勾勒出夜的凄凉。

黛粉看到这里,早已禁不住泪眼婆娑,哭得一塌糊涂了。更有甚者,往往还会从林黛玉的遭遇联想起自己,会感到非常愤怒。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烘云托月式手法)(4)

“李纨和探春走出院外,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黛玉已死,一切重新归于平静,只剩房外竹梢随风轻轻摆动,月影静悄悄地移过墙头。

这段文字简直又是神来一笔,再次对气氛进行了渲染。越发衬托出夜的死寂,让人不寒而栗。真真一个“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这就是红楼梦的烘云托月式手法)(5)

[心]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巧用春秋笔法,乃瞒天过海的最高境界!

红楼梦最经典的一场国骂,一字不落地传承了下来!

她瞒过最精明的王熙凤,是红楼才女里,最低调的一个!

一部红楼梦,一部大清宫廷血泪史!

《红楼梦》是一部密码本,如何读懂它?

,